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感实践探究

2021-05-30张兴彦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张兴彦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的道德使命。在新课程標准改革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教育愈来愈得到重视。本文探究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31

语文教育一直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任务,也承载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使命,对小学生的情感启蒙、情商发展有着培养和促进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和学校愈来愈重视小学生语文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共情能力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重视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应试化教育下语文学习渐成套路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体验和感知。大多数语言类学科的学习都应该通过广泛的学习和积累来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日渐浮躁,不愿意花费多余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感知语文。各种各样的阅读题都成了套路,各种总结模板层出不穷。在日复一日的“题海战术”练习中,在每个早读背诵的答题模板中,学生对某些特定词汇已经成了下意识的反应。阅读理解成为学生背诵模板能力的检验,再也没有学生自己的思维的理解,对语文学习也逐渐变得麻木不堪。

(二)在英文、奥数的冲击下,语文更容易被轻视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学习语文,重拾传统,但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英语、奥数补习班还是占据了学生大多数的课外时间。无数家长为了孩子少上一节数学补习班而感到焦虑,甚至感觉少了一个课外学习班,孩子就会落后于其他学生,但是很少可以看到家长在课外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采取什么措施,仅仅寄希望于教师的课堂教育。虽然语文学习很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仍未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释放天性

文学应该是有无限可能的,不应该局限于参考书上的一种答案,所以应该容纳学生不一样的奇思妙想。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倾向于教授学生识字认词的能力,学生的综合思维没有得到锻炼。目前教育质量的检测仍旧是以闭卷测试为主,学生要想得到较高的成绩,只需要把教师讲的内容记熟就好,不需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拓展。所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机会畅所欲言,课堂时间也不足以支撑教师倾听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日渐死板,缺乏活力,也更加套路化,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也很难达到效果。

二、在语文学科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意义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科目,并不需要向数学学习那样具备强大的思维能力。语文知识的学习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一本著作,小到日常说的一句话,都存在语文现象,要以理服人、要用情感来打动别人。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所以这时候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将情感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联系起来意义非常。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教师转变心态,在教学活动中投入足够多的情感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决定了其教学水平。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往往都是能用情感打动学生,能在每堂课上都倾注感情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感受到激情与活力,感受到教师对讲台的热爱,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增强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积极投入情感,丰富教学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迎合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设置一些体验环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一起活动,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陶冶学生情操

在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大多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到了高年级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拓展到文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供学生课外阅读,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读书角,让学生选择有营养的、自己喜欢的图书自行阅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论是小说,还是一般的散文,其中流露的真情最能感动学生稚嫩又纯真的心。而在感受这些情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读物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和点拨者,可以给学生一些引导和解释,鼓励学生自主感悟和思考,得到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三)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多媒体进入了学生的课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将“听、说、读、写”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拥有沉浸式的课堂体验。

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着课本读内容,而更应该让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听古诗文的朗诵音频,在抑扬顿挫中体会古诗的不同情感体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课堂体验更丰富,沉浸于课堂之中,感受不同文章的不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除了课内的日常学习,也可以举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比如举办一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磨砺学生勇于竞争、大胆表现的能力;排练课本剧、围读故事书等可以培养学生细读文本、领会作品内涵的能力;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课外活动丰富多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与喜爱,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日常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情感教育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部分,优秀完善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应响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心态,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丰富课堂内容,带给学生更多的情感教育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21(04):50-51.

[2]孔英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3):9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