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考查的定位和命题策略
2021-05-30辛卫华
辛卫华
【摘要】名著阅读考查应科学地定位其功能,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能力的考查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策略,改进阅读方法,以促进深度学习。要发挥名著阅读考查的价值功能并使之最大化,以情境化、整合化的高质量命题倒逼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名著阅读教学课程化落到实处。
【关键词】名著阅读,考查,命题,导向
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各地中考已经探索十多年了,北京、江苏等地也率先在高考中作了有益的尝试。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推进,近年来名著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区域历史的沿革和惯性,目前各地名著阅读命题的水平参差不齐,呈现一种混乱随意的无序格局。少数教改先进地区锐意进取,遥遥领先。有些地区虽试图变革,却不得其法。更多的还是抱残守缺,一味迁就本地区的教学现状,没有什么实际性变革,从而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读与不读一个样、读多读少一个样。這样一来,严重阻碍了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给名著阅读考查以科学的定位,深入研究命题策略和命题方法,以高质量的命题有效地引导教学。
一、给予名著阅读考查科学的定位
名著阅读题在试卷中所属板块一般有三种:知识积累,阅读理解,写作。虽然这貌似只是一个简单的位置问题,但实际上试题所属板块的不同,决定了其考查的题型、内容和能力层级的不同。
将名著阅读题置于“知识积累”板块,与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等题目为伍,即决定了它侧重于考查识记性的信息,大都是对作者信息、作品名称、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梗概等文学常识的考查,有的即便涉及人物形象分析,也非常粗略,呈现标签化、浅表化、模式化的特点。如此安排试卷结构,会导致名著阅读题难以考查阅读能力,学生也无须真实地阅读名著,仅靠背诵“名著提要”“一本通”之类的复习资料,就能够轻松应对。如此考查,导致语文教学沉疴难除——学语文却不真读书,刷题应试大行其道。
把名著阅读定位为阅读理解,从阅读的角度去考查,这应该回归到名著阅读的基本特质上了,考查的能力层级主要为理解、分析、探究等。2020年中考安徽卷、武汉卷等直接从原作中选取文段,少则百十字,多则千余字,设题让考生精读细究。其中占比很大的题目是对所选文段语言、细节、意蕴的考查,这其实是将名著阅读考查混同于现代文阅读考查,有悖于名著阅读的初衷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而把名著阅读考查以微写作甚至是大作文的形式呈现,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更高层级的能力,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属于一种更高的追求。如高考北京卷多年来一直采用微写作的形式考查名著阅读,题目三选一,较好地处理了限制与开放的关系,兼顾考生的个性与特长,值得借鉴。
名著阅读题在试卷中的板块位置,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导向。具体考查哪个能力层级,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学情的特点进行多元组合,既可以考查基础知识,也可以考查阅读理解和写作,还可以设置一些选做题,这样就能将多种类型的考题组合形成多种能力层级的考查方式。如2020年中考台州卷:
4.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在《 》中,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通过上百封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正欢呼雀跃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________(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致。
5.小说中人物的“义举”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写出下列回目中“义”的相关情节,并从中分析猪八戒和关云长的不同形象。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西游记》第十一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6.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请说说下面两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析这两种叙事角度各有什么好处。
《骆驼祥子》《呼兰河传》
此外,名著阅读题所占的分值高低也不容忽视。目前名著阅读题分值不等,少的只有3~4分,多的达15~18分,一般都在10分左右。如果结合写作一起考查,甚至可达40分以上。毋庸讳言,名著阅读所占分值越高,自然越能驱动广大师生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如果分值过低,很多师生会觉得不值得花费时间去阅读名著。
综上,名著阅读题在整张试卷中的结构定位和分值占比,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重心偏移和发展方向。因此,给名著阅读考查一个精准的定位,明确并凸显其重要性,以考试作为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有助于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真正实现课程化。
二、命题应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2020年中考河北卷从《骆驼祥子》《水浒传》中节选了近400字的两个片段,其中两道考题为: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品质?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这两个题目仅考查对“上面两段文字”和“这个故事”的理解,并未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特点。名著阅读题不是不可以考查局部和细节,而是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所考查的局部和细节应在全书中具有特殊作用,借助选文来考查与其前后部分的关联,命题最好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由局部的考查辐射到对整本书的阅读理解的考查。
名著阅读考查要引领教师能够真正领会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短文教学的不同。长期以来,一线教师习惯于单篇短文的教学和考查,很少着力于长篇整本的阅读指导。为弥补这一不足,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两部“名著导读”和四部“自主推荐阅读”,分门别类地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旨在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体现了“读书为本,读书为要”的教育理念。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则是直接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把《乡土中国》《红楼梦》分别作为必修的一个教学单元。教学要求已经如此明确,考试评价岂能固守成规?目前,命题还普遍存在着考查的内容过于琐屑零碎的倾向,考查的往往是整本书中一些细枝末节,并非什么关节点、紧要处,有故意为难考生之嫌,考生即使认真阅读了,也未必能答出来。这样一来,读与不读还是一样,不利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推进。名著阅读考查应着眼于整本书阅读进行整合化命题,以有别于传统的考查单篇短文的阅读理解题。命题者应采取科学的考查形式明确地导向教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名著阅读不同于单篇短文阅读。
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作品类型很丰富,以文学类居多,有小说、散文、诗歌、传记,还有纪实、科幻等。以小说阅读考查为例,不能仅考查所选片段的情节内容,而应考查其与前后情节问的关联。考查人物,不能仅依据所选片段理解人物的性格,而应把它放到整本书当中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是否合理,从整体上去看人物的命运发展走向。对主题的考查,也不能限于所选篇章,因为它的内涵是很有限的,而从整本书看,其中的意蕴是丰富而深邃的。对语言的考查,也不能仅仅是对一两个字词和句子的推敲揣摩,还要上升到对作者的语言习惯、作品的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整体感知,可以从节选部分辐射到其他篇章乃至整本书,考查学生对整部作品语言风格的感受和认知。虽然对中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但是命题可以朝这个方面引领,对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和审美品位提升无疑会大有裨益。
2020年中考广东卷节选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400多字,题目为:
1.選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__。
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
第1题与前后文的内容紧密勾连,第2题、第3题由点及面。这三个题目的考查都指向了整本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态度和思想,考生如果没有很好地阅读原著并作一定的思考,是很难答题的。
2020年高考北京卷第17题为:
《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判词中四处画线部分涉及晴雯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及其主要故事情节,认真读过原著的考生答题自然得心应手,而没有认真阅读的考生则未必答得出。
与传统的文选式教材不同,名著阅读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阅读长文的经验。因而,名著阅读命题应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能力的考查导向教学,引导一线教师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和教材编写的良苦用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策略,改进阅读方法,以促进深度学习。着重考查学生基于整本书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才是名著阅读测评的正确方向,也是名著阅读应有的价值追求。
三、最大化发挥名著阅读考查的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作为课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远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很多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仍然处于观望之中,一线教师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意识普遍不强,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总是抱怨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对此,作为指挥棒的考试命题责无旁贷,应以命题评价导向教学,倒逼改革深入推进,促进学校真实地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较之单篇语言材料,名著因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而具有广阔的命题空间,能够很好地实现多种考查的意图。经典名著包罗万象,其内涵之丰厚与深广胜过整张试卷所有的阅读材料。名著阅读必然关涉到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可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名著的内涵如此丰富,可以考查的空间如此广阔,命题者要很好地利用这种特质,使之价值最大化。然而,现在很多的考试命题远没有把它的价值发挥出来。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保持考试应有的信度和区分度,名著阅读考查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地区的学情科学地设置题目,不能单一地考查低阶能力或高阶能力,而应将对基础知识识记与高阶思维品质的考查相结合,将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相结合。只有将几种不同层级的能力结合起来考查,使命题指向多种能力的整合融通,兼顾考生的共性与个性,将共性的常规阅读能力与个性的阅读喜好、阅读兴趣相结合,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内化与表达,才能科学合理地发挥名著阅读考查的价值功能并使之最大化。
2021年芜湖市高一期末统考卷以40分的写作题考查《乡土中国》的阅读情况,表现出可贵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语)。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如果以“乡土中国”的眼光来看,回家过年、祭祀祖先、走亲访友、发压岁钱等习俗中都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基因。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有关知识,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私人道德”“家族”等,针对一种或几种春节习俗,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名著阅读命题要注重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以及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策略的运用,从而促进真实的名著阅读。这样的命题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或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主题阅读,深度感受体验作品,品鉴其语言和艺术特色;学会针对不同的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整合阅读方法,并且能够借助阅读来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名著阅读命题要不断创新,探索符合整本书阅读规律的考查方略,特别要注意反套路和去模板化,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对名著阅读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要警惕一些不顾名著阅读考查特质、打着“创新”旗号的命题,如“不吃唐僧肉还可以吃什么”“大观园疫情防控”之类。
试题情境化是命题的趋势,但情境化也要科学合理,不能违情逆理。例如,2020年中考江西卷还是延续上年的考查方式:
班级拟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精神;
专题二:《水浒传》中的人物;
专题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这样大而无当的任务,对考生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中考因其特殊的情境特点,与平时的研究性学习或专题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需要许多外部资源和条件支持的复杂的探究活动。如此考查,混淆了不同的情境类型,自然也消解了考查的价值和意义。
进入后考纲时代,由于命题者的理念不同,对命题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各地每年命题人员并不稳定,而命题人员的变化往往导致命题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广大命题者及命题研究者亟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切实更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名著阅读考查的定位和原则,探索名著阅读命题的策略和方法,命制出情境化、整合化的高质量考题,以倒逼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名著阅读教学课程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