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模式的探究
2021-05-30张晓侠
张晓侠
摘要: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工作带了非常大的挑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岗位质量不高、自身缺乏就业技能等问题,为了促使各地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择业,各省各地的人社部门积极调研、找寻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探索提出了浙江省“三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模式,为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112-03
1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采用随意抽样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10所高校2021届2186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就业意愿上,33.3%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害怕面对毕业找工作”,25.6%的同学认为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更有21.1%的同学认为自己毕业后可能找不到工作,23%的同学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就业能力方面,43.4%同学认为自己与其他毕业生相比,缺乏行业所需就业能力。更有56.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学表示学校里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滞后,效果不大,未能学习到实用有效的就业知识,不利于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1]。因此,不难看出浙江省的许多高校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和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图1。
1.2高校过于追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
当前,教育等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就业质量的评估依据主要依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导致了许多高校为了追求毕业生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指导和帮助。在对浙江省2020年几所就业率较高的学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高校到了每年毕业季4~6月,会出现“一天一催”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一周一公布”就业率数据的情况,这些提升就业率的方法和手段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既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精準服务模式的构建和推进[2]。
1.3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展性资助
当前,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较为完善,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然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来说,缺乏对其毕业后的发展性资助。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各类经济补助,但从学校一毕业他们将不再享受上述经济补助,租房、交通、饮食等,对刚毕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来说,无疑是较大的就业负担。本研究问卷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毕业后第一年平均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10.3%,1000~3000元占42.1%,3000~5000元的占20.3%,5000元以上的占27.3%,如图2。
以杭州工作为例,按照房租费人均1000元,餐饮费1000元,交通费500元,这些经济开支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雪上加霜。据了解,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需要每个月用自己挣来的工资贴补家用,因此应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发展性资助,动态跟踪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3]。
2构建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2.1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其实现就业的关键要素,但从总体水平来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能力存在不足。不少高校偏重于知识和理论教学,以课堂教育为主,实践环节薄弱。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缺乏实践经验,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不强,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且,高校这种“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身处在高校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刚步入社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难以适应,感到困惑、不安、焦虑、无助,甚至拒绝融入社会。高校毕业生对社会的“驾驭”和“闯荡”能力不强,自然难以引起用人单位的青睐。截至2020年8月,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数为31.34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约占总毕业生数的12%~1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较于其他普通学生来说,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科研与创新等方面素质能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就业能力弱,就业竞争优势不明显[4]。
2.2新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存在问题
鉴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政策的作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特定领域存在大量空缺岗位,但由于这些特定行业要求的是高素质、专业对口人才,当前能匹配这些职位需求的人供不应求。但从就业市场来看,就业岗位相对饱和的大中城市劳动力供给过剩,而有着大量空缺岗位的中西部城市以及基层地区劳动力供给却明显不能满足需求。这种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现象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人才难求的“两难”现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赴中西部城市以及基层地区进行就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样既可以缓解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现象,又可以给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带去更好的人力资源。
2.3新时代下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必要环节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及家庭,而且事关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且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扶贫目标,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因此,浙江省应该重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就业服务的研究工作,为推进浙江省的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基础[5]。
3“三位一体”:探索浙江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模式(图3)
3.1加强就业的服务指导,转变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浙江省人社部门和高校应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指导,转变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岗位去、到中西部去,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一方面,应该制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就业服务指南,为经济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精准的职业指导、就业帮扶和经济支持,鼓励他们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另一方面,高校应该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的唯“就业率提升”的工作目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實实在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就业创业[6]。
3.2继续实施发展性资助,提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施发展性资助,重点关注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家庭、孤儿家庭等家庭特别困难的毕业生的情况,通过开展发展性资助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促进就业或者创业的资源和环境,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能力。一方面,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毕业生继续实施发展性资助,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补助、生活补助和学习补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和经济支持,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能力[7]。
3.3优化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浙江省应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浙江省应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制定精准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细化精准化的帮扶措施,通过给予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补贴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明确就业目标和规划,拓宽就业渠道。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浙江省应当深入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服务模式,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和择业,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8]。
参考文献
[1]程盛杲,陈琴,尹浩冰.浙江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策略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7): 48.
[2]沈洁.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模式初探:以河海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7):151.
[3]拜亚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网络精准化服务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9(12):105.
[4]张玲.全程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1):102.
[5]左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9):162-164.
[6]林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体系构建探讨[J].探究,2015(1):51-53.
[7]张雯璐.精准资助体系下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8):79-80.
[8]谭磊.高校精准就业工作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就业指导,2017(11):60-64.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