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旧藏入驻红楼公共藏书楼

2021-05-30周园

藏书报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方成藏书楼红楼

周园

漫步于北京西四南大街,在鳞次栉比的商铺之中有一处静谧悠闲的去处,平添了些许文化气息,这里就是红楼公共藏书楼(原红楼影院),一处复合型阅读空间。对于北京人来说,红楼影院是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诞生于1945年的红楼影院,原为红楼球社,一度创造了不菲的业绩。它不仅是北京市第一家宽荧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更是那个年代首轮放映最新影片的头牌影院之一,是区属重要文化设施。

从影院到藏书楼在新模式下打造多元文化空间

2012年,因为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红楼影院停止营业。2014年,在原西城区文化委员会的创意下,这处极富年代感的老建筑得到提升改造。2018年4月23日,红楼影院变身為全国首个复合型特色阅读空间一一红楼公共藏书楼,开启了以“众藏、共阅、分享”为核心理念的新模式。它将藏书楼、图书馆、实体书店完美融合,集收藏、借阅、研究、知识开发于一身,为藏者、作者、读者搭建互动平台,推动人文思想交流,促进优秀文化传播。红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红楼公共藏书楼的三大理念中,“众藏”是让沉睡于民间的个人藏书重新进入社会流通,借此激活藏书背后的人文价值。作为北京第一家众藏空间,红楼藏书楼接受捐赠及托管的图书,全部用于公共阅读服务。“共阅”是为读者提供共享图书,读者可以阅览、借阅、购买。借阅区主要收藏个人或机构捐赠或托管的图书;阅览区收集名人大家典藏图书,可供阅览,也可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分享”是围绕藏书和读书举办读书会、讲座、新书发布、阅读沙龙等活动,以书为媒,为藏者与读者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从个性看到共性提供灵活、有创造力的服务。

红楼公共藏书楼的主体藏书区近两干平方米,设有藏家书屋、录播室、会议室等各项综合配套设施,现已先后入藏古建学家杨鸿勋、文化学者胡小伟、历史学家单士元、漫画大师方成等一批专家学者的藏书;入藏旅日作家靳飞、京剧传承人孙毓敏、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北京城市研究学者朱祖希等个人藏书;入藏北京出版集团、联合出版集团、民族宫图书馆等机构藏书。这些总数达六万余册、各具特色的公私藏书,形成了红楼特有的文化符号。

藏书手稿墨宝故宫学家单士元后人的无私分享

单士元(1907-1998)先生,少年入私塾就读,打下深厚的文史和书法基础。十三岁时半工半读,参加由著名学者张宗祥主持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的补抄工作。经他抄写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抄页,存于杭州文渊阁图书馆内。五四运动后,北大学生会筹办“平民夜校”,1923年,十六岁的单士元有幸得到就读的机会,因成绩优秀,引起北大授课教授的关注。1924年,单士元宿愿得遂,考入史学系,得众多名家如沈兼士、朱希祖、马裕藻、周作人等教授亲炙,学业日进。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士元在清点工作中表现优异,得以继续留任。因为他在北大学习和研究明清史及其历史档案,于是被分配在北大教授沈兼士主持的文献馆工作。在沈兼士的启发和指导下,他爬梳史料,对文献馆办公所在地南三所的渊源进行考证,引证《清宫史》《清宫史续编》《日下旧闻考》《嘉庆会典》等史料档案,撰成《故宫南三所考》。此文为单士元发硎初试的处女作,得到沈兼士的肯定。此后,单士元奉陈垣、沈兼士二师之命,参与对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工作,受益匪浅。1933年,单士元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撰写完成,此文是对《清史稿》的补遗之作,经研究所教授审查,评为成绩优良。

单士元是故宫建院最后的见证人之一,《故宫史话》是他毕生在故宫辛勤耕耘的心血结晶。1997年,单士元所著《我在故宫七十年》出版,由启功题写书名,首发式在故宫举行。

2019年4月,通过联系单老的大女儿单嘉筠,将单老的手稿及部分藏书入藏红楼公共藏书楼。其中有单老亲笔题写的《书为宝》和《六十年院庆和七十年院庆述怀》墨宝两幅,藏书有《新民主主义论》《故宫札记》《小朝廷时代的溥仪》《我在故宫七十年》《故宫史话》《清工部(工程做法)注释补图》《恭王府沿革考略》《蟋蟀谱集成》《堪隐斋随笔》《堪隐斋杂著》《陈垣校长诞生百年纪念文集》等,毕业论文《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亦在其中。

为后世研学提供文献古建学家杨鸿勋1848册藏书奉献公众

杨鸿勋是红楼公藏书楼首批入藏图书的专家之一。杨鸿勋(1931-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分会会长、理事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专委会主任,获聘为俄罗斯国家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先生并长期担任其助手,是中国建筑考古学重要奠基人,在建筑历史、古典园林和遗产保护等领域均有极深造诣。杨鸿勋主攻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园林;创立建筑考古学,对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晚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做了科学可信的复原研究.破解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诸多难题,所著《建筑考古学论文集》被评为“20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论著类第一名,《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被评为“20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论著类第三名。

1996-1997年,他担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期间,正逢中国平遥和丽江申报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日本专家进行审查。由于他极具信服力的介绍,使本来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改变了态度,做出了赞成的评定。他奉守学以致用的信念,四十多年来,在科研的同时不断从事城市、建筑与园林风景创作,颇有优秀作品问世,国内如明水生态文化城规划、鸦片战争博物馆设计、中国文字博物馆设计、桂林风景区规划及七星岩月牙楼、桂林展览馆等设计、西安青龙寺遗址空海纪念堂设计、无锡太湖及运河风景区规划、苏州城市园林规划、济南城市园林规划等,国外如几内亚共和国克纳克里公园规划设计,都出自他的手笔。

2018年4月23日,作为首批入藏名家,杨鸿勋先生的夫人及弟子将1848册杨先生的藏书入藏红楼公共藏书楼,并举办了杨鸿勋手稿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其藏书以古建筑的专业图书为主,其中不乏杨先生赴日讲学所购图书,为后世晚辈学人提供了颇具研究价值的学术参考。

“讽刺与幽默”的教化功能方成著作满足读者需求

方成(1918-2018),著名漫画家,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曾任《观察》杂志漫画版主编和特约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后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方成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讽刺与幽默》编委、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等职。从事漫画创作多年,其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0年,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获得《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大奖,评其具有直指时弊的寓教于乐功能。随着方成个人漫画展的成功和漫画《武大郎开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方成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同年,《方成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漫画个展。1988年,方成荣获我国首届漫画界最高奖——“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2009年,方成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方成终生致力于漫画研究,曾出版《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多部著作。

2019年4月23日,红楼公共藏书楼人藏方成先生的藏书和专著,如《漫画集》《方成连环漫画集》《报刊漫画》《漫画的幽默》《幽默艺术》《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杂谈与漫画丛书》《画外文谈》《漫画艺术欣赏》《挤出集》《乐趣无边方成漫画人生》《岸边絮语》《古经新说》《我的幽默》《方成谈漫画艺术》《世纪老人的话一一方成卷》《方成谈幽默》《方成传》《笑的艺术》《方成自述》《漫画艺术》《侯宝林的幽默》等。

文化名人夫妇藏书胡小伟、于洪笙的“淑世樂群”

胡小伟(1945-2014),四川成都人,1967年大学毕业,曾是煤矿掘进工及乡村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1981年获文学硕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研究员。他还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特聘文化专家、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等。20世纪80年代,胡小伟开始与中央电视台文化类栏目合作,并于1985年开始留意关公文化现象,首次从多学科、全方位的角度辨析和论证对中华第一神明关公崇拜的形成发展过程及意义,被誉为“关公研究第一人”。多年来,他考察海内外关公崇拜各种遗存及现象,陆续在海内外文学、历史、宗教、民族和民俗学专门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所得辑为200余万字著作出版。

2018年4月23日,胡小伟的长子胡泊将胡老先生及其夫人于洪笙的四千余册藏书捐赠给红楼公共藏书楼。于洪笙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曾任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筹划、组织研究推理小说这一“智慧文学”样式在中国的演变并推动其发展,是侦探文学在中国的学术奠基人。

胡、于两位老人的藏书,如《唐宋词抄》《古诗歌笺释三种》《说文解字》《文心雕龙注》《诗歌三百篇》等,重点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前者包括历代名家文集、笔记、诗话、小说,其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从各种版本到研究论著,蔚为大观;后者包括各国重要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研究著作,俄罗斯文学作品占不小比例,也包括被收藏界称为“网格本”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这些把藏书捐献给红楼公共藏书楼的专家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理念:“独乐不如众乐,私秘不如公藏”。他们淑世乐群的高尚情怀,忘私奉献、回报社会的风格,都值得后人敬仰和弘扬。

猜你喜欢

方成藏书楼红楼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漫画大师方成
——烦心事也能『幽它一默』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
王万奇:吃苦耐劳方成大事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