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能典散佚稿本《龙山天籁集》

2021-05-30廖章荣

藏书报 2021年41期
关键词:先父谢氏诗稿

廖章荣

2019年2月,笔者从湖南长沙一家旧书店购得一册稿本《龙山天籁集》,此书虽有部分虫蛀,但整体保存完好。《龙山天籁集》的内容包括祭文、表文、联语、辞帖、赋、墓志铭、广告词等,其中祭文、表文、联语三类所占比重最大。此书所涉及的人物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孔昭绶。《龙山天籁集》收入的文稿,大部分作于20世纪40年代,已知最晚的一篇是1953年6月所拟的一则广告词,此外也有少量作品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龙山天籁集》封面书名下方有“卷四杂文类”的字样,但扉页又题“卷十联语类”,结合书中内容分析,此书当是《龙山天籁集》卷四、卷十的合集。虽然未题撰人姓氏,不过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参以其他资料,仍然可以考证出作者的身份。

《龙山天籁集》封面除书名外,尚有“龙山道人”四字,这当是作者的自号,不过此号在历史上较为常见,尚不能据此考定作者的姓氏,但书中所收的《先父丹公考妣合葬墓志铭》为确定作者龙山道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作者明确提到“先父派丹才公,字玉成”,又说“先父生余兄弟姊妹五人,余居长”,表明作者是丹才公长子。据谢文耀《龙山道人谢舜琴先生传》记载,“龙山道人姓谢,名能典,字舜琴,丹才先生之长子”,这与《先父丹公考妣合葬墓志铭》所提到的信息完全吻合。

除上述直接证据外,《龙山天籁集》所透露的作者信息,还有多处可以得到谢文耀《龙山道人谢舜琴先生传》的印证,兹试举几例:其一,在《龙山天籁集》所收的《文龙祠秋祭祀祖文》《春祭伯良公文》两文中,作者均说祖上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自粤迁浏”,谢文耀也说谢能典祖上是在明末时从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徙居湖南浏阳县;其二,《龙山天籁集》频繁出现的“龙山”以及“聚龙山”,均指湖南浏阳县境内的聚龙山,作者在《呈龙山佛母表》一文说自己是“自戊寅入山(即聚龙山)悟性”,此處“戊寅”即民国二十七年(1938),据谢文耀所载,谢能典正是在抗战初期开始隐居聚龙山;其三,此书以《龙山天籁集》为名,据谢文耀记载,谢能典所作诗稿也以《天籁集》为名,《谢氏名人录》则说谢能典“自题其诗稿日《龙山天籁集》”,可知谢文耀所说的《天籁集》即《龙山天籁集》,不过此书并非纯粹是诗稿,而是一部多卷本的诗文集。综括以上例证,《龙山天籁集》的作者无疑是龙山道人谢能典。

谢文耀与谢能典同乡,且同宗同族,所以对谢能典的生平事迹知之甚详。据谢文耀《龙山道人谢舜琴先生传》记载,谢能典(1892-1964),字舜琴,湖南浏阳县官渡乡(今浏阳市官渡镇)白石桥人。谢氏早年倾向革命,曾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加入国民党,后因言论左倾,一度被拘禁在浏阳洞溪书院,脱险后看破红尘,并于民国十八年(1929)出家修道,自号白石道人,足迹遍布东南各省。抗战初期,谢能典从四川峨眉山返回湖南浏阳县,隐居于当地聚龙山,并改号为龙山道人,从此以课徒为生。抗战中期,在聚龙寺避难的人数日渐增多,影响清修,谢氏乃迁居后山的石洞中。谢能典关心后辈,热心于培育地方人才,当时浏东一带从其授业者众多。建国前夕,谢文耀考取湘北建设学院时,谢能典曾寄诗赠勉,对他寄予厚望。谢能典1964年春逝世,享年72岁。临终前,曾自作联语两幅,其中一副可谓是谢氏生平的概括,上联是“空在人间走一回,妻早逝,子全无,只读得几句老书,糊口四方深抱憾”,下联为“兼从道教飞三宝,朋不多,事亦少,皈依这七层灯塔,骞空五蕴有何愁”,读后不禁令人感伤。

谢能典出身于耕读世家,自幼攻读四书五经,据《谢氏名人录》记载,他曾受业于著名学者孔昭绶门下。通晓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尤精于易理,于五行八卦之学亦独具心得。此外,他还长于书法、国画,书、画均自成风格。谢氏修道、课徒之余,勤于著述,一生著作宏富,仅《天籁集》就收录诗歌近6000首,不过均未刊行。文革期间,谢能典的手稿大多散失殆尽,后来其门人谢济川觅得其中两册诗稿(即《天籁集》第十二集、十四集),经整理编入《谢氏族谱》卷首《艺文编》,至于谢氏的其他稿本则长期下落不明。

笔者手上这本《龙山天籁集》正是谢能典散佚的手稿之一,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除此之外,就史料价值而言,此书为谢氏手稿,内容未经披露,对研究谢能典、谢氏家族以及民间信仰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价值。就书法价值而言,谢能典以工于书法见称,谢文耀称他“以正楷为宗,笔力苍劲”,而《龙山天籁集》所收的文稿则大多为行书,为研究谢氏书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猜你喜欢

先父谢氏诗稿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也说“先父”“先君”“先人”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
星汉《东天山诗稿》述评
倒霉受骗两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