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有效应用

2021-05-30蔡勇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常态初中语文

摘要: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让大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技能。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现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群文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促进阅读效能的提升,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常态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表现。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始从本学科的教育特色出发,优化传统语文课程的教育模式,尝试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之余,也可以实现语言建构、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等多种素养的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而群文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特殊性活动,对此,教师应当立足群文阅读的优势,逐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输入语言知识,强化语言建构

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的排序,以单篇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单篇中的汉字、词语等语言知识都是有限的,仅仅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语言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这一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而群文阅读活动中涉及多篇文章,这些文章中的汉字和词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汉字和词语,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为学生进行语言应用铺垫基础。

在以“景色描写”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建构和应用。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使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如在阅读了《春》这篇文章后,学生认识了“涨”“笼”“酝酿”等生字词。随后,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并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汇标记出来。又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学生标记出“秀气”“蓝汪汪”“空灵”等词语。之后,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这些词语用得好呢?让学生在分析用法中,确切地认识到这些词汇的含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有效积累“酝酿”“蓝汪汪”“空灵”等字词,为以后进行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在完成了群文阅读活动后,教师再为学生安排“结合文章中积累的词语,进行景色描写”的任务,以便学生有效应用之前积累的词语,真正地实现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成长。

上述案例表明,群文阅读方式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使学生掌握汉语言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以便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正确地应用词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问题逐步解答,强化思维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学生拥有了阅读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阅读技巧,掌握阅读规律。而群文阅读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高级阅读思维,使学生主动将一些散乱的信息串联起来,在多个文本中建立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逐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系统思索。所以,在组织学生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索多个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学生在建立整体观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将问题贯穿在群文阅读活动中,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以便学生基于问题的分析,全面认识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和豁达率真。在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前,教师先为学生提出“桃花源中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对作品中的内容有一个详细的分析。随后,教师为学生提出“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与陶渊明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找出两部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初步意识到陶渊明不与世纷争的高风亮节。紧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探讨陶渊明选择归隐的原因,促使学生在搭建完整的思维体系中,完成群文阅读活动。

问题能帮学生将散乱的信息连接起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多文本中的相似性,为学生进行设问,能够让学生在分析文章中,逐步找到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学生在建立整体意识中,有效发展阅读思维。

三、内容详细分析,强化审美鉴赏

群文阅读活动的重点在于学生拥有一个丰富、系统的阅读库,这是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基础。而能成为群文阅读库中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指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的魅力。当学生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鉴赏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透过外在的文字,体会其中的独特魅力。

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来说,文章中作者以富含温情的凝重笔墨,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愧疚和思念之情。为此,教师可以将“伟大的亲情”设定为趣味阅读的话题,并将《荷叶母亲》《我的母亲》等围绕亲情进行描写的文章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分析这些文章中,深刻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人间真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这几篇文章中都是如何进行人物描写的”“字里行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等问题。随后,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分析文本内容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阅读素养,对这些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情感渗透方法有一个自己的认识。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合作交流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讲述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想法,以便学生在相互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文章的语言魅力。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对文章的语言、描写方法、结构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感知文学语言的魅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种方式入手,对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手法等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学语言的魅力,从而在提高审美素养中,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了解时代背景,强化文化素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创作者,而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往往会影响作者的心境,让作者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同样的,文章中作者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表示。而学生作为读者,在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时,也能够透过文字本身,看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感受作者内心的爱国情思。基于此,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便学生在丰富文学常识的同时,逐步延续文化基因。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个详细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呐喊》《彷徨》《孔乙己》等,引导学生完成群文阅读的活动。在学生实际进行阅读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下述内容:鲁迅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在这样残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弃医从文,尝试唤醒民族精神,实现民族解放,因此,在鲁迅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对旧时中国制度的否定,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期望。基于这一背景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站在鲁迅的角度对《呐喊》等作品进行赏析,在明确鲁迅创作特点的同时,深刻体会鲁迅的爱国之情,强化自身的家国情怀。

显而易见,在学生真正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现阶段语文学科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教师的奋斗目标。然而,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所以,教师应当把握群文阅读活动的特点,主动地从群文阅读的教育特色出发,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发展阅读思维、提升审美鑒赏素养以及传承文化基因,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之余,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成长。

(作者:蔡勇,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教师)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常态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