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021-05-31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内部审计工作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内审工作开启了新时代下的新征程。2019年7月,中办国办发布了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高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和推进公司管理,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新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组织的管理模式和重点也将发生改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技术,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践行新理念。
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对审计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即选择何种有效的审计管理方法才能满足因外部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的审计发展目标,才能实现新的审计作业目标。因此,研究能够整合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内外部信息、知识变化的管理系统,以做好审计决策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务意义。而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作为可高效整合并管理内外部知识的系统,能够实现上述需求,因此,本文将对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文献回顾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按照系统的构成内容可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定义的系统要素主要包括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广义定义的系统构成要素除了信息技术达成共识外,其余各不相同。例如Earl(1997)认为知识管理系统要素由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型组织和相关人员构成。Zack(1999)认为知识管理系统要素由知识库、信息技术、知识活动过程和相关管理岗位构成。我国学者戚啸艳等(2010)则整合了上述两种观念下的知识管理系统要素,提出了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将其定义为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技术系统”,其构成要素的选择不仅需要实现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而且需要实现技术目标,并从决策、过程和基础建设三方面将该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
国内学者对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在内部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杨春林等(2014)构建了商业银行双向知识转移和增值功能模型,利用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机制,实现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的双向知识扩散的无限动态学习,起到了审计“治未病”和价值增值作用;路巧玲(2018)提出从实施知识管理等四个层面入手,实现整个审计体系能力提升,并从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模板等三个层面,利用知识管理方法,将隐形经验转向了显性方法。
本文将基于上述文献回顾,采用我国学者戚啸艳等(2010)提出的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展开阐述与设计,并以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应用分析。
二、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的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构建
(一)经济责任审计子流程划分
尽管不同单位的经济业务不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不同,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不同,但从经济责任审计环节来讲,基本都涵盖审计计划、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审计结果运用六个环节,大致可以概括为问题定义、问题解决、结果应用三个子流程。其中,审计计划属于审计项目立项过程,审计准备包括了组织审前调查、审计目标确定、编制审计方案、通知被审计对象等环节。上述两个环节主要是对审计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明确此次审计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将其划分到“问题定义子流程”;审计实施阶段则是采用多种审计方法开展现场工作;审计报告阶段包括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董事长审定等环节;后续审计阶段包括听取整改报告、根据整改情况制定后续审计整改方案、形成后续审计底稿、编制后续审计报告等。
这三个环节主要可以解决上一阶段所定义的问题,因此可将其划分到“问题解决子流程”;审计结果运用阶段则为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考核、内外部检查结果联动等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结果运用子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的各子流程及其主要活动关系图
(二)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与知识活动过程的对照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各子流程中,可获取并应用相关知识,而知识活动过程反过来可对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中的知识管理进行抽象。经济责任审计各子流程的重点和关键各异,其对应的关键知识活动也不同。首先,在问题定义流程中,审计人员需全面、充分掌握被审计领导人员及其所任职单位的情况,才能合理、有效地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在该过程中,考验审计人员在知识储备以及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因此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是该环节的关键知识活动;其次,在问题解决流程中,审计人员需充分利用自身和组织所拥有的各类知识进行审计,并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因此知识应用是该环节的关键知识活动;最后,成果应用阶段,审计结果作为重要的考核手段、联动信息,同时也是作为以后同类审计或检查内容的参考,即可为以后相似的问题定义和问题解决提供知识,因此从知识管理视角来看,该环节不仅需要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有效知识进行固化,而且需要通过知识分享才能达到知识利用最大化,但对于一些涉密资料和企业的专属知识,需要加强人员的知识保护意识,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知识分享,以避免法律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子流程与知识活动过程的匹配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经济责任审计子流程与知识活动过程的匹配关系
此外,根据重要性原则,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只选取了关键业务环节与知识活动进行了匹配,因此不排除经济责任审计各环节实际存在着多种知识活动的情况。
三、总体模型设计
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过程和管理要求,可将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演绎如下:知识管理决策子系统主要根据已有的审计知识库,结合外部各类知识,由审计人员确定如何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的知识内涵定义、对该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或策略进行管理,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起到方向引领作用。知识活动子系统则与每个经济责任审计流程进行匹配,不断进行知识的获取、应用、固化、分享与保护,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核心,起到执行作用。知识管理基础建设子系统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审计管理制度和活动相关,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图
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初期、发展及成熟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目标、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均有所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应用。
四、案例应用分析
A公司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初期,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基本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按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开展任中和离任审计,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管理监督和公司健康发展的作用。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A公司采用整合型知识管理思路,逐步开展知识管理活动,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知识的初期积累。
(一)知识管理决策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发展现状,首先明确了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即推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防控廉政风险、发挥增值作用;其次明确了知识管理的具体需求,即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后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知识。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知识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即国家、省、市及公司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此类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组织协调、计划、内容、实施程序、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起到规范和指导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作用;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依据,包括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三是业务知识,即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公司的关键业务知识,包括业务流程和风险点等;四是经济责任审计经验,即内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过程中,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固化的结果。
(二)知识活动过程
A公司鼓励多渠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知识获取。一是建立联动体系,与同级纪检、财务、内控、组织人事等部门联合协作;二是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以审计整改销号清单方式,定期跟踪上级纪检、审计机关和内部各类检查的整改结果;三是做实做细审前调查。内审人员通过上述渠道,全方位、多角度获取知识点,以此梳理审计重点和问题易发环节,并应用于各审计项目的方案制定、现场审计、审计问题定性、审计意见提出等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环节,重点回顾此次审计项目特点、现场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新的知识点以及最终的审计结果,全面梳理流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固化为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知识重点,并在部门内部进行交流分享,使其真正成为对审计部门有益的知识和经验。A公司强调审计人员应不断提升知识保护意识,时刻加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和职业道德,避免法律风险。
(三)知识管理基础建设
A公司开发了知识管理、制度共享等信息平台,开通了审计人员的财务、合同、资产等信息系统的查询权限,为内审人员快速获取数据、深入知识管理实务等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A公司营造了自由沟通、鼓励知识文件化的良好氛围,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经验或审计过程中的特殊业务进行提炼,以操作手册、会议、审计结果总结、案例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分享,快速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实务能力。
结语
知识管理系统是涉及组织治理、企业文化、业务技术、人员管理等多方因素的整合型系统,对公司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公司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防控廉政风险的手段之一,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内审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尝试在审计工作中应用整合型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推动审计工作质量更进一步,促使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更上一层。但在应用的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修订、深化系统应用,才能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