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才 需求分析及培养途径探索

2021-05-30郭子渝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道路运输广西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现状及需求,论述高职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标准、加强师资能力培养等做法,以增强学生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理论知识储备、安全技术技能,促进广西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道路运输 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培养 广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114-03

道路运输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建设“交通强国”是新时代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规模和体量的高速发展,道路运输交通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4.5万起,造成6.2万人死亡、25.9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8亿元。这与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远大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国家对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广西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区),在建设“平安交通”工程上有引领示范的责任。本文基于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现状及需求,探索高职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需求背景分析

为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如《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大纲>的通知》(交运规〔2019〕6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工作的通知》(交办运函〔2020〕1028号),明确对道路客运、道路货运(含危货运输)、汽车客运站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进行考核。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响应国家政策,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工作的通知》(桂交便函〔2019〕190号),规定广西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安全考核的、未取得安全考核合格证明的,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

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各市厅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考核的有关工作,使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对道路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

二、广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现状

广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缺乏,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专业知识不足

根据企业工商信息登记数据以及初步调研结果,截至2020年12月,广西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6000余家、公路旅客运输企业300余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300余家,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需配置约6500名合格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然而,现阶段全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足,且目前区内道路运输企业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的从业人员,大多尚未取得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从业资格证;而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理论知识储备、安全生产技能的渠道一般为企业岗前培训和在岗定期、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不成体系,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培训效果不理想,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相关专业学生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人才补给断层

通过对区内各高职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项目都是着重培养学生客运和货运管理、运政和路政管理等运输知识,与运输安全管理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学生的就业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在运输企业的运输部门或物流企业从事与运输组织、仓储、配送有关的工作;二是在运管、路政等行政管理及交通执法部门从事外勤、内勤工作。道路运输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较少涉及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导致行业缺乏专业的人才补给,难以满足行业安全化、标准化发展的需求。

三、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知识及技能需求分析

结合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梳理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需具备以下知识技能。

(一)熟知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知《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運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并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具备规范整理及填写各类档案的能力。

(二)掌握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容,能够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建议。熟知安全生产检查类型、内容、方法和工作程序,熟悉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特点和驾驶员生理心理特征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并完成从业人员、驾驶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应急处置程序的内容。掌握事故处理原则,了解事故报告和处理过程中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掌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处罚规定等。

(三)具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能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能够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和汽车客运站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熟知雨雪冰雾等恶劣天气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能够进行车辆火灾、高速爆胎、危险货物运输典型事故等常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掌握一定的人员伤亡急救技能。能够进行运输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等安全操作,熟悉驾驶员、动态监控人员、安全例检员等道路旅客运输重点岗位操作规程。

四、高职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重新定位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应满足企业需求、引导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传统道路运输管理专业面向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员、统计员、调度员、站务员、运输企业信息管理员等岗位,培养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交通运输管理理论知识、交通基础法律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新形势、新要求的背景下,专业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对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增加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理论知识、安全技术技能的培养,为广西道路运输行业输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安全生产管理视阈下的课程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也应具备两个方面。一是道路运输管理知识,二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具体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完善基于安全技术技能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般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包含四个方面,即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实践课程及毕业实习。

1.课内实践即专业课程内的实践教学部分

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技能的要求,梳理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2.课外实践即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实践课程

课外实践包括第二课堂、假期实践、参与技能竞赛、考取相关岗位资格证书(如道路运输人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急救员资格证)等。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进行跟岗实践、社会调查或志愿者服务,加深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针对课外实践,可构建“积分制”考核体系,将课外实践活动等作为换取“积分”条件,设置毕业条件标准,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课程即在校期间开设的纯实践课程

为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专业学生的安全管理技能,在第四学期开设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课程。该课程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模拟评审专家以及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相关岗位人员,完成运输企业的标准化评审工作,根据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

4.毕业实习即学生在校外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一定的实践能力,为进入社会实践打下基础。毕业实习阶段教师应鼓励有意向的学生到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实习,承担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等工作;或进入综合交通行政执法支队实习,从事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执法工作,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能力。

(四)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改革

梳理旅客运输企业、货物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维修企业等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对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改革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例如,在《运输企业管理》课程中增加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费用投入等内容,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课程中增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增加安全生产作业规定、安全值班、驾驶员管理、营运车辆管理、运输管理、警示标志管理等内容,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课程思政教育与岗位素质要求对接的“三对接”课程教学标准,达成重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素养、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实践技能的目标。

(五)加强师资能力培养

师资团队的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三教”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在道路运输安全方面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有助于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可通过申报相关科研教改项目、发表论文、到运输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考取全国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资格证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员证、进入企业给员工进行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技能培训或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研究,增强专业实操技能,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总之,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是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要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标准、加强师资能力培养,探索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安全意识素养、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途径,以培养更多高技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才,促进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雪映.高职公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章良.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20).

[3]李卓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教育,2019(39).

[4]田晓.交通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6).

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国家交通安全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运管专业为例”(JZY2020B03)

【作者简介】郭子渝(1990—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讲师,广西交通職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道路运输广西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乡村道路运输改革
落实两学一做,推进道路运输政工建设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应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