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评点与古典小说阅读教学

2021-05-30温永明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金圣叹评点

摘要:金圣叹《水浒传》评点,在小说人物性格、情节结构、文法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后世小说阅读鉴赏、创作、批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汲取这些阅读智慧,将其运用于古典小说阅读教学,是提升当代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研究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能力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金圣叹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导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构成,其中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任务群,高中生在这些课程任务中,要“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歸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要“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课程标准涵盖了知识积累、思维提升、文化思考等多层次能力的梯次提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借助名家经典评点的力量,发掘其文本细读上的示范作用和阅读方法论启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拟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为例,讨论名家经典评点对古典小说教学的启示意义。

金圣叹评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耐庵此篇独能于一幅之中,寒热间作,写雪便其寒彻骨,写火便其热照面。”这句话其实既揭示出这一回的主要结构,又阐发出作为一位专业读者的读书体验。因此,抓住“雪”和“火”两个意象来分析这一回的文本是重要的切入点。

一、火——祸:假火与真火;自然之火与胸中之火

到那客厅,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金批:星星之火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金批:意在点逗“火盆”二字,却用锅子、碗、碟陪出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金批:“火”字渐写得大了。题写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及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今后火全不关此,绝妙之文也。

向了一回火。金批:“火”字奕奕

将火炭盖了。金批:写出精细,见非失火,前许多“火”字,都是假火,此句一齐抹倒,后重放出真正“火”字来。

以上是原文以及金圣叹评点中关于“火”的内容。文中接连写到“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金圣叹在评点中明确地区分了“假火”和“真火”。前半篇所写的“火”都只是“假火”,是读者的一种阅读期待,以为这火是林冲不小心引燃的。至此,读者的阅读期待受挫,“真火”方才呼之欲出。

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金批:方是真正本题“火”字。

这里才是本文的“真火”,而金圣叹的评点很明显意识到这火不仅仅是烧草料场的自然之火,更是与内在情感相联系的“胸中之火”。

林冲走到面前叫道:“众位拜揖,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金批:有时被火烧,火则成冤;有时借火烘,火又成恩;火之为用,不亦奇乎。

这是本回后半段林冲投东而去,偶遇几位庄客时讨火取暖时的情节。这里很明显,金圣叹有意将火与“冤”“恩”等情感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火烧草料场的自然之火引申为林冲心中压抑日久的怒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哔哔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火逐渐演变为林冲即将面对的“祸”;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伴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逐渐尖锐,金圣叹以一位富有经验和专业理论的指导者在评点中一步步地揭示“火”的内涵意蕴。

二、雪——血:热与寒;血红与雪白

原文中既直接描写风雪的“紧”,又通过侧面描写风雪的“寒”,金圣叹在评点此回的“雪”时,用的最多的表述是“妙绝”。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由此可见,“风雪”的描写并不是作者的随意之笔,而是有良苦用心的,所以金圣叹才有“妙绝”的评语。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风雪”在题目中的点睛作用,一方面为人物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使得读者深深地融入当时的情景之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我们的主人公离开草料场去山神庙避雪,最终逃出被烧死的厄运、得知真相并手刃仇人。

尽管金圣叹对“雪”的评点略显疏略,但是有一处评点尤其能够启发我们深入解读“风雪”:

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金批:写雪妙绝。半日通红,陡接一句,忽然莹白。

此处评点将“雪”与“火”联系了起来。“半日通红”写火势汹涌,半边天被火烧透;“忽然莹白”写雪势纷扬,大地银装素裹。敌人鲜红的血,在草料厂哔哔剥剥的火的映照下,泼洒在皑皑的寒雪之上。一紅一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一热一寒,形成了强烈的体感对比。深究之,雪与火,随着林冲反抗意识的觉醒,那个似“雪”一般冷静理智、忍辱负重的林冲向熊熊燃烧的“火”一样的刀枪出鞘、手刃仇敌的林冲转变,不正是“雪”与“火”的交响吗?

三、酒——救:救人与自救

在“雪”与“火”之间起到催化作用的介质还有“酒”。金圣叹在本回的评点中关于“酒”的只有一处:“第三段方写到酒。只此一段,何等段落。”这里需要注意金圣叹评点的语气,一则疑写“酒”之晚,一则叹写“酒”之用心,隐约评论如此重要之“酒”为何此时才做出交代。当然,更多时候“酒”是以“葫芦”的形式来出现的。金圣叹评点中3次提到“葫芦”,2次提到“花枪挑葫芦”,“酒”不离“葫芦”,“葫芦”不离“花枪”,冷酒入喉壮英雄胆气,长枪在手展快意恩仇,可见“酒”在文中既是情节推动的因素之一,又是点燃怒火催动情感的导火索。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回馈报恩酒;陆虞侯密谋害林冲,千里寻仇酒;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驱寒避祸酒;林教头杀敌山神庙,快意恩仇酒。

在“酒”的推动下,林冲完成了由救人到自救的人生转变。林冲则在酒力的影响下,一反逆来顺受的常态,而显出英雄本色,奋起反抗,血刃仇人,毅然奔赴梁山。当然,不能说林冲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是因酒而生,然而我们也不能说文中关于“酒”的描写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在这里,“酒”引发了林冲潜伏于内心的反抗因素,触发了林冲早已有之的雪恨情绪。有趣的是,林冲在杀了人之后,又“将葫芦冷酒都吃尽了”,确是“曲终收拨当心画”的一笔。林冲吃酒起兴杀人,又吃酒收场,“酒”在这里对完成林冲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余论

金圣叹作为一位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专业读者,凭借真切的艺术感受力、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剖析能力,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组织、结构安排、技巧运用和语言表达都有着精辟的论断。尽管部分评点显得疏略简单,但这些评点确实能够通过现代文学理论的照亮给当代读者以阅读的启示,所以金圣叹对《水浒传》的阅读体验、小说理论和历史评价是一座宝库,对高中学生等初级的阅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使读者在阅读时有类似于相互交流的伴读效果,一方面能给读者阅读技巧和审美理论的指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名家经典评点中有价值的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期提高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页。

[2](明)施耐庵著,(清)金圣叹评点:《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上),岳麓书社2006年,第111至119页。

(作者:温永明,河北省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责编张勇]

猜你喜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金圣叹评点
金圣叹刑场别子
书评点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实用性教学分析
幽默到死金圣叹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听觉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