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2021-05-30黄礼玲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巩固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年級 阅读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01-02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阅读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千古流传的名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非常重要。下面,笔者想结合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时,其思维才会被激活,学习才变得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问题引路、巧设问题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否利用新知的内容特点创设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公园里,有的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歌唱,有的在湖边欢叫;还有虫鸣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大自然乐曲。教师在一旁轻轻地描述:在这样优美的公园中,听了各种动物“歌手”们的演唱,你是不是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从刚才的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畅谈感受后,再话机一转: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是如何描述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呢?由此,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质疑问难,增强阅读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主动去探索、创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疑问,让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去思考、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阅读欲望。比如,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时,考虑到该课文属于略读课,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质疑:“通过阅读,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促使学生通过初读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提出问题:“谁能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再读课文后你能解决哪些疑问?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以此促使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对于学生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激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展开阅读探究的目的。

(三)课堂拓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向学生拓展相同主题、写法的文章,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堂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同时进一步巩固阅读能力。例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童话故事单元,并且,在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中还针对《安徒生童话》进行了简单介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主题的编排特点和语文园地的编排意图,有意识地推荐《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代表作,甚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格林童话》,让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主题的引领下迅速丰富阅读量。

二、传授阅读方法

教学如果想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那么就需要教师传授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阅读教学也一样,需要教师传授相关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做到“阅读有法,心中不慌”。但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时,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现在阅读时囫囵吞枣,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更别说是留下思想的痕迹了。基于此,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常用的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圈点勾画法

圈点勾画法可用于重点语段,也可用于全文,常与其他学法交叉使用。圈点勾画的符号应尽可能在班上统一,这样便于集体交流。比如,“○”代表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一般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一般用在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之处,“!”一般用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表示需熟记和背诵的内容,“____”是用来画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或总括句,“{ }”或“[ ]”是用来标重点段,等等。对于较典型的课文,教师还要“下水”圈点勾画,便于学生了解圈点什么、勾画什么,并明白圈点勾画法一般只适合用于初读课文。如初读时快速阅读,对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进行圈点勾画,目的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摘录法

摘抄好词佳句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一般而言,摘录的内容应该是对自己有触动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重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文中的疑难之处等,便于再次阅读文章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让学生摘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摘录法一般在精读时使用。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总—分”结构引导学生摘录。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中的鱼及岛上的鸟的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西沙群岛的景物特点,然后找出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中的鱼及岛上的鸟的特点,完成如下表格的填写: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欣赏的好词佳句的理由。如好词有: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等;佳句有: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就像皮球一样圆。最后,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好词佳句。

(三)批注法

在小学中年级,教师要教给学生“眉批”“旁批”“夹批”“尾批”等基本的批注方法,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文本阅读。批注阅读时宜采用精读、品读法,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并做批注、写感悟。有的是题目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的是语句美妙,让人感觉其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等等。例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课文的价值就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写在旁边,以通过阅读和再读题目读透文章,形成自己的创见。

三、巩固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因为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依靠教师讲懂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读,以便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小学中年级学生与低年级相比,多了一份沉稳,但同时对游戏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有序地参与相关活动,在“做”“表演”“实践”“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阅读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明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主题的确立是实施阅读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乐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前奏。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从而使阅读实践活动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比如,教师可以围绕不同单元语文学习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以“革命情怀”为话题,深刻反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主題,通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等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完该单元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在课外阅读体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诗歌、文章或名人传,如《石灰吟》《红岩》《品格的力量》《汤姆索亚历险记》《夏洛的网》等,收集、积累有关人物高尚品质的成语和故事,并结合身边的革命故事,展开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然后,各组间交流,每组选出2名代表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这样,促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主题的引领下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并且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巩固阅读印象和语文综合能力。

(二)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维持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逐步发展,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既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听说读写既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的训练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开展探究、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课本剧或情景表演、“我是一名小导游”、语文能力竞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读比赛、读报活动、辩论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等活动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当然,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主题、宗旨开展,不能放任自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和开阔阅读视野,使学生将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延伸课内学习。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它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情操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想读、敢读、会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在阅读中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褚丽霞.圈点勾画学语文[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

[2]杨燕.从圈点批注中培养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1).

[3]邵敏.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4]袁晓娟.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作者简介】黄礼玲(1980— ),女,瑶族,广西蒙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系广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梧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梧州市优秀班主任、蒙山县常规管理学校十佳校长,现任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中心小学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