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的午餐肉
2021-05-30欧叶·任奇
欧叶·任奇
“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午餐肉,正餐烤午餐肉,晚餐则将午餐肉作为肉馅夹在玉米饼里,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馅饼……天知道后勤军需官从哪里弄来这么多午餐肉。”
这是二战中美国士兵对午餐肉的评价。好吃吗?未必,美国士兵甚至对这种没有多少肉味的东西感到恶心,但是二战中其他盟国的士兵和民众对午餐肉心存感激,正是这种午餐肉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可以说是午餐肉帮助盟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萧条”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被经济大萧条所包围,购买力持续下降,迫使商人想方设法制造穷人的商品。
1932年,明尼苏达州的荷美尔公司创始人之子——杰伊·荷美尔发明了一种12盎司罐装的午餐肉。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贵在它能提供170卡路里热量和每日所需1/3摄入量的盐。它最大特点是能比鲜肉保存长得多的时间,再加上价钱比普通肉制品低廉,荷美尔公司希望靠它大赚一票。
可是,荷美尔公司生产的午餐肉一开始却没有打开市场,直到改名为“SPAM”(斯帕姆,“猪肩肉加火腿”的缩写)才逐渐受到关注。
1937年6月5日,第一罐经过重新包装的斯帕姆午餐肉横空出世,每罐40美分的售价着实让不少穷人动心,这几乎是等量普通肉制品价格的1/3。
美国大兵的“噩梦”
真正让斯帕姆午餐肉大红大紫的是燃遍四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1941年,美国正式向德意日法西斯宣战,几百万美军开赴炎热的太平洋岛屿、北非沙漠和白雪皑皑的北极战区,复杂的气候环境令负责部队伙食的后勤保障部门头疼不已。
有什么方法能让美国兵随时随地都能吃上肉食呢?当时,美国士兵的餐桌上,见得最多的是坚如磐石的咸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许多美国水兵甚至还在吃南北战争时的腌牛肉,这些牛肉变得像红木一样坚硬,于是水兵把它们雕刻成军舰,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光,挂在住舱的横梁上。
在这种情况下,易储存的罐装斯帕姆午餐肉显示了其重要作用。4年时间,美国战争部花费3.73亿美元,采购了数十亿罐午餐肉。午餐肉里几乎不含任何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无甚帮助,但它提供的热量对保持士兵体力至关重要。在炎热的太平洋岛屿上,由于鲜肉难以长久保存,斯帕姆更成为战略物资。斯帕姆午餐肉的最大客户——美国大兵却给这种似乎永远吃不完的倒霉罐头起了种种耸人听闻的绰号,如“代用肉”、“仿制肉”、“下水肉”等,流传最广的是“灵肉”。在他们眼里,斯帕姆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和肆虐的疾病一样,纯属“应该消灭的对象”。
“灵肉”传奇
但是,二战其他盟国对这种珍贵的食品充满感激。无数斯帕姆罐头被分发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苏联的部队和平民,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谢尔曼”坦克和“威利斯”吉普。
诺曼底战役结束后,美国第四步兵师的官兵正在野战食堂里抱怨没完没了的斯帕姆午餐肉,正巧被两名来访的英国军官听见了,他们二话没说,从美国兵的餐盘里捏起两片午餐肉丢在地上,粘满尘土,然后拣起来塞进嘴里。这个动作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你们这些家伙有什么好抱怨的?和英国人吃的东西比起来,这简直是盛宴了。”
在苏联红军中,斯帕姆也很受欢迎。红军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直接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面包上,有时还洒上盐和生葱头,口味更佳。后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时,曾对美国记者坦言:“当1941年蘇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斯帕姆,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了。”
二战结束后,在刚刚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大家几乎在一夜之间丢掉一连吃了35年的日本寿司,拾起美国兵扔出来的斯帕姆罐头。直到今天,生活在夏威夷、关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居民依然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6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当地的麦当劳和汉堡王餐厅甚至还出售“斯帕姆汉堡”。
(邱鹏荐自《商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