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线贯通”阅读策略在《复活》精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5-30刘丹妮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复活

摘要:从文本特点、阅读的心理学机制以及阅读策略实施等三个方面分析“复线贯通”阅读策略。针对部编版教材《复活》节选文本,运用阅读回视的方式进行文本复读;以表格来梳理文本中的多条复线,分析其蕴含的意义;并对复线间交集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感受文本线索间的交互性和平衡性,实现对教材节选文本的精读。

关键词:《复活》;复线贯通;阅读策略;回视

“复线”一词多见于路网建设。比如公路建设中,有主线,亦有复线。又如“复线铁路”指的是同一时间,两个相对通行且互不干扰的铁路。阅读策略中的“复线”有如下特征:属于文本的“支线索”,并非主要情节线索;几条线索间彼此并行。而“贯通”则是通过使用阅读策略,将看似无关的几条“支线索”串联起来,达到精读目的。“复线贯通”的阅读策略可概括为:通过把握小说文本诸多看似无关的“复线”,构建小说文本解读的立体网络,实现对文本的精细化阅读。

该策略并未见诸小说鉴赏类书籍及论文,其提出是基于部编版教材中《复活》节选文本的特殊性,未来或可延续到其他小说文本的阅读中。

除去文章主线索——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情感纠葛之外,部编版教材《复活》节选文本有多条支线索并行的特征,表情、称谓、物象……这些线索贯穿于节选片段中,与主要线索形成内在呼应,把握这些线索,会对深度阅读小说文本起到重要作用。

一、阅读“回视”引导机制在“复线贯通”阅读策略中的运用

阅读是将言语信息与眼睛运动协调的过程,从中文阅读的文字识别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阅读的汉字信息进行编码。拼音文字的视觉编码过程是个单一阶段的过程,而中文阅读过程中同时存在基于汉字单元(主要针对预视范围内的字词)和基于词汇单元(主要针对正在被注视词汇)的视觉信息编码过程,这意味着中文阅读中的视觉编码过程至少是双阶段的过程。《复活》节选文本是由拼音文字转化为中文的,因此,我们使用适合中文阅读的策略来进行精读,可以解决外国长篇小说节选文本阅读中的一些障碍。

所谓“回视”,即将眼睛的注意力移动到之前阅读的文本上。出于理解的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回视”。

在梳理复线的过程中,“回视”行为多次出现。

在自然阅读中很少有原词回视的情况,而“复线贯通”阅读策略则在精读过程中通过学习任务表格进行“强制”性的回视引导,要求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关注,有意识地强化了阅读的“回视”。读者不断通过“回视”文本的关键词(如“手”“笑”“铁栅栏”“眼”等)来寻找线索,确认信息,填写表格进行整合。

同时,这些复线的关键词在文本中少则出现五次,多则十一次,堪称高频。心理学研究表明:高频词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存储,而低频词则是以单个汉字进行存储,高频词的提取效率高于低频词。当高频词不断被“回视”时,读者自动将这些汉字信息组织成为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这种视觉编码过程中的频繁回视增加了读者对阅读材料整合与加工的主动性,目标指向性同步增加,阅读效率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复线贯通”阅读策略是积极有效的精读方法。

二、復线列表梳理

在《复活》文本的主线索之外,还出现了多条复线,这些复线看似无关紧要,既非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又不是剖析人性幽微之处的心理活动描写,但是这些非情节因素往往是伟大作家的妙笔。正如金圣叹所说,这些都是“笔尖细处”“笔法严处”。

对这些复线的挖掘,可以脱离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简单梳理,能够体现读者更高的审美层次与审美取向。这里主要举出四条复线的关键词:“笑”“眼神”“手”“铁栅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梳理其在教材节选文本中的出现,并分析其蕴含的深意。

1.线索:笑

学习任务:文本中多次写出了玛丝洛娃的“笑”,请分析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

学生答案示例:

2.线索:眼神

学习任务:文本中多次描写了玛丝洛娃的眼神,请分析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

学生答案示例:

3.线索:手

学习任务:文本中多次出现“手”,请分析其中隐含的心理活动。

学生答案示例:

4.线索:铁栅栏

学习任务:文本中多次出现“铁栅栏”,请分析其中隐含的深意。

学生答案示例:

通过上述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部编版《复活》文本中,这些支线索组成了有机整体,使文本绵密、饱满,而多条复线内部又隐隐有着莫大的联系,通过使用细读方法,可以将人物心理世界的变化认识得更加准确、深刻。

三、“复线贯通”阅读策略中的“贯通”细读

列表梳理复线,实现了文本线索的有效整合。而复线“贯通”则主要聚焦在对照阅读环节中。

上述四条复线可以分为两组,进行对照阅读。

第一组:表情——“笑”与“眼神”

文本有两处将“笑”与“眼神”放在一个分句里进行描述,此处就是“笑”与“眼神”这两条线索贯通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取这两条复线中的两处交集部分进行细读,挖掘玛丝洛娃内心世界最幽微、最隐秘的秘密。

我们观察到托翁对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刻画极为复杂。在玛丝洛娃身上既有着十年风尘生活的痕迹,也有着隐藏在放荡、粗野外表下的灵魂深处的美好;既有对于聂赫留朵夫始乱终弃的刻骨仇恨,也有着对于往日青春岁月的淡淡追忆。

我们从这段描写中发现了玛丝洛娃的一个秘密:“笑”代表社会身份中的玛丝洛娃,而“眼神”则代表了心理世界中的玛丝洛娃。前者与玛丝洛娃这十年来的人生遭际有关,她从事皮肉生意,讨好甚至示弱以获得好处是她生活的常态。但是后者则代表了玛丝洛娃内心深处对于命运强烈的不满与反抗,情感的创伤始终没有愈合,面对聂赫留朵夫,她的真实自我“复活”,她对于聂赫留朵夫强烈的不满已经无法压抑。

我们观察到,在节选文本中,对“眼神”的描写早于“笑”的描述,这说明,面对聂赫留朵夫的时候,“笑”是玛丝洛娃对自己的控制,而“眼神”中的冰冷、审视、仇恨才是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第二组:物象——“手”与“铁栅栏”

在语言的运用中,言辞的“能指”存量总是过剩于它的“所指”,如“鸽子”一词指示着具体的飞禽,又可意指“和平”。这就让人们在言语运用中能够采用象征思维,将“能指”的剩余部分分配到其所意指的对象事物间。在《复活》节选中很少有物象,大部分文字都围绕人物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展开。因此,高频出现在“复线”中的物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手”和“铁栅栏”作为符号化的物象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铁栅栏”以其冰冷、封闭的外形,代表着“阻隔”“拒绝”。“手”字多次出现在聂赫留朵夫的描写中,对他而言,“伸手”这个动作往往代表着“沟通”“友善”。微妙的是,玛丝洛娃在文本中也有一次“伸手”的动作:“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潜意识的动作。虽然在聂赫留朵夫伸出手后,玛丝洛娃没有与之相握,但是“伸手”却暴露了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沟通的欲望,这很可能是玛丝洛娃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这处妙笔也预示着未来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和解的可能。

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节选文本唯一一处“手”与“铁栅栏”贯通的部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这里同时出现了“手”和“铁栅栏”两个物象,聂赫留朵夫用温暖的“手”抓住了冰冷的“铁栅栏”,代表了聂赫留朵夫忏悔的决心,由此展开了心灵复活之旅。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物象的结合看出文本内在的张力,也由此可以读懂托翁在物象背后精心设置的隐喻意义。

20世纪30年代英美新批评提出了“细读”的概念,认为通过语言的細读分析,可体会文本的言外之意。类似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的读法中也不鲜见,金圣叹在诗歌和小说批评中也多次强调了“复读”和“细读”的作用。笔者提供的“复线贯通”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更具可操作性,或可一试。

(作者:刘丹妮,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复活
让汩罗江复活
“黄金周”,复活
黑足雪貂复活记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