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柳萌忘不掉的津门“书香”

2021-05-30倪斯霆

藏书报 2021年45期
关键词:新华书店书香书店

倪斯霆

著名作家柳萌发在1984年7月15日《天津书讯》报上的那篇《忘不掉的金色黄昏》,完全是自投稿。他的文章当时曾勾起了编辑部老编辑们对往事的回忆。例如他写:天津解放初期,大丰路未扩宽时,他家住西北城角大伙巷一带,而其就读的学校第一中学,则在法国教堂后边的西安道,这样远的距离,迫使他每天穿过滨江道、和平路这些繁华地区。十几岁的中学生,又酷爱文学,这两条街上的书店,便成了他经常出入的地方。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书店关门比较迟,又是开架售书,这就给青少年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每天下午放学以后,他便与几个要好的同学,背着书包走进书店,从架上取本什么书,找个不碍路的地方,往书包上一坐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真正的人》等书,就是这样读过的。“这一本本好书犹如一个个新的世界,吸引着我们这群少年的好奇心,同时也启迪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引导着我们步入壮丽的道路。因此,只要一想到自己在后来坎坷生活中之所以能坚定的过来,就不能不想到少年时代在书店里度过的那些金色黄昏,如同点点润物的细雨洒在我的心田,于无形中培育了我理想、信念、毅力的幼芽.在困境中才会勇敢地直视人生。”

接下来,柳萌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的文化生活进行了回忆:“解放初期,天津的文化生活比较活跃,工人、学生中都有诸如歌咏团、文学社之类的组织,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文艺爱好者。从老解放区来的一些著名作家,像孙犁、方纪、鲁藜老师等,那时除主持‘文艺周刊‘文艺学习的编辑工作,他们还经常给青少年讲课。赵树理等北京作家有时也到天津作报告。在这些有成就的前辈作家的引导、影响下,许多青少年开始学习写作,我也是在那时提起笔来的。我的第一篇散文习作,在《天津青年报》发表以后,得到几元钱稿费,高兴得又蹦又跳,只是在如何花用上伤了脑筋。有的同学让我请吃糖,有的同学让我请看电影,这时我却成了比葛朗台更小气的吝啬鬼,怎么也不肯掏出这几元钱。想来想去还是送去书店,买了鲁迅、巴金、冰心、艾青、孙犁、鲁黎等作家写的书,以及几本翻译小说和一本《作文描写辞林》。这是我第一次拿稿酬,也是我第一次拿自己的钱买书。从倚着书店书架看‘蹭书到用自己的钱买书,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来说,在心里引起的欢欣与快慰是永远难忘的,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象头次吃甘蔗一样感到甜蜜蜜的。”

柳萌的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曾接到好几封读者来信,对其回忆中的当年津门“书香”,均表示认同,并引来多篇类似文章。其实,对于那个年代的读者来说,新华书店是个金字招牌,同时也是获取自己心爱读物的唯一殿堂。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中学时,天津繁华街道和平路至东北角上,便有泰康商场楼下的古籍书店,天祥商场二楼的古旧书店和一楼面向和平路的新华书店,后来改成工具书店、科技书店和少儿书店的三家新华书店,面对百货大楼全市最大的高台阶和平路新华书店以及位于东北角的大胡同新华书店等。而在与和平路相交的滨江道上,也遍布着多家新华书店,如解放桥书店、滨江道与兴安路相交原庸报馆旧址的外文书店、浙江兴业银行旁的古旧书店收购部、光明影院旁的滨江道书店、劝业场四楼的劝业书店、滨江道与新华路相交的年画(含连环画)书店等。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宣部出版局曾编有一套“发行家列传”丛书。我承担了天津市新华书店老经理谭盛田传记的写作。当时我曾问过他,为何在天津市的繁华街道如和平路、濱江道上,有如此多的新华书店。谭老回答:“1949年1月15日,我们东北新华书店随四野进入天津后,军管会决定,作为当时文化宣传的最主要阵地,新华书店对繁华街道的店铺有优先选择权,当时和平路、滨江道上有许多旧报馆、旧文化社,这自然都成了我们接管对象,于是它们都变成了新华书店。那时从领导到办事人员对图书和书店相当重视,可以说在这两条寸土寸金的街道上,我们指哪儿便给哪儿,每当拿下一个店堂,我们立即将其变成书店。当年这些书店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两条繁华街道上的新华书店便纷纷摘牌易主,相继变成了各类服装店、大卖场、金货店。多了商业气息,缺少了文化气息。因此,柳萌所经历过的那些个“金色黄昏”,就更值得让我们回味、深思。

猜你喜欢

新华书店书香书店
从宠物看新华书店之变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书香何来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