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1-05-30李彪丰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高中物理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物理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课改下,不仅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成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境下,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成熟的教学经验都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来,活动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特地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就学生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路径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借助学生活动让核心素养教学落地.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6-0040-02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头戏.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从物理学视角来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分析、推理、论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突破现象看本质,把握物理属性和规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活动因为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创新能力,所以也引起了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被引进到物理教学中来.

一、学生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活动是活动教学法的一种形式.学生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和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基于个人思维、观察、质疑、推理、论证,与同伴交流、互动,直至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增长智慧.活动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程度,为此,它主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去设计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器材去进行实验,展开探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深入思考,动手实践.与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相比,活动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以借助学生活动来教学,许多学生都会显得更积极、更愉快、更富有创造力.为此,许多老师也主张将学生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物理是最具标志性的理工科.高中物理教学涉及的东西非常多,覆盖的面也非常广.但是,由于知识点众多,许多知识都复杂而抽象,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都有兴趣低落、心理压力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了采用“灌输式”模式去教学,所以物理被许多学生视为“拦路虎”.高中物理新课标主张将物理学习与科技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活动恰好契合了新课标精神,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活动巧妙运用到教学中去,借助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探索、发现,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实践路径

1.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活动准备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多种物理现象,也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不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单看物理教学内容,是非常抽象,枯燥的.单靠填鸭式教学法,物理教学很容易显得苍白无力,单调无趣.借助学生活动与生活中的案例,组织一些有趣的学生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爱上学习,掌握知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但是,适用于物理教学的学生活动非常多,许多活动都要用到一定的器材、工具,学生活动也要具有特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否则缺少了器材和工具,活动目标不明确,方向不正确,很容易会让学生活动步入形式主义的误区,让课堂教学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学生活动目标,并为学生活动做好准备,以确保学生活动有序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分子的热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集气瓶、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行趣味小实验,或者让学生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水开展活动,让学生借助活动了解扩散的概念,归纳、总结知识点,知道什么是分子热运动,以及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决定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问题.但是,要想确保课堂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活动要用的器材、东西,包括高锰酸剂溶液,毛玻片,集气瓶等等,并明确活动目标,将活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在活动中该做什么,如何做.此外,还需要注意引出活动话题的时机,控制好活动的时间和节奏.惟其如此,才能发挥活动应有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2.运用合适的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知识复杂而琐碎,许多物理知识都可以衍生出无数个问题和知识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用于课堂的学生活动非常多,但是,物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任务,活动过多,但是设计不合理,只能让物理课堂“喧闹有余,效果不佳”,这样的学生活动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所以,学生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尊重物理教学规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物理素养培养者、教学活动的设计师的身份自居,认真进行学生活动设计,结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活动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弹力”这个重要的力学知识点时,许多学生都将弹力的概念,视为物理力学中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而理解概念,是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弹力知识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将提前准备的小皮筋、橡皮泥分发到学生手中,用小活动来导入:先让学生先用纸团两个小纸弹,再用不同的力道,用橡皮筋将纸弹弹出去.再让学生用手按压橡皮泥,看橡皮泥会不会变形.在活动结束后,趁热打铁提出问题:橡皮筋为什么能将纸弹弹出去?物理弹力的定义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为什么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既然橡皮泥变形了,满足“形变”这个弹力条件之一,为何它不能产生弹力?弹力的大与物体变形程度有没有关系?这样利用简单的活动来导入,并结合活动提出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活動不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早在很久之前,许多人就已经认识到了学生活动的作用,并将之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去.关于学生活动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已经受到了高度认同.但是,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使用范围要适当压缩.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借助课外活动开辟学生活动空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使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实践,以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并重发展.如在学习“动量”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小活动.如让学生找一根钢笔,一枚硬币,放在一张纸上,用力抽出纸张,看钢笔、硬币会不会移动.让学生堵住厨房水槽的漏水口,在水槽边上放一个纸叠的小船,打开厨房的水龙头,看小船是如何运动的.而且,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与动量知识有关的现象,利用动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喝灌装的可乐、雪碧时,如果开口前使劲摇晃,开口时里面的饮料会喷涌而出.跳远运动员进行跳远训练时,要在沙坑里训练.马路上的汽车不小心发生碰撞时,车身尤其是碰撞面都会出现明显的“撞伤”,但是游乐场的碰碰车碰撞后就不会留下“伤痕”.高压水枪洗车和打夯机的工作原理是否相同,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知识,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弥补自身缺陷.

综上所述,学生活动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也较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活动融入其中,借助学生活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去教学,以促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核心素养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浩然.借助多路径突破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困境[J].求知导刊,2019(45):76-77.

[2]李渭利.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7).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1-09-25

作者简介:李彪丰(1970.5-),男,福建省上杭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高中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