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简·爱》中衔接与连贯的实现

2021-05-30汪娜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简·爱

汪娜

摘要:语篇功能对于实现译文的衔接和连贯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读者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必拘泥于其情感传递或文笔表达,也可品味小说实现语篇连贯的写作技巧,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因此,本文以语篇功能为研究基础,对黄源深笔下《简·爱》的译本与原文进行衔接与连贯分析,探索语篇功能在小说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功能;衔接与连贯;《简·爱》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018-03

0 引言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的自传体小说Jane Eyre(《简·爱》)以其跌宕的情节、个性的人物塑造以及生动的表现手法让全世界的读者所叹服,自问世以来,便广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2]。国内关于《简·爱》的汉译本多达二十几种,其中一些版本还不断再版,充分体现了该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所在[3]。而在众多译本当中,黄源深的译本堪称最具代表性的译作之一。黄源深的译本完成于1990年代初,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其以独到的视野去感悟原著的意境,以细腻的风格去阐释原著的内涵,同时又使译者的个性与原作者达成了最大限度的和谐[4]。因此,本文选用黄源深的译本,并分析其中文译本中实现衔接与连贯的翻译方法。目前国内有关《简·爱》原著及其译本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以研究女性主义及女权思想的为首,另有对各类译本的对比分析,翻译评价等[5]。然而,经过搜索发现,将《简·爱》的原文与译文结合起来进行语篇分析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选用《简·爱》第一章“红房子”为例,结合黄源深的译文,探讨原文衔接与连贯的实现方法以及译文再现其衔接连贯的翻译策略。

1 理论框架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部分,衔接是语段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或词汇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间。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6]。连贯是指连接语篇中话语意义的关系,往往需要考虑语境,将话语意义放在整个语篇环境下分析,且衔接往往能为语篇连贯奠定基础。近年来,衔接与连贯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衔接与连贯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重要性[7]。文学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时代的思想[3]。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了解不应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而应深入句子结构,探究词句之间衔接是如何实现语篇连贯的,这样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小说的主旨和精华,提高对小说的欣赏水平。

2 案例分析

2.1 銜接的翻译

2.1.1 原文文本分析

语篇衔接分为两个部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和搭配[8]。在第一章中,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三个场景:起居室、餐室和红房子。这里以语篇中第二场景餐室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分析其衔接手段和效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这段文字的衔接手段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描述部分的衔接手法比对话部分更加丰富。描述部分涉及到了9种衔接手法,而对话部分只出现了指称代词、省略和连词三种衔接手法。但从字数来看,对话部分所占比重更大而衔接手法却少;对两人的对话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则发现,简在这段文字中只说了两句简短的话“What do you want?”以及“I was reading.”,其余大部分皆为约翰对简的谩骂和训斥。而分析约翰的话语内容,发现他对简的指称除了“她”和“你”以外,还有“Madam Mope”,“bad animal”,“a dependent”等绰号,体现了约翰对简的侮辱和欺凌;此外,约翰的话语内容多靠并列连接词“and”整合起来,且在该使用连词的地方也没有使用,如“you are a dependent, mama says”“Go and stand by the door, out of the way of the mirror and the windows”等,句子简短凌乱,多为发号施令,且运用了两处省略 “and eat the same meals we do” “or will do in a few years”。由此可见,对话部分衔接手法的单一体现出了约翰缺乏教养,对简说话简单粗暴,极不尊重。再看描述部分,这一部分的人称指称代词多指约翰,以描述他的动作行为等。且这段文字中描述部分使用并列连词的频率较高,与之前简在窗台上自在看书的那段描述形成了对比,这是因为简害怕被约翰发现,心情十分紧张,所以在描述约翰一举一动时高频的使用了并列连词,使得情节更加紧凑连贯。通过简对约翰的描述以及约翰自身的话语内容,短短几段文字之中,作者便塑造起了一个粗暴无礼,蛮横且呆笨的小少爷形象,为后文约翰出手打人等暴力形象做铺垫。

第二,过渡句的使用使得段落之间更加连贯。“I feared nothing but interruption, and that came too soon.”这句话在整个语篇中起到了衔接上下文的作用,是对简沉浸书中,自得其乐状态的总结,也是她和约翰发生冲突,痛苦不堪的开端。过渡句的使用暗示情节即将发生转折,使读者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2.1.2 译文文本分析

通过观察表2译文衔接总数和表3原文和译文衔接总数的对比,可以看出译文的衔接词汇有明显的减少。虽然译文主要减少了照应和连接两种手法的数量,但却仍然通顺,达意;这是因为英文是“静态”的语言,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而这种逻辑性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大量衔接词来实现;而中文则以“动”为美,词与句间的拟合依靠对前后文语境的判断与推测,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衔接词。下面具体来看译文对这些衔接词的翻译。

在照应总数上,译文大部分保留了在句子中用作主语的人称代词“我”和“你”,省去了很多回指约翰的第三人称“he”,因为中文根据前后语境不必多次重复人称代词,最典型的一句:“...cried the voice of John Reed; then he paused: he found the room apparently empty.”这一句中出现了两个人称照应词,而译文“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中将两个照应词都省略了,但却不会让读者对人称感到迷惑混乱,因为读者可以很轻松的从前文的人名和后文的动词中判断出这是一个人的动作,仍然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其次,原文中唯一一个从句性替代“he intimated by a gesture that I was to approach and stand before him.”被译者以动词“示意...”表现了出来,笔者认为这样处理符合汉语的动态表达习惯。而连接词数量减少的原因笔者已在上文提及,值得注意的是,省略的连接词一般是表示并列关系的“and”,但表示时间和因果关系的重要连词还是悉数还原了,比如“but—但”“then—随后”“for—因为”等。

2.2连贯的翻译

2.2.1 原文文本分析

考察文章的连贯性需要考虑整个语篇及其语境,本语篇的连贯性极强,从宏观来讲,小说中有关天气的描写预示着小说情节的转折,而空间的有序切换则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从微观来看,语篇中关于人物动作的描写十分连贯与生动,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且故事情节在动作的变化下层层推进,十分紧凑,让人忍不住一直往下读。结合例子一起来看作者是如何巧妙实现语篇的连贯性的:

(1)三次天气描写和地点切换预示着小说情节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

如表4所示,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狂风呼啸,大雨倾盆。正是由于这样的阴雨天才使得里德太太一家不能出去散步而待在起居室,才有了约翰无事上门找茬一事。第一次天气描写阐释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是小说情节的开端。第二次天气描写是在简藏在书房,沉浸书中之时,此时她暂时忘记痛苦,生怕被人打扰,而偏是这时约翰闯进来与简发生争执。第二次对天气的描写是“with ceaseless rain sweeping away wildly”明显比第一次的描写“a rain so penetrating”程度更深,说明与雨在此时变得更大了,预示着暴风雨(约翰)的到来,标志着小说进入下一阶段——发展阶段。第三次天气描写是在简被关进红房子逐渐冷静下来之时,而此时对雨的描写变成了“the rain still beating continuously on the staircase window”,说明雨势已渐渐变小,而天也逐渐变黑,冷静下来后的简逐渐被周围恐怖阴森的环境所包围和恐吓,勇气和这雨一般逐渐消散,才发生了后来简尖叫敲门并晕倒的结局,第三次天气描写预示着小说情节进入高潮。三次对大雨的描写不尽相同,却都标志着小说情节发展的节点,在语篇的连贯性中起到了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人物动作描写的顺序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空间位置的移动还原场景画面。

如表5所示,语篇对人物在餐室内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关于空间位置移动的名词和副词的使用也十分清晰。首先是对简退出起居室、溜进小房间、爬上窗台、拉上窗帘、躲起来看书的描写,这一段作者用了丰富的动词描绘简的动作,包括望向窗外,看见窗外景色等,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感,仿佛正身在其中,观察着简小心翼翼的一举一动。这里作者为读者创造了清晰的意象图式,通过位置的變化增强语篇的连贯感。画面的转折发生在约翰打开门冲进来以后,本不会被发现的简在贝茜的举报下无奈现身,接下来便发生了约翰冲上前去与简的争执和冲突。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从空间的描写来看,则使读者大脑形成极强的视觉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小说内容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动作和空间的描写就如同针线一般将人物的话语串接起来,构成连贯的故事情节,且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2.2 译文文本分析

在分析完原文有关天气、空间、动作、心理,从宏观到微观的连贯性手法以后,再来看译文是如何翻译相关词汇,实现中文译版连贯性的。

(1)天气描写。如表格4所示,译文中的三处天气描写很好的还原了原文天气与情节相照应的语境。“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描绘了天气从阴天转大雨,是雨天的开始亦是故事的开端;后来对雨天的描写变成了“如注的暴雨”,说明此刻正是雨最大天气最恶劣之时,预示着故事即将发展至下一阶段;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则再次提及天气变为“雨点仍不停地敲打着楼梯的窗户”,“敲打”一词巧妙地译出了雨势正逐渐变小的趋势,而简的勇气也同这狂风暴雨一般逐渐消散。

(2)动作描写与空间描写。首先是对Jane和John空间位置移动的翻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十二处关于位置的翻译除了省译了“fetched it thence”中的“thence”以外,其余都忠实于原文的表达。而译本“回到窗前把书取来”只用到一次位置的翻译,比“回到窗前把书从那里取来”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这是因为英文善用代词,使前后文对应逻辑清晰;而中文理解较大程度上依靠前后语境便可推断出来,因此翻译时会省译一些英文中的代词,使译文更简洁。再来看相关的动作描写,译文不仅将原文的动词都一一翻译了出来,并且还将原文的一些名词转变为了动词,比如“with a cry of”译为“惊叫”。除此之外,译文在描写Jane和John扭打的片段中增译了许多动词比如“淌、对打、扭打、骂”,增译动词可使译文更符合中文“动态”的特征,让人物动作更加形象和连贯。在实现本语篇的连贯性过程中,如果说天气描写和空间切换是文章的骨骼,构建起了文章的大框架和故事走向,那么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便是经脉,将细碎的人物动作、对话、心理都串联在一起,构成整个完整连贯的语篇。

3 结论

黄源深的译本讲究文采和修饰,在以细腻的风格展现原作的同时,用词造句上也适当考虑了语境和语篇,不管是对程度的把握还是情绪的推进都拿捏到位,使得译文的语篇连贯而自然。在翻译衔接词时,既应做到保留关键词,再现原文意义,又要把握汉语简洁,形散而义不散的特点[9]。通过对选段衔接与连贯性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充分了解衔接理论在英语小说中的应用,也希望使读者对小说的内容,结构及其精华部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君.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以《简·爱》的两种中译本比较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124-126.

[2]刘晓莉.浅析TED演讲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青年文学家,2016(17):116-117.

[3]折相菲.语篇衔接手段在英语原版小说阅读中的应用:分析《简·爱》的第二十三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09-210.

[4]李倩雯.《简·爱》四个译本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第九章为例[J].北方文学,2019(20):244-246.

[5]Bronte Charlotte.Jane Eyre[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彭瑾.毕业演讲语篇之连贯与衔接的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9]赵志娟.分析奥普拉获奖感言的衔接与连贯[J].才智,2018 (31):196-197.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简·爱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看《简·爱》
《简·爱》练习
略述《简·爱》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