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2021-05-30杨艳梅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杨艳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简单讨论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14

教育工作可以概括为“教书育人”。其中说明了基本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知识容量的拓展,旨在培养出拥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育,旨在维系社会正向的价值体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初中阶段学生成长发育的身心特点出发,解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简单谈谈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一、初中阶段学生成长发育的身心特点

(一)意志不够坚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成年,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眼界见识,都相对稚嫩和青涩,既没有成年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面对诱惑也缺乏应有的抵抗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不够坚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二)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不成熟、不完备

人的成长过程包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三观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活动。这既决定着一个人最终的成就,也密切关联着生活的幸福水平。然而在初中的三年时间里,较短且单纯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学生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的不成熟、不完备。

(三)对探索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类具有的一个特质,促进人们进行各种丰富的科学和人文探索,也是加速现代文明社会形成的背后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生对探索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正常且值得表扬的现象。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其来帮助教学,并且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容易模仿和跟风,接受力创造力很强

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先通过模仿,然后加以记忆,最后借助自我创新将各种知识或技能真正地化为自己所用。这样的过程要求学习者拥有一定的开放思维,乐于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力和创造力狠强,这是有利于教师教学的一大优势。

二、解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和自我判断能力

面对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各种诱惑因素,学生必须能够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才能避开隐藏起来的各种陷阱。如果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形成自控的意识,那么未来步入社会之后,就很容易迷失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出于这样的考虑而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和自我判断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体系

三观建立的过程不能完全依赖于天然的气质,还必须让后天教育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没有天生的“生而知之者”,道德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形成必须依靠明辨是非的教学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涵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体系。

(三)将好奇心和求知欲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虽然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进步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分的存在却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并且可能对别人产生不恰当的影响。为了避开这种“双刃剑”带来的负面效果,而只保留正向的积极收获,就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好奇心和求知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内。

(四)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法治社会形成

道德教育从义务和责任的角度对人们的主观行为提出一些建议和提倡,而法治教育也是从权利和禁令的角度客观地规划和限制人们的行为底线。“法治和规则使人们带着镣铐跳舞。”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

三、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一)通过对话、讲故事等途径叙述,避免说教性语言

相较于其他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学科的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总体的课堂氛围更为严肃和现实,这既是教学内容客观决定的特点,也是为了确保引起学生重视的要素。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使教学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劝退学生。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通过对话、讲故事等途径叙述,避免说教性语言。

(二)定期开展法治教育科普讲座

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比,拥有更加丰富而广泛的内涵,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宏大的话题,要想熟悉其基本构架并不容易。然而,拥有基本的法治观念和掌握法律知识,却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向公民提出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过程中,需要定期开展法治教育科普讲座。

(三)联系现实生活案例加强学生理解

面对这些较为抽象而客观的道德法治知识,如果仅仅是从表面意义来进行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帮助他们把握背后隐藏的逻辑联系。这对于加强自身道德观念和具体应用法律武器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要想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教师需要联系现实生活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四)家校共育,合作营造完备的奖惩反馈系统

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共同构成教育工作的两大要素。如果能够将二者合理地联系起来,那么对于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合作营造完备的奖惩反馈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是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还是性别意识的日益明确,以及独立意识的步步增强,都为此时的学生教育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考虑到学生意志的不坚定、思想的不成熟,亟需成人的角色对其进行价值的引导和传递。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初中教学中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诉求成为所有教师日渐关心的话题。因此,在狠抓文化教学之余,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要纳入日常的教学设计之中。

综上所述,“道德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落实到具体实践的开展时,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无论是公民普遍法治意识的淡薄,还是整个社会风向对道德标准的缺乏,在客观上都造成当下环境中日益突出的各种相关矛盾与案件的发生。在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过往的教育工作经验,向各位教师简单介绍了有关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供诸位参考。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