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背景为依托探寻高中化学课堂深度融合路径

2021-05-30万莉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高中化学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明显.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还可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思维拓展、视野拓展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探讨“互联网+”与高中化学教学二者的深度融合策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融合路径;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6-0096-02

為落实课改教育理念,广大一线教师展开研究,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点,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其一,为呈现方式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化学知识多以书面知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实践中,教师借助口头讲述的方式描述化学知识,使得学生针对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难以形成直观理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利用视频及图片等多种方式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还可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消化并理解化学知识.

其二,为可存储海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虚拟的,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构建的空间也为虚拟的,所以,此虚拟空间中可存储海量信息资源.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至各行各业,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借助互联网的应用收获大量信息,以某种程度而言,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此为教师拓展教学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其三,为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解决师生课后交流少的问题,师生间即便存在时间障碍、空间障碍,也均可利用线上平台展开交流.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受限,教师仅能与少数学生互动,然而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则可同时在线互动,在课堂提问环境,多名学生均可表达自身观点,积极参与至化学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联网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融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时,为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教育价值,则需重视如下几点:其一,教师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虽可拓展教学渠道、丰富教学模式,为学生展开化学学习活动提供新奇的体验,然而教师需注意,应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应用互联网展开教学时,不可过度依赖,应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同时,学生也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不可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网络信息的筛选.互联网中的信息纷杂多样、良莠不齐,因此,教师需加大信息筛选力度,以充分了解课程特点、学生特点为基础,整理、归纳有益于高效课堂建设的信息,同时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态度,不可坐享其成,特别是教学课件,教师需精心设计,不可在互联网中随意下载,此种教学方式既为对学生的不负责,同时也会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互联网与化学高效课堂的深度融合策略

1.以“互联网+”实现全面教学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借此还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学习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部分对于化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的学生而言,借助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有助于学生由一种疲惫的化学学习状态,转变为欣赏化学知识的状态.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化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借助化学物质图片的展示,或普通幻灯片的播放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此种教学方式在开始使用时,将会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然而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产生审美疲劳,并在心理产生厌烦情绪,此时是便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以此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的全面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此部分内容时,化学教师便可利用网络收集方式,整理同化学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展示知识点时,可点击幻灯片或点击图片,辅以相应的语音讲解,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视听氛围中对元素周期表的广泛应用加以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将元素周期表的歌曲、口诀向学生播放,借助视觉、听觉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可针对此部分内容形成深层次记忆.

2.以“互联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改进,紧随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合理创新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完成化学知识的讲解,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拓展教学内容,还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电解质”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自己利用互联网技术所收集的与电解质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呈现,教师还应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应的电解质应用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积极探索与电解质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将提前在网络中下载的电解质课件向学生播放,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知识展开自学活动,借助彼此间的积极探讨,对于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层次理解,借此也可有助于学生对于自身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找寻,完成学习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整理,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提供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于学生展开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寻正确的自学方向,以免学生所学习内容偏离学习目标,推动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3.以“互联网+”直观呈现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高中化学教材为依据,讲解化学实际特征,为达成此教学目的,教师需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展开辅助教学活动.此时,教师可围绕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知识完成相关影像资料、图片的收集,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思考活动,分析主要原因即在于网络中的化學知识存在一定的形象、直观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此特征的应用可将化学知识难度系数降至较低,以此帮助学生消化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借此还可有助于教师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铝金属材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先将与铝相关的化学性质向学生介绍,在此过程中,借助大屏幕的应用将铝相关性质的视频向学生播放.学生结束视频的观看后,将会展开深入思考,此时学生便可针对铝的化学性质形成短期记忆,借此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含有铝吗?学生在教师问题提出后,结合所掌握的铝的相关性质,便可联想到生活中含有铝的物品.由于高中生生活经验不足,所能想到的物品较少,教师在此时便可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将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向学生展示,借此可帮助学生对于铝的化学性质形成进一步了解,还可推动学生化学知识吸收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以多视角出发,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渗透,将大量优质化学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参与至化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教师教学质量,借此还可推动“互联网+”、高中化学教学二者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文瑜.浅谈“互联网+”与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深度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1(15):125-126.

[2]张文涛.“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52):55.

[3]高玉玲.“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与核心素养融合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5):270-270.

[4]黄成梅.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中的高中化学教学[J].科学咨询,2020(21):134.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1-09-25

作者简介:万莉(1991.3-),女,

江苏省宜兴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高中化学互联网+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