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30朱蕾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临床护理

朱蕾

摘要:目的:对临床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之后,是否会对患者疾病健康方面产生优化作用进行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护理研究,将其随机进行分组,设定为观察、对照两组。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干预方法方面的显著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和放化疗等治疗,观察组则与此同时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分别开展干预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评价临床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和成效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在分别开展护理干预之后的结果对比对照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成效与效果方面的差异之处,体现在于开展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要更低(P<0.05),而且相比之下,患者的满意率则明显提高(P<0.05),产生了明显的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的不同之处。结论:临床胃癌进行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开展疾病干预与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护理时,增加心理干预之后普遍患者的健康情况、满意度情况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疾病的问题,促进健康情况的转归与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

关键词:心理干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癌患者;临床护理

以目前临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来看,胃癌的发生率较高,带来的健康威胁也相对较大,此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以胃大部分切除术为主,然后配合术后放化疗,由于治疗周期长、痛苦较大,患者普遍心理健康状态会受到影响,出现负性心理[1]。通过心理干预的应用之后,普通胃癌患者现有健康情况可以得到明显的优化和改善,从而提升最终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改善其现有健康状态,提升干预的配合程度,规避常见的护理风险等问题[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护理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对照,评价临床护理成效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39-71岁,均经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为胃癌,并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慢性病、其他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也不存在精神意识障碍、心境障碍等相关疾病病史,能够正常地接受护理干预。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满足了对照试验的原则标准要求,可以进行对比对照评价最终的效果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根据其手术治疗等方面情况着重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并按照后续治疗方面的需求、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如患者存在消极情绪及时与医师协商开展针对性护理,以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镇痛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观察组患者在这些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心理干预。首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加社会方面的支持。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难免会存在着消极、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那么为了更好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就需要先以同理心认同患者这样的心理,然后通过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开展认知干预,以此拉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情况,增强对于患者认知与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干预[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别开展干预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其中SAS评分、SD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而满意率方面,如满意度评分超过70即记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要更低(P<0.05),而且患者的满意率则明显提高(P<0.05),临床干预效果更加满意。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干预之后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满意度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概述

心理护理干预的包含领域较为广泛,目前可大致分为五种。①心理教育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教育。通常情况下心理教育干预要在充分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的基础上开展,家属在心理疏导教育中同样担负着重要作用。干预的目的是为了让家属与患者都能对疾病产生明确认知,最后达成一致目标,尝试面对并战胜疾病。②团体心理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多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对患者(单个或多个)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形式不受限制,其内容大致有认知行为、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动力等。团体心理治疗相较于个体心理治疗,其亮点就在于建立患者之间的联系,患者彼此相互交流产生共鸣,在相似经历中感悟不同人生,为肿瘤患者提供对应支持。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结合团队的力量能够产生远超出预期的心理治疗效果。③个体心理治疗。又可被称为心理咨询,通常情况下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通过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达成心理治疗的目的。该方式在日常医疗护理中较为常见,可由单个或多个医护人员作为主体,以团体心理治疗的补充形式进行干预。肿瘤患者除了忍受自身病痛的折磨外,还要忍受化疗的痛苦或其他并发症的煎熬,这种窘境一点点地在蚕食患者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因此通过一对一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可以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心理治疗工作。④认知行为疗法。该方式主要通过融合行为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旨在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该疗法涵盖范围较广,用各式治疗方法与系统来实现情绪障碍的控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最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如催眠疗法、冥想疗法、放松训练等为例,其共同特点在于重塑患者的思想或行为、学习指定的技能,从而实现心理状况的转变。⑤社会支持治療。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支持,如资金、药物援助等,通常该类支持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以患者单向接受援助为主;另一方面则是精神上的支持,给予支持的主体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家属、医护人员、病友,该方式本质上以人际关系为核心,通过支持治疗实现与疾病相关负面情绪的缓解,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3.2 开展心理干预的作用

3.2.1 培养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随着护理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那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成了亟须研究的问题。肿瘤患者往往因疼痛而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影响治疗进度,因此推行心理护理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需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揣摩患者乃至家属的心态。以入院初期为例,患者初来乍到往往都抱有恐惧心理,此时通过亲切的沟通方式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令其配合护理工作,加强护理依从性。通过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工作认识更加全面,为患者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3.2.2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心理护理贯穿肿瘤患者从住院接受治疗到术后康复出院的全过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包括言语基础、康复医学、临床护理等多种护理领域。近年来临床试验也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限于实际情况复杂、护理内容抽象、沟通交流不足等因素,为护理工作增添不必要的压力。心理护理服务能有效针对当前困境,一方面增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既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又确保医护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积极性,对患者的身心状况都有所掌握[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日常护理操作与言语沟通中延续对患者的关怀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3.2.3 提升医护人员综合护理效果:心理护理的实施主体是医护人员,其根本目的在于配合主治医师更好地完成治疗患者疾病的任务。因此,医护人员实施心理护理需要明确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观念,力求在日常护理中的各方面细节激发主观能动性,让医护人员化被动为主动。医护人员在执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疏导、化解其心理负担,使患者更加尊重医护人员。护理部门将患者合理分配落实到人,进一步掌握护理主动权,实现护理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3.2.4 减少医患纠纷形成良好氛围:护患纠纷广泛存在于各大医院中且居高不下,严重阻碍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势在必行。一是医护人员明确服务目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与实施方法,从本源上確保护理质量;二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在享受心理护理时能够在潜意识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遭遇难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医护人员,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三是维护医疗秩序,医院根据医生、护士、患者三方的反馈对现有的护理措施进行不断改进,提升医疗团队整体水平,提升患者认可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3.3 研究结果分析

此次研究通过心理干预的应用之后,患者的健康情况、生活状态也都可以得到改善。首先是从心理健康状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相对而言明显下降(P<0.05),主要是通过增强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对于疾病干预方面的配合。

3.4 结论

如上所述,对于胃癌要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后的效果更满意。

参考文献

[1]潘春芳.探讨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6):84-84.

[2]祝为.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连续性子期刊),2020,20(A1):311-312.

[3]王娜.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2):294,297.

[4]吴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研究[J].医学新知,2018,28(A01):2.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临床护理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