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王阁序》“四美两难”新解

2015-10-13汪义舟

江西教育B 2015年7期
关键词:滕王阁序赏心良辰

汪义舟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散文名篇,被选为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课文。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重读研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关于文中争论较多的是“四美具”和“两难并”究竟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概括地说“四美”有两种解释:一为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认为是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其根据是晋代刘琨《答刘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指刘谌)之往,四美不臻。”一为《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将其归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其根据是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而对“两难”则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归结为“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另一种是《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都认为是“贤主”和“嘉宾”这难以达到的聚会都实现了;再一种是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解释为:“参加宴会的都是明哲之士,彼此能开诚相见。所以‘两难应注为‘明哲、坦诚。”高中《语文》课本的注释采用了第二说。

对于以上诸说这当中的逻辑问题,笔者倒不妨套用恩格斯责问杜林的话做比较:“在世界模式中,纯数学是某种完全经验的东西,是来自外部世界、然后又脱离外部世界的东西。”(《马恩选集》第三卷第79页 ) 对于两个相矛盾的判断, 不能同真亦不能同假, 必须明确肯定其中之一为真, 这是逻辑思维应遵循的排中律原则。因此, 对学者的诸说不能讲都不错。

再说,“四美” 之谓的“音乐、饮食、文章、言语”所说的理由也不充分:一是王勃序文没有自诩为美文, 而是谦称“敢竭鄙诚, 恭疏短引”, 饶有抛砖引玉之意;二是“一言均赋”, 也“是所望于群公”未来之作的, 这从文末“请洒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可得结论。至于言语美, 未见当时“议论风生”“妙语连珠”的谈话记录, 也就无所依凭, 溢美、过誉都无根据, 不过是想当然而已。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黎宁老先生曾在《文史天地》撰文认为,“良辰、美景可以是四美之二, 而赏心、乐事无论如何与四美挂不上钩”,诚哉斯言。

如2005年9月5日“21世纪论坛”开幕式上, 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走科学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演讲时, 他引用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晚月》中很有特色的“暑退九霄净, 秋澄万景清” 两句对与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对此的解释竟然是:“意在说明论坛的召开在时间、地点上都很适宜, 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四美具、两难并, 此次‘21世纪论坛的召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样将“四美具、两难并”到处套用, 那就未免太牵强附会了。 不错, 八月十五中秋夜确实真是良辰, 皓月当空碧如洗当然也是美景, 但论坛是在北京西城区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有何美景可言? 至于赏心、乐事, 要讨论发展大计, 用心劳神不说, 哪有闲情逸致去赏心? 那乐事也就只有从论坛的主旨上去揣摩臆度了。

由此鄙人不揣浅陋, 针对《语文》课本的注释,斗胆试作新解以为参考, 并求教于大家。

从《滕王阁序》的前后文联系看, 是并不难找到“四美”所指为何人何物何景何事的。让我们细细看来:“纤歌凝而白云遏”,指的就是歌伎美女;“气凌彭泽之樽”,指的就是甘醇美酒;“穷睇眄于中天”, 指的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槛外美景;而“躬逢胜饯, 盛筵难再”自然指的是佳肴美味了。笔者猜想, 王勃走笔至此, 不由得想起睢园西汉梁孝王刘武饮酒赋诗的情景, 继而联想到《国策》中鲁国君共公择言的典故:有一回鲁共公参加魏国君梁惠王举行的宴会,他劝诫梁王不要贪图“仪狄之酒(美酒)、易牙之调(美味)、南威之色(美女)、 强台之乐(美景)”这“四美” 以免招致亡国的后果。而“两难并”就蕴含于鲁共公所言之中:“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又要穷奢极欲地纵情享乐,又要避免灭顶之灾的亡国祸害,这不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吗?其言下之意就是,必须戒勉奢靡之风,不要纵情享乐。否则就难保万里江山金瓯无缺!“四美具、两难并”, 这是王勃的慨叹,也是他的自警,更是与人共勉的策言!王勃从两个梁王想到滕王的盈虚有数,故而在诗中再次发出了“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叩问。看来他是对此有所思考的。

笔者常做读书笔记,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读写诸君不妨一试“天地”。(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激场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序赏心良辰
宝塔峰
赏心只有三两枝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赏析
不可一世的王勃和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落霞”联诸辨
赏心美景入目来
在下叶良辰,有何贵干等
你颂良辰,我吟锦时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好景良辰,谁共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