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分之十四的齐白石

2021-05-30谢赫

藏书报 2021年45期
关键词:北漂张涛齐白石

谢赫

提到齐白石,几个关键词必然弹出:最强“北漂”,人民艺术家,草虫,鱼虾……大数据时代,标签化的处理方式无疑能快速勾勒描述对象的大致状貌,却无可避免地有所偏颇。

齐白石,何止这些。

如果粗略地将齐白石比作一幅中国画,其尺幅之硕及墨色之丰盛,无人比拟。他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民国艺术圈、文学圈,还涉及政界、军界,甚至跨界影视,一生高低起伏,“五出五归”,历经驳杂。其中漫溢开的掌故逸事,也不断有写作者去开掘与品读,留下的著述汗牛充栋。所有这些相加,未必等于一个完整的齐白石。层层叠叠的故纸堆缝隙里藏匿着的隐秘线索,需要有慧心之人去发现,去研究。

《君是人间惆怅客:齐白石京华烟云录》是张涛最新写就的齐白石普及性研究型传记作品,全书十四个篇章,洋洋二十万言,隔着民国时期特有的泛黄颗粒滤镜,用深挖学术研究弃之不用的边角料,建构起齐白石乱世北漂的生活细节、奔波往返的无奈日常;颠覆齐白石刻板印象,用文字触摸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乱世飘萍人,管窥民国艺术圈的历史现场。

书中有意地避开了正统艺术史写作惯用的材料和严谨考据,那样的方式让读者在事件纪年、人物生平以及冰冷的数据中茫然而无所适从,而是选取一般被学术研究弃之不用的“边角料”,建构起齐白石奔波往返的无奈日常。作者让一段段卷曲而布满褶皱的史料文献长途跋涉来到读者面前时,悉心铺展、解读与重塑,终于拨云见雾,让读者不需要特别付出与这个时代相悖的耐心便可进入文本,紧贴着时代洪流中个人的细微视角和个体的粉尘经验。原来人民艺术家并非离我们那么遥远,其实也本不该有这样的遥远。隔着世纪呢,原来齐白石跟你我一样,“在他乡挺好的”,尤为动人,可亲可爱。

“吸引读者的历史,让他们和我一样对写作主题欲罢不能。但前提是,这段故事必须要先吸引我自己,以至于有一种分享的使命感。”历史作家塔奇曼如是说。本书的作者张涛无疑也是如此,他对齐白石的研究是专注的,既有历史研究者的明察与缜密,又有诗人般的激情与热烈。从民国画坛生态圈的考察,走到专注于齐白石个案的研究,从牛角尖中的学术训练,走向大众化的写作,在时间的淬炼之下,其文字轨迹越发清晰起来,越发如棱镜般折射出无法遮盖的光芒。可贵的是,张涛并没有选择安全地躲在通行的学术规则之后,而是不停探视而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冷静地抵抗着群体性的盲从与诱惑,坚持着一份对文字的倔强和坚持,以及一套自洽的写作逻辑。他仿佛有一个老灵魂.完全不符合一些年轻学人野心勃勃的姿态,他的文字中所贯穿的一股狠劲始终没有被消磨掉,纯净与透明,具有独树一帜的个人符号的语言表达风格及用典方式,透着“网红学者”的潜质。书中没有寻到关于故意炫耀遣词造句的熟练技艺的蛛丝马迹,作者也没有稳妥地将非学术类的写作视为“私域”,而是更多地将学术思考与研究,巧妙地转化为通达的表述,更没有为了迁就大众化的写作而向史实做任何妥协,为了探寻历史真相,作者扑向信件、画稿、日志、便条等原始文献,坚持着有史,有料、有趣、有思辨、有考据的寫作原则,使得历史的真实质感潜藏在字里行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写作本书,张涛一个人化身为一支田野勘探队,那些烂熟于心的史料早已在其心中化成对应的“有形地图”,按图索骥,行走于齐白石京华旧迹,在如今高楼林立间,寻得深邃的历史纵深感。《跨车胡同的蜗牛》一章正是记下了作者探访齐白石整整住了31年的跨车胡同15号院旧居的心迹。作者行至此处时,恰好一只蜗牛缓缓而过,感怀于不知这小生灵是否知晓门里曾经如走马灯般上演的声色犬马,这般时空交错之感仿佛将具体历史情境延展至意外的方向,如此个人化的表达和人文学者式的细腻表达,使得本书更为引人入胜。

《君是人间惆怅客:齐白石北漂三部曲》的十四个篇章,将齐白石的百分之十四与读者同飨,以期揭开历史的厚重帷幕,点活齐白石以及由其关联而出的近代画坛众生相,宛如一出牵连纠葛、迷雾疑团、爱恨情仇连番上演的大戏,时代精神与个体行为幻化于内,引得读者总忍不住多坐一会,期待发现更多的“彩蛋”。

《君是人间惆怅客》

张涛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9月出版

猜你喜欢

北漂张涛齐白石
张涛书法作品
冰城“方舱”开建!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齐白石买假画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卖菜叔”出书:北漂路上我和儿子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