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学理分析、现实选择及实践路径
2021-05-29刘灿亮晁辉
刘灿亮 晁辉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以及后疫情时期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改变,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格局和外贸产业结构。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指导下,作为服务地方外贸经济发展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将创新理念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深度融合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经过对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普遍认同的融合方式是“广谱式”和“嵌入式”:“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所有大学生都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即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各学科各专业,开发多样化的学科创业课程,从而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捆携式发展”[1]。然而聚焦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实现专创深度融合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学理层面对专创融合(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内涵进行解读,进而从现实层面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专创深度融合的必要性进行解析,最后从实践层面提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对进一步探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践提供借鉴。
二、学理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专创融合的内涵解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分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专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教育平台。国外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实践技能的培育,创新教育侧重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塑造。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从学理层面讲,两者是合而不同的。创新教育侧重理念和思维层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其实质是一种普适性的素质教育[2];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和创业技能的培育,其实质是一种专业性的技能教育。
我国学界所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当前实践中所谓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还是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兼具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3]。
(二)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分工和行业不断细分的背景下产生的,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人才为目标,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来教授学生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某一工作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门职业技能人才的教育形式[4]。专业教育的核心特点在于一个“专”字,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特定职业的特定需求来开展的定制化教育活动,专业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其知识面向单一化、教育内容标准化、培养过程批量化、专业人才同质化的特点,难以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专创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在我国政府的主导和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长足进展,高职院校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抓手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然而因为缺乏对专创融合的正确理解,而导致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些高职院校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归类到就业指导范畴,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专业教育的附属物,或者将在专业教育中增设一些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等同于专创融合等等,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为保障专创深度融合的效果,需对专创融合的内涵具有清晰认知,厘清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以专业学科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和专业教育过程合二为一为同一个教育过程,实现两者在知识技能层面的深度融合[5]。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难看出,两者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依存:一方面,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改善了传统专业教育的单一模式,是专业教育的发展导向和外延拓展。可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同向、教育内容上的贯通以及教育模式上的依托是两者融合的基础与条件,也是两者融合的逻辑起点[6]。
三、现实层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必要性
(一)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外贸交易模式取得了迅猛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6.7万亿元;2017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超过7万亿元;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2019年突破10万亿元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data.mofcom.gov.cn)数据整理。。传统外贸增长的放缓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对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质的变化。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外贸交易基本技能,还需掌握互联网营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及英语沟通等复合型技术技能。
基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服务于外贸产业发展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唯有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兼具外贸交易及跨境电商业务技能、融创新思维及创业技能于一体的创新型外贸人才,才能保持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基于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基于传统外贸企业的外贸交易流程而设置,培养掌握外贸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贸易结算、报关报检和国际商务谈判等基本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备开展外贸磋商、谈判、报价、签约、履约等工作的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单一,课程体系内容设计缺乏创新,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型外贸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互联网+”背景下跨境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体现[7]。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现在: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外贸业务处理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操作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还要在掌握职业技能基础上进行综合素质和职业可发展可拓展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应调整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处理能力、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是专业人才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构建需要以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不断融合,国际贸易市场的碎片化、国际交易流程的复杂化、国际产品和服务的高标准高技术化的趋势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解决复杂贸易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得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失衡,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可以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8],创新创业教育既能够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克服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单一、就业面向过窄的不足,又能够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育提供新的路径,是全面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路径。基于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四、实践层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现路径
梳理专创融合的研究文献发现,通过“嵌入式”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方式之一[9]。然而,研究建议多停留在顶层设计与理论设想阶段,结合微观层面的具体专业开展的专创融合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聚焦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实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无缝对接,等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嵌入式”方式更能体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系统“嵌入式”方式,从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课程体系深度融合[10]、师资队伍深度融合、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四个方面探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契合区域外贸产业发展对从业人才的需求,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为一体,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设定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外贸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外贸人才,既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也明确要求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处理能力、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服务广东外贸产业发展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外贸优质人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及外贸专业技能的培养赋予了同等重要性,进而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载体。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养成的实现路径,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和动态创新性,主要分为以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通识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业务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和以拓宽就业面向和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拓展能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融合不仅仅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几门创新创业课,更不是调整一下课程名称,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全面融合,开发出一套全新的专创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1.专创融合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课程也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侧重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应结合专业特色动态调整课程设计。一是要从入学开始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灌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11],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比如增设创新思维培育、大学生创业导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课程,在课程设计中融合创新创业内涵,体现创新创业思想。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兼具创新创业理念和专业特色的职业素养课程,比如外贸行业发展趋势研讨、“互联网+”与跨境电商创业等课程,可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职业能力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2.专创融合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能力课程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也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在开发专创融合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合到各门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中,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融互通的效果。比如在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时,要融合创新创业知识,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创业、初创公司如何实施管理等技能;另一方面,需创新课程设计,引入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比如开设国际贸易专题研讨、跨境电商实训、国际贸易专业创业实践等课程,应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使学生掌握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商业务操作、外贸办公软件应用、跨境电商网店开设、商务数据分析等核心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外贸业务技能、跨境电商业务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3.专创融合的拓展能力课程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变革使产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间的壁垒弱化、产业融合已成为趋势。经济社会环境的革新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单一业务知识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跨学科、多元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基于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发拓展能力课程体系时,必须以创新理念为导向,打破专业界限,实现跨学科课程的交融互通。应通过开发拓展能力课程,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专题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文理交融课程、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的知识模块选择,帮助学生打破专业界限,开阔视野,把握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的能力。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如表3所示。
(三)师资队伍深度融合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知识构成及教学能力要与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动态匹配,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不能满足于精通专业学科知识的层面,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广泛涉猎跨学科知识,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打造精专业、宽学科、强实践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师资团队。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遵循“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思路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深度融合。
1.全面提升专业教师业务能力
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已成不争的事实,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需要向跨境电商转变[12]。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多是传统国际贸易学科学习出身,缺乏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同时,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深度融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
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需要从两方面加大对专业教师培养的力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跨境电商短训班、派遣教师参加跨境电商专题进修、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教师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与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相匹配的教学科研团队。
2.培养专业内专职创新创业教师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胜任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教学。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不能单纯地交给创新创业课或公共课教师担任,而应立足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根据兴趣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养和教学分工,在专业内培养若干专职创新创业教师,重点负责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施、学生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
表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拓展能力课程体系
3.组建兼职创业导师团队
可聘请跨境电商企业专家、新型外贸企业专家和外贸行业成功创业企业家组建兼职导师团队。通过承担专业内创新创业实训教学、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将外贸行业前沿资讯、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技能和创新理念及创业经验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全面提升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1.“三段递进”教学模式设计
本研究遵循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情特点设计了“三阶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针对专业大一新生开展创新精神培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注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灌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为进阶第二阶段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主要是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类课程的教学及实施,主要在第三、四学期开展,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职业技能、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为第三阶段创业就业夯实专业基础;第三阶段主要是拓展能力类课程教学实施和创业实践的开展,主要在第五、六学期,通过此阶段的教学实施,帮助学生拓展跨专业知识结构,立足专业开展创业实践,并通过就业效果和创业实践检验三段递进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及专创融合目标完成度。
2.“双课堂+双平台”教学模式融合推进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参照。本文结合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践,提出“双课堂+双平台”教学模式。双课堂指的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双平台指的是网络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13]。
(1)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室授课,主要是针对通识课程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可以有效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运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第二课堂主要是课外实践,通过“互联网+贸易综合技能”等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等创业竞赛以及校内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和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互为补充。
(2)双平台教学。受限于团队创新创业师资实力,而网上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供选择,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部分创新创业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可引入优质网络课程,实施网络平台教学。网络平台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跨学科知识学习门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第一课堂教学场地受限、时间固定、内容单一等局限性,满足学生多元化、差异化知识需求,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跨学科学习。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操作类课程较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跨境电商实训室、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产业园区于一体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践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及创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
3.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学生返校时间推迟,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部署下各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借此契机,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一批优质的网络资源课,加上从市场上购买的线上课程,组建网络课程资源库,从而更好地助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现。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践探索,首先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从两者关系角度分析了专创融合的逻辑起点;接着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在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三个现实层面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必然性和应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师资队伍深度融合和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现路径。
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给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创新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满足跨境电商产业和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是一项重大命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实现路径和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