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30阮玉梅
阮玉梅
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个组43例。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特异度为71.42%,灵敏度为97.22%,准确率为93.02%,对照组特异度为45.45%,灵敏度为84.37%,准确率为74.42%,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将患者的实际情况诊断出,准确率及灵敏度等较高,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脂质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就是冠心病,其也属于多发心脏病的一类,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但就当前的发病情况而言,年轻人也成为该疾病的人群之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换言之,该症状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并且,此症状隐匿性很强,因此,临床诊断的难度相对较大[1]。但是,该疾病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便会发生急性心梗甚至猝死等情况,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断措施有助于进行及时治疗。有研究者表示,对该疾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将其病症检测出来,便于后期治疗[2]。为进一步探究该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文章把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具体内容为:
1基本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患25例,女患18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5.65±7.12)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5.20±3.11)年;对照组男患27例,女患16例,年龄为41~71岁,平均年龄为(55.77±7.25)岁,病程0.6~14年,平均病程(5.36±3.21)年。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并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诊断均属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患者均能进行心电图诊断;(3)患者无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者交流障碍;(4)患者无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5)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权协议。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2)患者有心脏瓣膜疾病或者心肌炎;(3)患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患者在医生的引导下行仰卧位,医生使用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心脏的活动情况、回声强度、结果及大小。检测结果若为阳性:患者心室壁运动呈现出阶段性异常的情况,还会出现心脏反向运动、收缩未能同步、运动强度低切逐渐减弱等情况。
观察組行动态心电图。仪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同样,患者在医生的引导下行仰卧位,然后使用设备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间断监测(24h),监测的过程中需将相关数据上传至计算机内实行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相邻的导联中,至少有两个及以上ST断是水平状抑或下降幅度超出1mm,所持续的时间应当为1min,检查过程中,患者两次缺血间隔的时间应当在1min以上。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检测结果,即阳性检出情况及阴性检出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1.4 数据统计法
研究中所有得到的数据都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用n(%)表示,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最终检测结果
表1数据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
表2数据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特异度为71.42%,灵敏度为97.22%,准确率为93.02%,对照组特异度为45.45%,灵敏度为84.37%,准确率为74.42%,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是冠心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使其冠脉发生狭窄或者阻塞等情况,进而诱发很多临床症状[3]。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还有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心梗、心肌缺血或者缺氧等,这些症状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所有冠心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该疾病的特点是隐匿性较强,患者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很难被发现。但该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急性心梗,严重者很可能直接猝死[4]。无症状心肌缺血也被称作静息性心肌缺血,该疾病的病发率极高,其在临床上可分成三种:心肌梗死型、单纯型和心绞痛型。心肌缺血会使心肌出现可逆性抑或是永久性的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也正是如此,该疾病也备受关注[5]。
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方式是超声心动图,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会出现漏诊抑或误诊等情况,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也未进行推广[6]。临床上,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该检查方法的成本偏高,并且可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患者还没有达到疼痛值就已经表现出相关症状。最关键的是,该诊断方式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也很难做出推广[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不断丰富起来,其中心电图诊断被临床上广泛运用。心电图诊断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将患者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展现出来,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该检测方式可在患者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并将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记录[8]。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是:成本低、无创、简单易操作,正是这些优势,让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接受,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给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还能将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医生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显示结果,便能判断患者的病症时间、发作规律及严重程度。此外,动态心电图能够进行持续性监测,便于医生及时诊断,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及时控制,而这些都是常规心电图所不能达到的[9]。和常规的心电图相较而言,动态心电图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并且动态心电图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心脏的情况,更有助于医生后期的判断,提高医生评估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其规划更好的治疗方案[10]。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结果更佳,不容发生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有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特异度为71.42%,灵敏度为97.22%,准确率为93.02%,对照组特异度为45.45%,灵敏度为84.37%,准确率为74.42%,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说明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效果更好。究其因,主要是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将患者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展现出来,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该检测方式可在患者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全面监的测和分析,并将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记录。另外,动态心电图能够实现持续性监测,便于医生及时诊断,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及时控制。医生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显示结果,判断患者的病症时间、发作规律等,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心脏的情况,更有助于医生后期的判断,提高医生评估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其规划更好的治疗方案。于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综上,给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查,能够把患者的实际情况检测出来,准确率及灵敏度等非常高,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参考文献
[1]房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护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120-121.
[2]程洁.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45.
[3]王余慧,杨灿标,周爱玲,等.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142-143.
[4]李爱清.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J].健康大视野,2020,(10):4.
[5]曹欣香.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J].饮食保健,2020,7(24):216-217.
[6]李霞.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20,52(2):113-115.
[7]孙婧婧,许金芳,张翼,等.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0,27(3):153-156.
[8]张诗梦.动态心电图及NT-proBNP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J].家庭医药,2019,(10):396.
[9]李燦.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比较[J].养生保健指南,2019,(15):368.
[10]吴晓艳,梅卿.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结果及差异性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3):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