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1-05-30陈晓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小学微课信息技术

陈晓惠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价值。本文内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阐述了微课的基本教学理念及其优势以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S1-0022-03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实践经验要求,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记录学校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重难点开展的简短、精彩、完整的教学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師必须提高上课的热情以及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我们更应该始终走在我国教育创新的前列,将微课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来谈谈自己对小学微课的认识以及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的基本概述

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视频资源,源于一种微格式教学,它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由学习视频或交互软件、配套课件、学习基础(延伸)资料或建议(外链)、学(教)案等要素组成。微课课程具有碎片化、可视化、结构化与非线性等四大特征。

微课的本质也是“课”,它和其他一些常规的课堂授课一样,也需要有目标、教学过程、反思等。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课堂教学核心主题比较突出,更适合授课老师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微课只需要描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而且这个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有教师讲解才能理解的知识点,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教学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它的教学方式相对常态课来说较为简单,教学中的任务以及目标与它的具体教学内容对象单一,看似完全没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常常以“碎片化”来对其内容进行描述。但是微课仍隶属于“课”的范畴,传授知识与技能,所以微课仍需做到教学的系统性,若干围绕同一主题的微课组成的课程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具有全面性。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适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

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整体心理素质发展还很不成熟,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时长相对较短,注意力不易集中。而微课则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时间通常为5~10分钟,“内容短小、主题聚焦”的微课视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有可以自主学习的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原来在学校课堂上由教师亲自讲授传递的所有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以前学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教学反复进行学习研究,从而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3.减轻教师重复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主要的课程,每周安排的课程较少,通常只有一节或者两节课,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担任多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因为要不断对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所以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因为机械性的重复讲课而慢慢被消磨掉。另外,教师往往使用传统的PPT课件或者纯口述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很容易因此失去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将上课讲授的重要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课上播放有趣的简短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时教师就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指导教学,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微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加强了师生的交流,而且在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酷猫的动物乐园”一课时,笔者就提前制作了一个短小的微课视频,四年级的学生对少儿编程概念的认识还很模糊,但是孩子对网络上的游戏却非常精通。为了更好地阐述少儿编程的概念,在引入新课前,笔者利用微课视频展现了一个小游戏,再告知学生利用本学期的新知识也可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游戏,接着播放制作这款小游戏的编程方法。这样就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少儿编程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且很好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再把微课视频转发到班级学习群,学生在家也能重复观看视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这个视频在四年级其他班级播放,减轻了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孩子们的教学需要,以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与应用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制作主要分为目标分解、课程设计和视频录制与制作三个环节。

(1)目标分解

由于微课要求“内容短小、主题聚焦”,其教学目标不同于常规40分钟课堂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对常规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微课需要完成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目标。

例如,在根据“编排板报内容——运用多种元素排版”一课的教学要求,其目标有三点:一是学会运用艺术字做标题;二是学会给板报插图;三是学会用文本框摆放正文。根据这三个目标,我们就可利用其中的一个目标来制作微课视频。

(2)课程设计

微课的教学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微导入、微讲解和微作业”三个基本教学环节,它等同于常规教学中的导入、新课内容讲解、布置作业三个环节,只是微课都进行了微化处理。“微引入”即微课的导入教学环节,通常以一个吸引学生的短小问题或情境做导入;“微讲解”即微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讲解环节,是微课的核心部分,可以根据微课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授课方式,如教师直接利用黑板口述授课、手绘简笔画讲授、PPT制作成演示文稿来讲授、動漫小视频授课等;“微作业”即讲解知识结束后布置给学生思考的延伸问题或巩固性作业。

例如,在学习“酷猫逃亡——广播与接收广播”一课时,在“微导入”环节笔者就先利用动漫小视频来介绍“酷猫逃亡”这款小游戏是在一间密室内进行的,里面有3个可怕的魔怪,它们在密室的每一个角落不停地飞舞。而酷猫会跟随着鼠标不停地闪烁躲在魔怪间,但只要酷猫不慎触碰到魔怪,它就会身中魔毒,并且出现Game Over!游戏结束。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魔怪是如何不停地飞舞的呢?酷猫是如何跟随鼠标移动的呢?游戏结束,Game Over字样是如何出现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观看“微讲解”环节,此环节直接利用边操作边讲解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游戏的每一个角色的脚本是利用哪个模块下的指令完成的。其中还插入另外一个动漫小视频来介绍“广播与接收广播”指令的关系。最后布置“微作业”,一个创意任务,让孩子们帮帮酷猫修改本课脚本,让酷猫有两次逃亡的机会来结束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学习。

(3)视频录制与制作

微课的录制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授课知识内容、授课形式、授课对象等来决定录制方式。如果是教师直接利用黑板口述授课形式或手绘简笔画讲授形式,可以通过像素较高的录像机或手机将内容直接录制下来;如果是利用PPT制作成演示文稿来讲授形式,则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将教师演示操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并通过麦克风记录教师的解说内容。现在一般学校都配备了录播室,教师也可以利用录播室,录制需要的视频,可以锁住屏幕录制,也可以录制教师本人的讲授过程,还能直接进行剪辑与切换摄像角度。视频录制完成后,还需要视频制作软件来进行后期剪辑制作,并根据需要加入图片、动画、字幕等素材,视频剪辑制作软件可以用较为专业且易于教师操作的Camtasia Studio软件、剪影App、乐秀App等。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视频是提前制作出来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灵活组合应用,既可以将其作为独立的课堂授课方式,又可以将其作为常规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在学生进行常规课堂教学时,教师通常可通过提前设问题、做教学游戏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教学引导,从而引出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点传授。微课也可作为辅助常规教学的有效手段,因为它灵活多变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微课还可以用来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视频可以为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提供信息交流和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良好平台,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微课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微课教学能力,不断地优化微课资源,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小学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欣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6).

[2]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猜你喜欢

小学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