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课时)”教学设计

2021-05-30王蓉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王蓉

摘要:回顾数系的扩充的过程与方法,归纳数系扩充的“规则”,实现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复数概念和分类,复数问题实数化。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感受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数概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102-03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1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复数的概念》的第一课时。通过复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数的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复数的概念是整个复数内容的基础。复数的有关概念都是围绕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展开的,复数单位、实部、虚部的命名,复数相等的含义,以及虚数、纯虚数等概念的理解,都是在促进对复数实质的理解,即复数a+bi(a,b∈R)实质上是有序实数对(a,b)。通过对复数实质的揭示,为后续复数的结合意义、复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数的三角表示的学习作准备,对本章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1.2核心素养分析

本节课通过回顾数系的扩充的过程与方法,归纳数系扩充的“规则”,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通过实数系向复数系的扩充,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学生能体悟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能辩证地看到“危”与“机”的关系,感受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领略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所需创新精神。

2目标和目标解析

2.1教学目标

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了解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了解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感受数系扩充过程中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理解复数的代数表达式,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含义。

2.2目标解析

能通过方程的解,感受引入复数的必要性,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从自然数系逐步扩充到实数系的过程中,归纳出数学扩充的一般“规则”,体会扩充的合理性及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学生能说明虚数的由来,能够明晰复数代数表示式的基本结构,会对复数进行分类,会用Venn图表示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知道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能利用复数概念和复数相等的含义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3.1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障碍为:

(1)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事物支持虚数,学生可能会怀疑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或介绍复數的概念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

(2)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并不熟悉,对虚数单位的引入,以及虚数单位和实数进行形式化运算的理解会出现一定困难;

(3)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数都是单纯的一个数,而复数的代数形式是两项和的形式,学生比较陌生,因此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

3.2重难点分析

重点:从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与方法,复数的概念。

难点:复数系扩充过程的数学基本思想,复数的代数表示。

突破难点的策略如下:

(1)适当介绍数的发展简史,增强学生学习的生动性。

(2)通过解方程问题引导,借助已有的数系扩充的经验,特别是从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的经验,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梳理出数系扩充过程中体现的“规则”,进而在“规则”的引导下进行从实数系到复数系的扩充,感受引人复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引导学生按照“规则”自主探究出复数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数,并归纳总结出复数的一般表示方法,经历复数形式化的过程。

4教学过程设计

4.1创设情境,说明实数系扩充的必要性

问题一:今天的数学课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到16世纪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看一个当时困扰了人类几百年的数学问题:把10拆分成两个数,使这两数的积等于40,求这两数?记载在数学家卡尔丹1545年的著作《大术》﹝Arsmagna,1545﹞。

师:在实数范围内有解吗?为什么?

生: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所以无解。

师:是的,实数范围内无解,看来实数不够用了!卡尔丹也没有找到实数解,但是他写下来这样两个解,自认为是“违背良心写下的怪物”。

师:尽管他违背着良心,但后续通过数学家们的不断探究给出了合理解释。

师:是否存在,等价于方程?

师:方程不具一般性,怎么办?

生:

师:为什么?

生:整理得,即

设计意图:转化化归的思想。

师:若想预见数学的未来,一个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现在我们一起重温数的发展历程!

4.2类比从有理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梳理数系扩充的“规则”

师:猜一猜:四幅图各代表了哪一类数?

生:自然数,负数,分数,无理数。

师:我们把一个数集连同规定的运算以及满足的运算律叫做一个数系。(自然数系,整数系,有理数系,实数系)

问题二:有理数系到实数系扩充的“危机”?

师:为什么要扩充?

生: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是,开方开不尽,不在有理数集内。而且方程在有理数内是无解的。

师:是的,这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数学自身的发展,让扩充前的数系中无解的一类方程在新数系中有解了。

师:数与数的联系是依靠一些运算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还要确保新数系中原来的运算和运算律可行。这里的运算和运算律指的是最基本的两种运算加法、乘法及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师:以引入为例,会产生哪些其他形式的数呢?

生:会产生形如

师:很好,这些数是无理数集的其他成员。显然保证了加法乘法和运算律仍然适用。

师: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生:形成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1)引入新成员,数系扩大;(2)扩充前数系不可行的某种运算在新数系中可行了;(3)扩充后的数系适用原有数系的运算和运算律。

设计意图:梳理数系扩充过程和方法的一致性,总结数系扩充的一般“规则”,为后续实数系进一步扩充提供方法,进而突破难点。

4.3依据“规则”实数系扩充至复数系,得到复数的标准代数形式

问题三:类比以上过程,你会怎样实数系进行扩充?

生:将引入新成员。

师: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设计这个新成员?

生:我会叫他虚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实和虚是反义词。

师:很有想法哦!这个新数需要具备怎样的性质?

生:

师:板书,i为虚数单位。虚数(imaginary)这个名称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给出的,写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中。100多年后,欧拉第一个使用符号i表示虚数,写在1777年提交给圣彼得堡科学院的论文中,而该论文直到1794年才发表。

设计意图:了解虚数产生的数学史,体会数学家们的坚持不懈。

师:回到一开始,我们是否解决了卡尔丹一开始的困惑?如何改写?

生:该方程的根为。

师:为了使加法、乘法和运算律在新数系中适用,除了新数i,新数系中还会有哪些形式的数?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成果。

学生回答:

师追问: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把大家说的这些数都包含在内?

学生回答:

(学生如果遗漏了实数)

师追问: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数,也能写成型吗?总结,a和b的范围是什么?

生答:能,当b=0时,令a=-1,,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以数系扩充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开展引入新数、扩充数系。在获得“四基”、提高“四能”的同时,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方式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概念并完成练习1:我们把形如()的数叫做复数,其中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构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这样,方程在复数集C中就有解了。复数常用z表示,即()以后不作特殊说明时,复数都有,其中a和b分别叫做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师板书概念。

4.4通过对复数的分类,相等复数条件的探究,强化、精致复数概念

师:研究一个概念,了解了他的来龙,还得清晰他的去脉。

刚才大家写了很多复数,我们一起来研究

(1)说出这些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2)1+2i,2+i这两个复数相等吗?为什么?你能归纳出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吗?

(3)观察这些数,复数集C与实数集R之间有什么关系?使用数学符号表示

(4)说说复数有哪些特殊形式?结合一些图标题名式给复数分分类吧。

或者

(5)说说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为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复数的基本概念,培养阅读教科书的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具体数的观察,抽象出复数集中的实数、虚数、纯虚数等概念。通过画思维导图细化复数集内部关系,强化复数概念。

例1:当实数取什么值时,复数是下列数?

(1)实数;(2)虚数;(3)纯虚數。

设计意图:在变化中认识复数代数形式的结构,正确判断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师:如何确定一个复数?回忆一下,复数的这个特征与你以往遇到过的什么数学对象类似?

设计意图:向学生明确,不仅给出了判断两复数相等的依据,也给出了求某些实数值的依据,即利用复数相等的含义,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a,b的值。把复数看成有序实数对,为几何意义奠定基础。

4.5反思总结,提炼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谈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个知识的发现或者创造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学到了为了解开负数有平方根的难题,几百年来数学家们锲而不舍的坚持探索,他们的理性思维战胜了阻拦在数学发展面前的重重困惑。这个数系的扩充给今后复数遇到不够用的时候,就派上用处了。

师结束语:因为这个虚无缥缈的数的引入,多项式的理论成了完美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工程学家发现虚数是用来解释所有波动现象最佳的方法。这包括音乐、流体和量子力学里面的波动力学的种种现象。在数学内部,柯西和黎曼开始了复变函数的研究,将数学的眼界由一维推广到二维,改变了现代数学的发展。复数的引入充满了数学家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不屈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理性思维的力量!

4.6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完成课外阅读。

(1)了解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

(2)了解复数在流体力学、信号分析、电磁场等学科中的应用。

(3)了解有关超复数系的设想。

5课后反思

复数的引入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认识复数概念形成的重要发生发展过程,领会其中的理性思维、创新精神和数学文化。什么才是这节课的真正重要的主题概念呢?在准备教学设计之前,笔者带着这个疑惑翻阅了教材和教参。从历史的角度看,数的概念的发展与数系扩充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数系扩充的过程展现了发现和创造两大特征,也是当时的客观需要。复数的引入体现实际需求与已有知识不能解决之矛盾,以及有关数系运算和性质之变化。当复数的几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崭露头角,复数的概念才被世人所认可并发展。从认知的角度看,继初中数学课堂将数系从有理数扩充至实数后,复数是中学阶段的又一次扩充。应在教学中突出过程二字。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确定的重要主题概念侧重于经历过程。需要学生历经,以及从这样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数集的每一次扩充,既是客观世界实际的需求,也是解决数学内部矛盾,从而不断发展之迫切。从数的运算,解方程等角度悟得“实数不够用了”这一事实。理解引入虚数之水到渠成。体会人类的理性思维在数学发展长河中明灯般指引之力量。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获取都遵循从未知区域转化至最近发展区,再转化至已知区域。本节课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引桥”。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上获得“再创造”。这个“引桥”就是对实数系扩充过程的回忆。在层层剥离,提出问题方程 后,让学生观察了四张有关数系发展历程的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以往学习中有没有遇见过类似的问题?如果遇见过,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解决的过程有什么规律(共同的特点)?这些规律对解决当前的问题有什么借鉴作用?在这些问题的支撑下,老师带领着学生从卡丹之迷惑到笛卡尔的自我否定下提出“虚数”称呼,再到欧拉提出用符号i来表示虚数,之后的高斯对该符号系统的应用。前前后后几百年,支撑起数系扩充之路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渴望,是理性思维拨云见雾,揭开了虚数虚无缥缈之面纱。

当然课后笔者也在思考,与其说是再创造,不如说是再经历。其实创造的成分并不浓厚,因为这个规则已经摆在那里了。相比当时数学家们思维火花的碰撞,研究复数的热火朝天。遗憾于课堂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接受这个“美丽冻人”的结果。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出现一些预设的“意外”,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比如,使用类比方法创造新数,改为学生的自我探索新数集中的运算规律,让学生设立探索方案。如可以从罗列自然数集开始的若干数集中的运算封闭、运算律、排序、比较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什么数集运算需要封闭?新运算解决了,原来的运算规律却破坏了行不行?为什么复数需要一个统一的代数形式?这些知识的生长点和爆发点不去触动,可能复数还是飘在空中,最后沦为一个生硬的代数运算工具。如何通过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快速通过这些阶段,但却不跳过这些阶段,让复数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我们的类比,举一反三,给了学生足够的参照模板,但是这个“一”是否小看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是否阻碍了课堂的深度思考呢?值得继续学习和研究。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