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阅读“正当时”,高效引导制胜阅读“新赛道”

2021-05-30潘苏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网络资源课外阅读

潘苏婷

摘要:近年来,数字阅读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全民阅读”更是连续8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都在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理念。可以看出,一个属于数字阅读的时代正在强势崛起。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也有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难有阅读质的飞跃。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习惯;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S1-0066-03

引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初中7~9年级,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中小学生玩性大、自控力弱,阅读兴趣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习惯养成进行引领。

怎样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做好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开启多元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有活力的主观状态,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生命里便会暗淡了许多灵动的火苗。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爱好,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其中涉及科普、人文历史、生活常识、卡通漫画、阅读工具书等不同类型的书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渗透。

例如,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史/世界史》,让学生对中国历史、世界史的线索有清晰的认识,对书中的人、事产生兴趣。初中语文老师在讲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章时,可以穿插讲述“魏晋人物”轶事,可以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刘义庆)《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多少事:趣解〈世说新语〉》《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等书籍,为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建立牢固的知识晶体。

阅读后最重要的步骤是“输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晨会课,花课堂三五分钟时间,开展“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段演讲”“一人一个小故事”等活动,讓学生们展示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或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形成阅读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成果。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是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最有效的措施。

利用好阅读App或阅读小程序,形成阅读的闭环

课外阅读方向多元化是引导学生不断拓展阅读范围、拓宽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读物的选择应该以“趣”“广”“适”为原则。“趣”即有趣。有趣的读物当然喜欢看。“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适”即合适。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然而时下,市面上的书籍,鱼目混珠,给老师、家长的选书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来读。

目前市面上优质的阅读APP、阅读小程序不少,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测评的产品并不多。宏途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星小兔”阅读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星小兔是宏途教育为提高中小学生智慧阅读、自主学习推出的一款在线智慧阅读产品。它通过线下阅读纸质书籍与线上测评闯关、朗诵任务结合的模式,在守护学生视力、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与频率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促进有效阅读。该产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智能推荐书籍,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形成阅读报告。

学生阅读的书籍、阅读的数量、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阅读任务的布置、阅读笔记的检查、鼓励、评价,学校对班级、年级、全校的阅读情况的统计、检查、评比、督促都能够在该阅读程序中得到落实与跟踪。它既减少了家长、教师对学生时间、精力的投入,又解决了教师、学校难以跟踪、检测、检验学生阅读情况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既然其在我们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就应该利用好这把双刃剑。确实,中小学生对互联网技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由此可以借多媒体技术之力来激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现今,互联网拥有海量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下载与此相关的内容,并由此延伸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例如,在国庆期间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长津湖》,阅读《中国现代史》,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利用互联网下载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书籍、电影、图片,并让他们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历史、意义等,形成主题阅读报告。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新的认知。近年来,语文、政治、历史的中考、高考试题,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考法的灵活性、知识的综合性。文字材料分析题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之一,也是网络中的数据信息交互平台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将其作为课外阅读书籍网络宣传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有利于青少年阅读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得以在阅读公众号上学习到更多积极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它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新兴书籍以及微信推文等,从而方便学生及时接触到新的书籍。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现代化社会中所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有所了解。

运用指导策略,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读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泛读、复读、分角色读等。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读”“思”“记”,其中“读”的方法也有三: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因为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交流。

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思”即思考。读后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结论

数字阅读的时代正在强势崛起,学生在阅读形式上的选择性更大。加强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做好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具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0(17):99.

[2]唐玖江,荣维东,薛相锋.青少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研究——基于67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视角[J].图书馆杂志,2020(05):64.

[3]张颜青.以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5):67.

[4]郑希斌,曹江丽.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考试周刊,2021(66):64.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网络资源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