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学习类APP监管思路浅见

2021-05-30孟庆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孟庆雪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使得校园学习类APP火爆入场,校园学习类APP在给学校和学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時,也让监管工作日益显现出紧迫感。“双减”政策对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趁势而上,加大监管的力度,引导学生学会鉴别软件的利弊,让学习类APP在智慧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校园学习类APP监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S1-0031-0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催生出了智慧校园与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学习类APP成为学校和学生重要的辅助学习平台。其来势凶猛,不免泥沙俱下,一些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也裹挟其中,致使APP质量参差不齐,加大了监管治理的难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对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和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制造和贩卖焦虑等乱象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笔者曾参与全省校园学习类APP审查备案工作的实践,对“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思路谈点粗浅看法。

回顾: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之路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译成中文为“应用软件”。作为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APP完善了原始系统的不足,使手机功能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08年7月10日,由苹果推出的首款App Store上线。以此为标志,APP正式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其类型而言,APP大致可分为游戏类APP和应用类APP。手机“应用商店”为了方便消费者下载,又把应用类APP细分为系统美化、生活社交、阅读教育、影音图像、理财办公、智能硬件等6大类,以供人们按需选用。

由于APP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致使行业管理一时滞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野蛮生长、蒙眼狂奔状态。不管是游戏类APP还是应用类APP,它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序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在这种环境下,应用类APP之阅读教育(校园学习类APP)监管的紧迫性进而凸显出来。

随着“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的出现,校园已成为APP开发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阵地,各大公司、研究机构纷纷通过学习类APP进入校园,抢占教育市场,科目越分越细,功能越来越强大。尽管很多校园学习类APP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也有一些APP剑走偏锋,无孔不入,导致问题频出。

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自此,校园学习类APP进入治理、监管的新阶段。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被挡在了中小学校园的院墙之外,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成为人们的共识。

校园,不是赚大钱、挣快钱的赛车道。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用心呵护、精心培育。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继教育部“12·25通知”之后,相继重拳出击,从严整治学习类APP。2018年底,国家网信办关停3469款手机APP,其中就包括多款有毒、有害的学习类APP。2019年初,全国扫黄打非办实行专项整治,检测花茶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纳米盒等20余款学习类APP,勒令多个学习类APP整改,并处以罚款。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排查学习类APP,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审查制度,遵循“凡进必审”的原则,推行“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双审责任制。

广东省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行动迅速,主动作为。2019年5月,由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牵头,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省网信、公安、通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参与,共同制定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对学习类APP实行黑灰白名单、红黄牌动态管理制度。这是国内第一个校园学习类APP省级监管办法,开创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监管全国先河。

《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一个月后,广东省教育厅发出通报,第一批校园学习类APP审查完成,52款学习类APP通过审查,进入白名单,另有53款学习类APP落榜,需要整改。

截至2021年4月,广东省进校园学习类APP共接受各地申报应用总数超过1000个,进入“白名单”的应用有262个。通过对学习类APP的审查和监管,及时引导相关企业端正了经营理念,从源头上堵住了有毒、有害、违规的APP流向校园,净化了孩子们的网络学习环境。回顾前几年对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实践,有利于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学习类APP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沿着健康、有序、规范的轨道发展。

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

智慧校园与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在许多场景下大多通过APP平台实现。形象地说,是教育教学“搭台”,信息技术“唱戏”。然而,作为信息技术表现形式之一的APP并没有与教育教学新形态的发展相向而行,“舞台”足够大,“戏”却没有唱出彩,甚至还给中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性问题“火上浇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度关切。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于2021年7月印发“双减”政策,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义务教育阶段的短视化、功利性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总体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要规范有序,基本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各种乱象,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为使“双减”的大政策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教育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密集出台了11份配套文件,就学科类培训范圍的界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从备案制改为审查制、从营利性机构改为非营利性机构,以及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和材料的管理,培训机构人员管理、加强收费监管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

面对国家出台的这套“组合拳”,开发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闻风而动”,使校园学习类APP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1.“拍照搜题”类APP直接被废了“武功”

诸如“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类APP,已无用武之地。“鲸鱼小班”停止外教课程,原外教课程APP停止售卖与续费;“久趣英语服务号”也不再售卖境外外教在线教授的课程;“阿凡题APP”“题拍拍APP”均已下线拍照搜题功能。

2.上市教育公司忙着扩容、转型、改名

在线教育上市公司高途(GOTU.US)启用新官网域名www.gaotu.cn,同时上线新版APP,聚合了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在中小学教育之外,职业教育成为高途品牌又一主线。此外,高途将名称由“北京百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改为“高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增加“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

此外,众多教育公司都在忙于转型、扩容,调整业务布局,同时推出新品牌。

3.教培机构推出隐形变异违规的新版APP

有的教培机构(个人)忙着打“擦边球”,或转入地下,或转移场地,或分散教学,上线诸如“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的新版APP,这无疑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新版“阿凡题APP”和“题拍拍APP”都新加了诸如“中小学家长作业检查和辅导工具”“家长老师智能检查作业好帮手”等标识,针对的目标用户已由学生调整为家长及老师。

怀瑶教育认为,“双减”政策将给学生带来6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学生课后作业减少,不用再上APP为第二课堂作业劳神了;第二,学生在周末或者节假期不用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补习文化课了;第三,学生每天离开学校的时间会比以前晚一些;第四,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者月考,与排名类APP拜拜了;第五,家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花大量的时间去给孩子辅导功课了,可以关闭“拍照搜题”类APP了;第六,初中将开设晚自习,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把基础打得更加牢。

随着“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教育部主导的“双减百日会战”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为全面实现“双减”工作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但也必须认识到,“双减”之路还很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路上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校园学习类APP的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使命重大而光荣。

出路:从“讲政治”高度将“双减”进行到底

校园学习类APP审查监管工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项全新业务,是智慧校园与与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无做法可依,更无经验可循,只有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完善,“减负”“提质”两手抓,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关乎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将“双减”进行到底。

1.总结前期监管经验,思想认识要有新高度

《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实施两年,净化校园育才环境打了一个漂亮的保卫战,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监管经验,取得了社会有目共睹的成效。

广东省学生总量、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前列,各类含不同问题的学习类APP监管压力大。尽管政府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监管,并且取得明显成效,但在监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园学习类APP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方面面。这些APP几乎每天都在升级迭代,新版本、新功能层出不穷,给监管增加了难度。“双减”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担起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扛起立德树人的历史责任,跑好新长征路上的接力棒,紧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步伐,破除满足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监管工作。

2.研究“双减”后的新情况,监管思路要有新突破

“双减”政策是国家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象的一剂猛药,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在监管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落地后,教培行业经历了“大地震”,在资质审核、培训内容、融资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带上金箍后,先前许多眼熟的学习类APP,或改头换面,或潜水下行,或模糊服务对象,新情况不断涌现,新变化目不暇接。

教育部规定,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不得在节假日和周末给学生补习文化类科目。因此,很多补习班都选择把补习时间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导致上班的家长接送小孩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住家老师”作为一个新职业诞生了。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住家老师”一出现就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哄抢。

整顿培训机构、回归义务教育,出发点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许多家长担心在从严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后,仍然存在的升学压力和补课需求会催生地下“黑补”,“住家老师”成为舆论普遍担心会出现的走向。

对于转入地下或者家庭内的教培,监管部门目前只能从三方面进行监管:一是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二是培训人员在小区里租房进行无资质培训;三是清理发布家教信息的广告类APP。

防止不规范的私教,让学校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推进教育评价、人才评价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并破除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给学生创造多元成才选择。

加强监管,做到所有学习类APP有合法资质、依法依规经营,这是给学生使用APP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习类APP乱象。

3.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联合治理要有新起色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双减”工作的协调机制作用,业务主管单位做好上传下达、左通右联的协调工作,推动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1)加强部门携手,完善联动共管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双减”背景下新情况、新变化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校园学习类APP内容要求、审查标准和监管办法等,坚决抵制各类APP、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广告等假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的名义进中小学校园,确保学校一方净土。

(2)加强内部协同,建立快速处置机制

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业务处(科)室统筹协调、教育技术和教科研单位等分工负责的协同管理处置机制。要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一旦发现不良APP进入校园,第一时间报告上级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学习类APP长效监管机制,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牵引作用。

(3)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发挥社会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提供实践锻炼的平臺。

(4)加大宣传引导,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不断增强校长、教师的法治意识,采用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增强防范意识。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5)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动态监管机制

建立涉及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信息数据库,对出现有害、违规内容的企业进行及时监管处置,从源头消除有害、违规学习类APP;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动态、实时监测企业上线的新产品,对出现问题且查证属实的企业,采用黄牌、红牌处理;发动学生及家长等用户监督学习类APP企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及时查证相关问题,查实即严肃处理。屡教不改者,吊销营业执照。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