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糖尿病与尿路感染双重夹击

2021-05-29叶白琼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导尿管尿路感染胰岛素

叶白琼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其发生率约为35%~90%,且感染多较严重,不易控制,往往会加剧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从而诱发高血糖危象,严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临床统计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中,感染占第三位,其中尿路感染居第一位。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外阴瘙痒为主,如不加以控制,将出现高热以及尿路感染的其他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少尿等,甚至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其中,发热症状呈持续性,不容易降温,患者体温可高达成39~40℃甚至40℃以上,一般比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严重。尿路感染如及时治疗,很少发生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出现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所以糖友对尿路感染要引起重视,把握好以下几点:

严格控制血糖 有学者报道,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50%~70%的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都要加强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应用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一定不能随意中断或者减少胰岛素的治疗。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根据血糖是否达标及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监测时间点,每周至少监测3天,1~5个时间点的血糖。其次,還要定期监测体重、腰围、血压、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尿蛋白/尿肌酐、肝功能等。

合理用药 临床上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往往首选氨基甙类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但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者,则不能如此用药,因为氨基甙类药物对肾脏功能损害比较严重,而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肾功能下降。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往往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在治疗时应先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再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糖友要特别注意打持久战,不能用药3天见症状消失就停药;一般治疗尿路感染的时间为2周左右,要等到尿常规化验连续两三次完全正常才可停止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第2周、第6周时复查尿菌培养,结果阴性才为治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睡眠的时间,做到有规律,这样血糖也会趋于稳定,并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在尿路感染急性期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内裤不宜过小或太紧,面料应选择吸湿性、透气性均好的棉、麻织品;女性要注意月经期间私处的卫生,避免脚部着凉;在饮食上,应少吃葱、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坚持运动,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合并有急性感染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龄”以下,就是以中低强度的运动项目为主,比如太极拳、羽毛球、步行等,还要注意锻炼应该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排尿管理 病情轻微者,要多饮水,勤排尿,以有效地冲洗尿道,及时把细菌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发热者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可实施物理降温;出现尿痛症状者,可应用热水袋热敷与按摩,减缓疼痛程度;若患者不能自主排尿,需要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在留置导尿管期间需要观察尿液颜色与尿量,以及是否存在沉淀物等,并在小便后对会阴与尿道口进行清洁。

猜你喜欢

导尿管尿路感染胰岛素
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护理对策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脑梗死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小便失禁时的接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