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2021-05-30吴明霞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问题小学数学

吴明霞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而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可以给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55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小学阶段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顺利展开,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起到训练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作业不能再形式化和流程化,而是更应当被教师视为重要教学构成的部分。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教师就应该在结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上进行作业设计。数学对不少学生而言是一门有着较大难度的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困难,容易对数学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而教师一味地加大作业量更会加剧学生的不良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在充分分析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大,学生负担重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不少数学教师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为学生能够熟能生巧,于是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这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业竞争也渐趋激烈,尽管学生处于小学阶段,但仍旧会面临各个学科的负担,数量过多的数学作业容易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更有可能滋生一些心理问题。

(二)缺乏趣味,学生无动力

只有提高小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才能够驱使其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赋予作业更多趣味性,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要素,兼顾学生知识的考查和兴趣的挖掘,才能够起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然而,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负担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已属不易,很多时候在作业设计上也有心无力,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考验。

(三)脱离生活,应用性不强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最终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基于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主动联系生活,而数学作业设计也是一样。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设计了一些看似内容丰富、实则无法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题目,很难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也无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现,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不利的。

二、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赋予作业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改进数学作业设计时,首要任务是赋予作业更多的趣味性。具体而言,教师要和学生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在深入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方式,据此来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要素,避免学生在做作业时感到单调和乏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动力显著提高。相比于文字作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吸引力更强,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如制作图形模型、调查统计等,使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对于无法进行实践探究的内容,数学教师可基于学生对游戏和故事充满兴趣的特征的考虑,以讲故事、玩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作业。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实用性

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作业的实用性,将作业充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从而让学生的练习效果更好。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渗透着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现象、行为和事例,将其有机融入到作业练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更能够降低学生的练习难度,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购物行为就需要用到四则运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计算家庭一日收入和支出。各种事物都蕴含着几何图形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图形,分析图形的运动轨迹。

(三)关注作业设计差异性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练习来强化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在数学学习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分层设计,以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练习与其学习水平相适宜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改变自己对数学学科的态度。教师给后进生布置的作业应当将难度降低,对学优生的作业就应当适当地提高难度,必要时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后进生和学优生合理搭配,共同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后进生可以获得学优生的帮助和指导,而学优生也可以在指导后进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及时地改进和完善。

(四)调整作业的评价方式

数学教师还应当调整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方式,丰富评价的主体和内容。基于作业设计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注重分层评价,比如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作业的难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可以相对严格,但不忘给予学生鼓励和称赞。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评价,教师应当尽量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进行互评和自评,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自身的客观认识,讓学生有更多的反思和收获,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得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实践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以使作业设计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亚妮.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一点看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71.

[2]杨怡.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性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08):75-7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问题小学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