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授课吸引力途径探析
2021-05-29吕超王子明栾玉佳
吕超 王子明 栾玉佳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授课的吸引力是影响课堂授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由教师向学生的高效传输,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和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授课的吸引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授课的吸引力这一问题,从对教师的要求角度提出了几条途径。
关键词 教学 课堂授课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40
On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LV Chao, WANG Ziming, LUAN Yujia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Abstract The attra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t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realize the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from teachers to students,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How 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common concern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Keywords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attractiveness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学生听讲则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输出与输入紧密衔接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由教师向学生的高效传输。因此,实现教师讲授这一输出向学生听讲这一输入的紧密衔接是确保课堂授课质量的关键前提。要实现输入输出的紧密衔接,从对教师的要求角度看,教师课堂授课的吸引力无疑是这一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粘合剂和纽带。只有教师讲得精彩,讲得有激情、有深度,学生才会爱听、想听,这样的输出才具有吸引力,才会有输入的可能,并且这种吸引力越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输入效率”自然就越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授课的吸引力?本文就该问题探索、总结了以下几条途径。
1 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架构沟通的桥梁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平等的,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1]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双向活动,具备“双向”性的教学活动才有效。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架设沟通桥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展开互动式的交流。《论语·公冶长》中就曾提到,孔子让学生“盍各言尔志”,[2]自己平等地和学生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的是完成学习任务,师生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统一整体,只不过分工和角色不同。虽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是要导引、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认可。他人的尊重往往能使人更为积极和主动,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也希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相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的单项输出模式,这样的课堂授课形不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學生没有参与感,学习的主动意识无法得以体现,自然就不会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较高的兴趣,教师课堂授课的吸引力就无从谈起。
不难看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课堂授课产生吸引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课堂授课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首先便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这个教学活动主体能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处于缺失或从属地位,唯其如此,学生才能从内心对教学活动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才会激发出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由“让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自发地产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兴趣,被教师的授课所吸引。
2 走出舒适区,提高教学内容的高阶性
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人也是影响课堂授课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吸引人的课堂教学内容通常有深度,有“嚼头”,具备一定的高阶性。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3]高阶性是金课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高阶性的教学内容关注的重点不是知识点本身,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和思维提升。高阶性的教学内容往往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要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就要走出舒适区。所谓舒适区,通常是一些纯记忆性的基础内容,教学难度较低,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通常比较熟悉,挑战性不高,自己讲着比较顺手,讲起来比较“舒适”,但高阶性往往不强。由于舒适区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所以舒适区的内容通常对学生能力提高帮助不大,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一般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这一点在通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海量的学习资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获得知识的渠道”。如果对于学生触手可及、一看就懂的一些纯记忆性知识过多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舒适区徘徊,则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学内容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吸引。课堂的教学时间很宝贵,必须用在“刀刃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可采取“低阶在课外,高阶在课堂”的办法,凡是学生一看就懂、纯记忆性的知识点就不要过多地去讲,这部分让学生课外自主去学习即可,而对于引发学生思考、体现能力要求的高阶性内容则要在课堂上精讲、细讲、用心讲,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才能吸引住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是满足于自己讲着顺手的舒适区,还是敢于迈出舒适区,向体现高阶性要求的高阶区出发,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使课堂授课内容有嚼头、有吸引力,教师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向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更高目标迈进。
3 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加工和处理
要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教师还应具备加工和处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加工和处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应在充分考虑教学对象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用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既要考虑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求,又要兼顾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关切。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差异化和层次化设计,以尽可能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注,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从而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学习成就感,这种学习成就感就会转化为一种想要学习的正向激励,学生自然就会被授课所吸引。
另一方面,只有教师“输出”的东西精彩,学生才会被吸引,才会积极“输入”。因此,为提高教学内容的“精彩性”,教师可对一些具体的、显性的专业知识进行知识的“深加工”。即从这些具体的、显性的知识中抽象出其中所蕴藏的一般规律、本质原理,而后再用抽象出的一般规律、本质原理来解释之前的、甚至是其他的具体知识,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述“从具体的专业知识中引申出一般规律,然后再从这种一般规律的视角回头看具体的专业问题”的过程,犹如从山脚(具体的、显性的知识)攀爬至山顶(一般规律、本质原理),然后在山顶回头俯瞰山脚乃至更远处,学生会有登高望远、豁然开朗之感。这种对知识“深加工”的教学方式将具体的、显性的、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从表象入手抽象出了其中蕴藏的一般规律,讲出了深度,使课堂教学有了思辨和哲理的韵味,使课堂教学耐人寻味、更有“嚼头”,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可以看到,要具备对知识深加工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识水平,这对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正向的促进。
4 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充满教学激情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的授课要具有吸引力,前提便是师生之间要存在融洽和谐的情感交流。课堂的授课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一个对学生、对教学感情平淡的教师自然不可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更不可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热爱学生,以宽宏带学生,心中要有大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付出大爱,学生也自然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这种付出,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教师的感激和认同,从而形成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情感交流。
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不但能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融洽和谐,还能外化为教师的教学激情,充满教学激情的课堂最能够感染人、吸引人。[4]教师的教学激情就像一团火,能融化学生心中的麻木和冷淡。教学激情表现在教学上,会使教师把授课的过程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升华,[5]促使教师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功底,会使教师充满教学自信,怀着极大地热情去讲解示范、分析引导,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学生,从而真正建立起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注重品质修养,精炼教学业务,提升教学魅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是其教学能力的一种外化,拥有课堂教学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影响教师教学魅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师的品质修养、学识水平、教学技能、敬业精神、外在仪表等,[6]以下着重从教师的品质修养、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仅仅要“教书”—传授学生知识层面的东西,还要用高尚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实现从心灵上的“育人”。育人先育己,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品质修养,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自里而外释放出一种吸引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便会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諒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作为教师,一定不能辜负学生求知的渴望。因此,广博的学识、深厚的领域内专业功底是教师应该、也必须具备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学识水平、知识储备不够,那么他很难托举起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强、充实专业素质,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并且这是一个不断追求、没有止境、厚积薄发的过程。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丰盛的知识盛宴,学生也会对教师广博的学识产生崇敬,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除了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技能,教师还应时刻关注、不断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技能。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变得异常丰富,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极大地提高师生间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深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一些智慧学习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生根据自身情况去控制、调整学习进度,可以在线上、线下平等的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实现了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因此,教师要在立足夯实传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主动去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授课吸引力既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又要有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教学态度,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情感,以及独特的教学魅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深入钻研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上,要把教学内容吃透,对知识进行深加工,走出舒适区,讲出高阶性;在教学情感和教学态度上,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真挚的热爱,时刻充满激情,时刻付出大爱;在教学魅力提升上,要注重自身的品质修养,精炼教学业务,在夯实传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的最好途径便是实践,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授课吸引力,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总结、提高,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瑜.互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3):191-193.
[2] 钱逊.《论语》读本(1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7:65.
[3]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 夏绍能.试论教师的教学激情[J].教学与理论与实践,2012,32(20):34-36.
[5] 王怡君,王海艳.大学课堂吸引力研究[J].吉林農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4):90-93.
[6] 窦新宇,王玉娜,袁娜.工科高校教师教学魅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