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姆和他的《伊利亚随笔》

2021-05-30孟新

藏书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兴味伊利亚兰姆

孟新

查尔斯·兰姆(1775-1834年),英国著名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集是1823年的《伊利亚随笔》(TheEssays of Elia)和1833年的《新伊利亚随笔》(The Last Essays ofElia)。伊利亚是作者当时用的笔名,其出处说法不一,一说是他意大利同事的名字,一说是他表妹的名字。后来,这两本书大多合并出版,书名仍沿用《伊利亚随笔》。

这套随笔集,共收录了作者的52篇文章。不过,最后一篇,也就是《新伊利亚随笔》中的《流行谬见》,包含有16个短篇,其中数篇全文仅一段,不足半页,是名副其实的小品。随笔集里的这些文章,曾于1820至1825年间在《伦敦杂志》(TheLondon Magazine)刊出。文章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或怀旧,例如《三十五年前的基督公学》《牛津假日》;或评议,例如《人的两种类型》《新『日校长》《谈一些老演员》;或借他人之口,表达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例如《巴特尔夫人对惠斯特纸牌游戏的看法》《一个光棍对已婚人士行为的抱怨》(兰姆终身未娶)、《酒鬼忏悔录》等。

蘭姆的文笔,细腻灵动而不失幽默。他尤擅人物的心理描绘,往往寥寥数语,便能传神。以《巴特尔夫人对惠斯特纸牌游戏的看法》为例,文章在第一句交代了老妇人巴特尔喜欢玩四人两组对抗性强的惠斯特纸牌,随后写道:

“她可不像那些不温不火的赌客,也不像那些半心半意的玩家。这些人,要是你想让他们凑个牌局,他们也不反对,但会声明自己对输赢并不在意,最好赢一局输一局;他们也会在牌桌前轻易消磨一两个小时,但对自己是否参与,觉得无关紧要……她可不属于这种人,她从骨子里瞧不上他们……”

整体来看,这套随笔的行文风格,就像一位老派的英国绅士,坐在壁炉边的一把旧式扶手椅上,跷起二郎腿,将他经年所见所闻所感,向你娓娓道来。这种亲切的风格,吸引了许多读者,也奠定了兰姆“最受欢迎英国随笔作家”的地位。中国香港作家董桥,对《伊利亚随笔》就追捧有加,称自己二十六七岁时“用功得不得了,一本《伊利亚》半生不熟啃得兴味无穷”。“半生不熟”的原因,我想可能是语言问题,因为200年前的英语,毕竟跟当代英语有所不同,偶有偏僻词汇或表述,也会使人感到佶屈聱牙。要知道,200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文言文一统天下。至于“兴味”的由来,该是出自兰姆行文的鞭辟入里,和他不时闪现的幽默之光。这种幽默,译成汉语后会失去不少味道。

这套书出版后广受欢迎,在19、20世纪多次再版,光是笔者知道的单行本版本,就不下30个,其中包括美国的版本。当然,这还不算《兰姆文集》对这套随笔的收录。而无论哪个版本的《兰姆文集》,《伊利亚随笔》都是必收书目。顺便说一下,《兰姆文集》也有众多版本,各版本卷数不一,最少的只是单卷,笔者就有这样的一本,由Edward Moxon于1842年在伦敦出版。可能因为是单卷本,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收入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本书字体极小,每页分左右两个竖列排版,读起来要用放大镜。相比之下,1903年伦敦J.M.Dent&Co.出版的《兰姆文集》,洋洋洒洒则有12卷之多,其中的第1、2卷,便分别是《伊利亚随笔》和《新伊利亚随笔》。

合集的《伊利亚随笔》,我也有其中的一个版本,是由英国出版商Collins' Clear Type Press于1920年出版的,64开本,444页,布面精装,黑白插图。扉页、书名页及目录,印刷风格都极其简约。正文部分,可能出于成本考虑,边框留得很窄,而且各篇连排,哪怕到了页面底部也一样,因此书中几乎没什么空白。对那些喜欢在书上写写划划做标记的读者,这个版本可能不大合适。而我读书时向来不动笔墨,所以无妨。

猜你喜欢

兴味伊利亚兰姆
扫帚也有梦想
褪去浮华,扎根生活
如何富有“兴味”地进行古诗教学
关于触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莎译史之兰姆体系:从“莎士比亚”的译名说起
11月微寒,来一口热奶油兰姆酒棕吧
论苏轼的丑石观与审美兴味
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视域下的西藏宗教
兰姆凹陷稳频工作点自动识别技术
伊利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