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化于“学” 外化于“践”

2021-05-30邓菊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摘 要:生物学科是高中基础性课程之一,该学科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且多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思想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其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既符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新课改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内化与生活化实践应用,并为改善、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知识内化;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6-0100-02

陶行知先生认为:知识、经验与技能的获取应以现实生活为主.因此,陶先生将其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核心定位于“生活即教育”.高中生物学科中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解决的问题多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该学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生活化教学模式恰恰符合生物学科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时要高质、高效地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与其现实生活相关的生物学习、实验或是实践应用内容,进而才能促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及生物学科知识进行相关的学习、思考、实验或是探索性实践,这对促进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内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与能力,为促进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物质跨膜运输”生活化教学为例,系统就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阐述.

一、创设生活化探索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提出:“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彰显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且要运用生活化教育模式来培养、激发学生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操作以及生活探索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生活化学习情境中对生物学科的“学”、“践”形成良好的内驱力,进而才能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分子与细胞”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教学时,本节教学的三大内容为:渗透装置及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物质跨膜运输实验.由于,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探索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完成该本节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内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新鲜的菠菜叶放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15~20min,菠菜叶出现萎蔫现象.然后,教师再将萎蔫的菠菜叶浸入到清水之中,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一是观察菠菜叶的变化以及清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二是思考实验结果.学生们均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或是观察过因放久而变萎的蔬菜,但他们往往没有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度思考.但是,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则会更加直观地观察到菠菜叶由萎蔫至坚挺的变化过程,并由清水颜色未发生变化而想到“菠菜叶中的色素不能进出细胞”.当学生完成该生活化的菠菜叶观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渗透现象”,并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渗透现象”的实验活动.学生在渗透现象的实验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组织渗透装置的操作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渗透现象”实验与观察活动中培养其科学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最终为提高其生物学科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高中学生业已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时也要为学生挖掘一些生活化的生物知识或是实验素材,进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思考、分析以及科学探索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分析、实验或科学探索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体系,并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建构.

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挖掘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以及科学研究的欲望.生活案例1:当我们连续地、长时间地嗑一些盐味瓜子时,往往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当我们喝点白开口水之后,口渴的现象就会消失,这是为什么?生活案例2:我们都喜欢吃饺子,我们家长在包白菜馅饺子时都会在剁碎白菜后在其上面撒一些盐,过一会儿我们就会看到剁碎的白菜会渗出大量的水来,这些水是怎样进出白菜细胞的呢?生活案例3:我们经常在超市卖菜区看到有喷雾(或喷水)装置,并定时向蔬菜上喷雾(或噴水),其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上述三个生活实例,往往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则会结合上节“渗透”知识进行思考,但多是初步知道“盐的浓度”与上述两种“渗透”现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具体的理论尚不明确.但是,学生往往会对“盐的浓度”与“渗透”的关系性产生积极的探索与学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在该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式的研究,如“植物细胞是否也是一个渗透装置?”、“盐水在哪个浓度范围内会让白菜渗透出水分?”、“原生质层是否也可以作为一层半透膜?能不能用实验来证实?”、“植物细胞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吸水或是失水现象呢?”等等.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以及推理、演绎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之后,则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盐水进行相应的自主探究性实验研究,并通过相应的对照实验来探究何种浓度的蔗糖溶液或是盐水能够达到“吸水”、“失水”的临界值.此类生活化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有效改善、激发学生生物学科学习与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发散思维、科学思维等也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与改善,为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鼓励生活化实践探究,促进知识内化与建构

兴趣则是学生对某种事物、学习活动进行选择时而形成的一种态度,也是学生积极学习与探究情绪的一种反应,该反应可以促进学生对该学习活动的理解与记忆.陶行知先生认为:现实生活是学生汲取知识与应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要基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其设计一些相应的生活化生物实践或是实验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与实践的兴趣,进而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以及知识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教学之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践课业,并鼓励学生将植物细胞的失水原理、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以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应用的意识与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自主探究、实践、分析“糖渍番茄”、“盐渍黄瓜”、“制作凉菜”时,加入多少克的糖或盐才能提高食物口感,并将自己实践或是实验的最佳方法告诉自己的父母,使其在日常做“糖渍番茄”、“盐渍黄瓜”、“凉菜”时,可以利用自己的实验数据来提高菜肴的口感.此类生活化、实践化的生物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实践应用的兴趣与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利用既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科相关的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要广泛与学生进行交流,切实找出学生对生物学习与实验的兴趣点、学习需求,并将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需求纳入到教学设计活动之中,在满足学生生物学习与实验操作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以及生活实践应用活动来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知识内化与建构,为改善、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提供保障.

高中生物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科现象或是规律为学生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生活化应用意识与能力,为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黄婉媚,戴静芳,桑珍雷,等.浅谈生活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J].科学咨询,2021(24):17-18.

[2]张晓琴.高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学实践与分析[J].中国课程资源,2021(3):21-22.

[3]吴根旺.浅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1(11):29-30.

[4]樊维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4):98-99.

[5]张立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41):69.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1-09-25

作者简介:邓菊(1981.12-),女,江苏省睢宁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