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5-30马丽花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马丽花

【摘    要】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答方法也并非是唯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知识点的讲解以及不同类型习题的解答,运用不同教学策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拥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改变马虎审题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解答。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审题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027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意义

审题主要是指学生对问题中心思想和含义的充分理解。在具体的审题中,教师要充分突显其中的重要信息,再给予重点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寻找问题中包含的条件,并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把握各种契机,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与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首先,数学题解决方法更复杂。与中低算术题相比,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的解决方法相对复杂,不再是简单地增加或减少几个数字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在解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受无用的条件干扰,导致解决问题失败。

其次,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但有时候,这些经验极易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解题方向,他们常常因为采用以往的解题经验答题,导致最终答案出现错误。

第三,小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没有透彻理解和准确掌握相关概念知识,导致在习题解答中无法把握题目重点。还有一些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常常被一些表象迷惑,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概念理念的强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是对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演示进行抽象讲解,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如圆有“面积、圆的周长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两个长,半径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宽度”这一知识点,由于对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剪一个圆,并将其分成六等分,再试着拼出一个长方形。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产生深刻印象。此外,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识别、分析概念提供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掌握具体概念。

(二)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

除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准确掌握一系列概念知识,教师还要重视、完善对学生的审题指导。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能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在习题解答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题目,将一些关键字、条件和问题圈出来,建立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若出现增减量、比大小等关键字时,学生就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错误。

有这样的例题:“某玩具工厂生产一批玩偶。最初每天加工200个,10天就完成了。但是,实际上每天可以加工比预定的多50个。要多长时间做完?”在分析解答中,教师指示学生“最初加工的200个”“10天”“实际加工了比计划多50个”等重要条件。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预计10天完成,每天生产200个,总工作量为2000个,然后合计总工作量每天计算250个,计算天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改变想法,如果想求得实际天数,就引用总工作量,除了实际加工的250个,但整体工作量未知,所以学生要仔细阅读主题,明确计划的200个要花10天才能得到。这样先从问题开始,然后找条件,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正确性。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举一反三,在总结、反省中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锻炼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思维也是审题的核心环节,通过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实现准确理解问题含义,找到其中的联系,并在已知、未知中快速找到解题关键。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先找到突破口,但很多时候,题目中设计的情节会掩藏突破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结合数量关系找到突破口。

有这样的例题:“赛场用37.5立方米的煤渣铺在一条长度100米,宽7.5米的跑道上,问这些煤渣能铺多少厚度?”这是已经知道的长方形的长度、宽度、体积,让学生求高的问题,但在主题中没有直接问高,间接变厚了37.5立方米的体积也没有说明,通过立方米间接表达。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有效地分析数量的关系。学生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引用适当的知识进行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完善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有效分析和判断推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探究出更新颖、更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汤学宏.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写算,2020(21):172.

[2]黄振详.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0(05):53-54.

[3]陈丙万.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2019(36):49.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