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爽籁”辨义
2021-05-30张干
摘要:诸家对《滕王阁序》“爽籁”之“爽”的释义计有二种,二义皆源出《文选》:其一,释“爽”为“参差不齐”,其出自于李善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采此说;其二,解“爽”作“清朗”,其来源为刘良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用此论。从文体特征来看,将“爽籁”之“爽”释为“清朗”更符合骈文对仗成文的行文规范。就它本用例而言,爽、清互训同义,“清籁”在传世文献中多见使用,有能发出清朗声响的萧管之义。
关键词:爽籁;释义;滕王阁序
一、“爽籁”之“爽”的两种释义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秋。王勃南下交趾探望其父,途经江西,登滕王阁,在都督阎伯屿所举办的宴会上即兴完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文。此文一成,举座皆惊,而后流传千年至今,成为骈文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今多省称为《滕王阁序》。文中有句云“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1]诸家对其中“爽籁”一词的解释分歧颇多。
《文选》录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一诗,中有“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之句。李善注“爽籁”之“爽”曰:“《尔雅》曰:‘爽,差也。萧管非一,故言爽也”,[2]将之释作长短参差不一。刘良对“爽籁”的解释与李善不同,其言“爽,清也”,[3]把“爽”解为清朗。清代蒋清翊在注《王子安集》时择取李善注来解《滕王阁序》“爽籁”一词。[4]部分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应用面广泛的作品选、课本所选录的《滕王阁序》,文本以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为底本,其注释亦采用蒋说。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滕王阁序》一文,文本选自清光绪吴县蒋氏刊行本《王子安集注》,解“爽籁”为“指萧管之类的乐器”,后加李善注原文,认为“爽”是“长短不一”。[5]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所选《滕王阁序》源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王子安集注》,其亦言“爽,参差不齐。籁,萧管之类的乐器。因为萧管长短不一,故称‘爽籁”。[6]王子安《滕王阁序》一文亦作为抒情文体的代表作品而被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文本所选底本和所作释义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苏教版教材不同,其底本为《四部丛刊》本《王子安集》,“爽籁”之释义是“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7]可见,两类文本“爽籁”之“籁”的释义分歧不大,皆将其解作乐器,而对于“爽”字之解释却有不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释义来自《文选》李善注,把“爽”解作“参差不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解释源出《文选》刘良注,将“爽”释为“清脆”。
二、“爽籁”之“爽”当解为“清朗、清脆”
王勃《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之“爽”,其义应为“清朗、清脆”,用来形容声音的清越动听。
从文体特征来看,《滕王阁序》的文体属于骈文。《说文解字》曰:“骈,驾二马也”[8],可见,“骈”字本义为两马并驾一车。“骈”在此义的基础上引申作“并列”,如:班固《东都赋》“骈部曲,列校队”,李善注“骈”为“骈,犹并也”。[9]骈文之“骈”即指文章词句的对偶并列,因其通篇行文多用四字或六字,故在晚唐时被称为四六,直到清时才有骈文之称。[10]《滕王阁序》此句为“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句中两个“而”均为连词,无实义,起表前后并列的作用。除去“而”字,该句整体前后两句均为六字,呈对仗结构,前句“爽籁”与后句“纤歌”相对。除前后两句的整体对仗之外,两句句中行文亦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的结构。无论是整句还是半句,该句相对成文的词汇文义近似。前半句两组名词爽籁、清风与后半句两组名词纤歌、白云相对。纤歌指歌声轻柔纤细,给人以低缓悠扬的感觉,与白云婉软和缓的审美印象相同。参照后句,前句爽籁与清风亦应有相关性,“爽”和“清”词义近似。在滕王阁的宴会中,清朗畅利的乐声响起,给人以清扬净澈之感,宛如清风生发。若解“爽”作长短不一,则仅仅是对乐器形状进行了说明,而未对乐音特质做出描述,缺乏与“清风”的意义联系性。所以,释“爽”为清脆更符合骈文的平行成文,前后词义相联系的行文特点。
从它本文本用例来看,由于“爽籁”之“爽”为清朗之义,故爽、清互训,“爽籁”又作“清籁”。传世文献中多见“清籁”的用例。今题为晚唐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类,清代曾纪泽依此作《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用二十四首诗对《二十四诗品》所列诗歌风格特征进行具体阐发。其中,曾纪泽解“超诣”之旨有句云“乐奏钧天凡响息,独闻清籁出笙匏。”[11]真正达到超凡境界的诗歌如同仙乐响起,仿佛使人听到从乐器中发出阙阙清朗乐音一般。此处清籁指由匏类乐器奏出的畅丽之声,与乐器具有直接相关性。在文本应用中,清籁除指乐音之外,亦为乐器之代称,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的爽籁相同。宋人刘子翚《双树诗》首联、颔联为“猗猗映门树,团团若双盖。微风薄层霄,仿佛斗清籁”。[12]门前生长有双树,其长势茂盛,树冠宛如车盖。天空之中微风吹来,双树枝丫发出纷纷声响,宛如两支竹萧在斗音。参合句义,此句清籁即指乐器萧管。元朝韩奕有《竹炉》一诗,有描写竹炉之句曰“偶免樵柯供土锉,尚疑清籁和陶瓶”。[13]竹炉外壳为竹篾编织而成,内有内胆,可供煮茶或取暖之用。在竹炉上以陶瓶装水,水煮沸作响,其声音清越,如同有竹萧在和陶瓶相互应和。此处清籁即指乐器竹制萧管。明代张羽作《题徐士元画夏木图》,中有“天鸡晓鸣清籁发,木客夜度云旗翻”之句。[14]在初晓之时,天鸡啼鸣清脆,如同竹管乐器奏发。山中的精怪夜晚在山中穿行,四周云影翻动。此句清籁与云旗相对成文,皆为器物名词。
结语
诸家对《滕王阁序》“爽籁”之“爽”的释义计有二种,二义皆源出《文选》:其一,释“爽”为“参差不齐”,其出自于李善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采此说;其二,解“爽”作“清朗”,其来源为刘良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用此论。从文体特征来看,将“爽籁”之“爽”释为“清朗”更符合骈文对仗成文的行文规范。就它本用例而言,爽、清互训同义,“清籁”在传世文献中多见使用,有能发出清朗声响的萧管之义。
参考文献:
[1][5][9]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57、405、38页。
[2][3]蕭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第405、405页。
[4]王勃著、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92页。
[6]丁帆、杨九俊主编:《语文》(必修五),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90页。
[7]人民教育出版社等:《语文》(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8]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65页。
[10]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859页。
[11]曾纪泽:《曾惠敏公诗集》,光绪癸巳秋月刊于江南制造总局,第56页。
[12]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1348页。
[13][14]钱谦益辑:《列朝诗集》,绛云楼选本府藏板,第34、59页。
(作者:张干,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教师)
[责编崔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