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假古董”到“新中式”

2021-05-29林雨璇

百花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

林雨璇

摘 要: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性产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的审美需求与文化习俗,因此为人们所追求购买。我国的红木家具产业受“京作”“苏作”“广作”以及“仙作”这四大红木家具传统流派的地理位置因素影响,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广东与福建。“仙作”作为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以其款式典雅、用料考究、结构严谨等特点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作为地方性特色产业,仙游的红木家具从2014年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的产业调整阶段。本文从设计的再构建与古典家具文化传承入手,讨论仙游红木家具产业沉积已久的弊端以及关于如何实现产业转型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红木家具;传统文化再构建;产业转型;“仙作”

一、仙游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与特点

仙游红木产业区作为中国近些年崛起的红木产业区,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高端红木家具市场份额,从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制作基地。“仙作”家具最早起源于唐代,在清末就已远近闻名。直到2000年至2005年期间,仙游的红木产业主要还是由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组成。因为大部分还是以匠人代代相传的朴素传承作为经营手段,没有成立企业的概念,且红木家具的价值与审美还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所以在当时,“仙作”的红木家具产业的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依旧处于“萌芽”的阶段。

2006年,仙游县成功在北京举办了“仙作”家具展览会,被授予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这一称号,在第二年成功注册了“仙作”商标,从此,仙游正式踏上国内红木家具市场的舞台。当时,仙游的红木产业依靠从国外收购进大量的高端原材料,在红木原材料价格因各种原因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完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生产乃至物流运输、质量检测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全国红木家具市场中脱颖而出。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低迷,仙游近千家中小企业难以继续支撑而关闭,仙游的红木产业遭到重创。次年,仙游成立古典工艺家具协会,政府开始关注如何促进红木行业规范以及如何健康发展。在政府扶持下,仙游开始建设红木产业园区,形成了现在的“一街四走廊,两园四个区”的产业聚集区。2010至2011年期间,度過了金融危机的萧条期,经济回暖,仙游的红木家具产业处于稳步上升发展阶段。这种发展在2013年仙游举办的首届中国(仙游)中式家居文化高峰论坛暨红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览会后达到了高潮。2013年国际贸易公约的重新修订使红木原材料价格不断升高,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仙游红木家具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个层级企业发展。至此,仙游的红木家具业达到高峰。但在之后的2014年至今,仙游红木家具市场再没有出现过这种盛况,甚至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

二、仙游红木家具业发展中的利与弊

从前文可知,仙游红木产业的第一次资金积累是由于在红木价格大幅升高前收购了大批高端原材料,炒作“资源短缺”信息,在产业的区域集中优势下,利用加工供货式经营模式,完成了产业的快速扩张和不容小觑的市场份额占比。但完全以原材料为核心驱动的产业是难以达到长期发展的。原材料加上地域的优势虽然使得仙游吸引了各种客户前来采购或定制,但是产品设计、销售形式乃至获得利润的方式都非常单一。仙游的红木家具产品基本以雕工繁复的仿古家具为主,这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拥有了大量可支配的财富但生活审美还没有跟上生活质量的脚步时,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欲望促成了产业生产大量装饰性高、成套成组的实木家具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尤其以装饰极尽华丽以彰显权力与财富的形式——追求高价原料加上高价雕工的形式为首,虽然根据现代家居需求,做了一些简化或是吉祥纹样图案替换、规格调整之类的工作,但总体沿袭的还是极其传统的设计款式,没有跳出传统与仿古的形式,其针对的是将红木家具用作收藏、投资甚至炫耀的资本的顾客。同时,红木作为一种价格昂贵但没有相对标准的鉴定系统的原材料,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不单是投资者为之狂热,各种假冒伪劣也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仅给整体行业造成声誉上的损失,也进一步地缩减了红木家具的潜在客户群体。

在销售模式上,仙游本身的产业园模式以及规模所带动的一系列包括从宣传到物流的产业链已经相对完整,但当地企业依靠着产业链经营,也导致了品牌的自身营销手段滞后,企业觉得没有必要也不能根据当前的市场变化在经营模式上做出改变。当社会环境转变时,这种单一的产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客户群体的变化,红木材料不再是大部分人们选择中式家具的第一要素。“仙作”最有竞争力的原材料加工优势不再,产品与市场的背离更加致使产业的运营不顺利。

虽然现在红木家具的市场需求还没有扩大的趋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审美取向。虽然仿古的款式也是从传统古典家具而来,但因一味地追求显示材料的珍贵以及批量生产的便利,摒弃传统家具常用的榫卯设计,最终就只剩下了笨重又无法分解拆卸的整体与因各种镂空起伏而难以清洁的雕花。近三十年来,红木家具市场不断以“仿古”来引导消费,但只为了批量制作压低成本,或是被快餐式的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所谓仿古,渐渐已经不能够吸引消费者,甚至可以说是与消费者和当前的市场需求背离。长此以往,造成了市场上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和消费的疲乏。不能够贴近生活和市场的产品注定是要被淘汰的,相对于整套仿古传统家具所带来的不便,人们现在推崇的是以经过设计再构建的新中式家居所引领的,更加实用以及美观的生活方式。

三、从“假古董”到“新中式”,寻求转换才能真正解困

(一)“假古董”因何而“假”

当代中国家具市场中的仿古家具,虽然从取材到工艺都尽力模拟古典家具的制式,但其实生产者所能做到的工作只能算是复制甚至代工。这种以快速扩张为前提的生产,只留下了传统红木家具的“形”,而失去了文化生活的“意”,成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倾轧下的一个薄薄的影子。以明式家具为例,虽然同样用料精贵,雕工细腻,但工匠在制作之前,除了单一功能的使用,同时还考虑到了使用空间以及可能改变的有弹性的使用方式,结合传统的榫卯工艺,把工巧和实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深度的审美和多层次的生活体验对每一件家具进行推敲、构建。中国传统家具除了本身使用时“器”的概念,还包含了审美上“视”的体验,精神层面上“道”的理念,还有流传至今的中华文化中“礼”的内涵等。仅针对材料和式样上的传承,却不能深入探索理解传统家具的历史文化及内涵,没有对于传统家具文化的吸收和思考,这样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谈不上复兴和继承,只是快餐式市场下为追逐利益而产生的“假古董”。

(二)“新中式”又以何为“新”

关于新中式风格在家具中的应用,新中式从来不是单纯的一套简约化红木雕花座椅配上坐垫,而应该是一套完整的对于日常生活中关于“视”与“用”的审美需求,以及对消费者追求的传统文人文化生活方式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再阐述。从历史上家具的发展可以看出,某一时期的家具设计与当时环境下的社会形态、民族文化、审美意识、语言符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原始社会的“席地而坐”习惯一直影响着中国家具的发展,直到汉代,由于经济的富足以及胡汉各方文化的融合,才渐渐显示出对于垂足而坐这一形式的推崇,而到了隋唐五代,经济更进一步发展,文化上兼收并蓄,此时的家具形制相比之前,造型与制式也愈发硕大且华丽。

而当代关于传统家具的审美意识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味复古或盲从西化。许多当代的设计所依据的审美标准都以西方作为主轴,但寄托于西方审美的东方设计是关于“视觉”的设计,而在东方的审美体系里,家具不是一件单一的功能件或装饰件,而是承担起整个环境中人与时、事、物的联结作用,以及对空间氛围的营造,其中根据不同情况改变的模块间的配合,都是由家具完成的。用家具来表达东方文化生活环境中的审美文化及内涵,这是我们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应当继承发扬的思路,而在这基础上,再反观现状,吸取新知,结合观察当下社会生活产生的体悟,才能成就形神兼备的“新中式”。

没有经过思考的一味复制仿古固然不可取,但在转向新中式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只考虑到“形”而忽略对“境”的思考,也是“仙作”企业们在设计与生产前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市场大环境下,关于“仙作”转型道路的若干思考

(一)做以人为本的新中式设计

不管是传统还是创新,中式设计一直围绕的主题都应该是人。只有以人为主视角,对人们感受到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再到实用感受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才能分析出当前人们真正的需求。市场同质化程度的加深,反映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的需求并不是“仙作”的设计者和生产者重视的因素,但家具作为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气氛的器物,实用是它必需但不是唯一的目的。现代人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对于家具的选择和需求有了更多层面的考虑: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渴望以及其所产生的新需求的机能整合、与新材料的结合等。当捧起“仙作”这一品牌的原料优势不复存在,同时消费群体的锐减使得整个市场岌岌可危,“仙作”应抛开从前获得的短暂成功,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品牌加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以永久发展的真实价值。

(二)让营销不再仅以产品为中心

不仅是仙游,各大红木家具产业集中区,都免不了将不同主题制式的家具进行“混搭”,以拼凑来满足一个家庭内所能够想到的各种需求。不论是实体线下还是电子商务,单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手段,所表现的是一件被分离割裂出来的器物,一不小心就会淹没在大数据的浪潮中。一件家具,只有在与它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下,在所有模块共同营造的空间场景中,消费者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的恰到好处和与整个环境的相得益彰。

单一产品的营销模式所能产生的吸引力越来越有限,在当代生活中,实用不再是生活方式的唯一解,传递包含着美、文化、哲理的生活方式,表现传统和现代交流下生活中创意的趣味,才能够满足未来家具市场的需求。

(三)“仙作”品牌的塑造

仙作”作为从明清时期就闻名全国的红木家具制造品牌,对品牌的塑造仅仅停留于产地区的概括描述,虽然“仙作”作为注册商标受到法律保护,但产业的发达带来的不仅仅是声誉与利润,还有难以管制的各类仿冒问题。在消费者疲于同质化产品和品牌的今天,品牌的塑造也是“仙作”当下需要注意的要点,不仅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或是加大营销力度,更应通过有计划地向社会与市场传播“仙作”本身的产品以及特征调性,提升品牌的公众评价,构建以品牌为标准的审美体系,在原有的品牌形象基础上,进行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完成对“仙作”这一品牌的塑造。

五、结 论

明清家具以它的哲学内涵以及精美工艺闻名于世界,源于唐代的“仙作”家具,在經历了各种起伏后走到了今天,但物换星移,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变化使传统家具的闪光点无法在现在的生活中熠熠生辉。“仙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许多传统工艺在这个时代下所要面临的挑战: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焕发新生,东方审美又如何在西方审美为主流引导的环境下,开辟出新的道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只是把从前的生活方式原样照搬进现在的生活中,经过几十年回溯这个时境下的生活美学,或许只有毫无进步抑或是一片空白。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美学发展到当下,我们要坚持的,是来自传统美学中的道德哲理、文化内涵、生活品位,在坚持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当代环境下更为合适的新文化和新思想,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追求既具有人文精神,又能够改变生活、改变时代的设计。

(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翁健敏,易建锋,郑良琳,等.新常态下地方特色产业的转型路径:以福建省莆田市“仙作”红木家具产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5(12):43-47.

[2] 周旭,孙书冬,王文峰,等.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红木家具产业内部战略环境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17,28(02):51-54.

[3] 吴兵兵.新常态下我国红木家具行业的转型路径研究:以福建“仙作”红木家具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03):48-53.

[4] 林鹏,薛新元.“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批评研究[J].设计,2018(17):42-43.

[5] 彭亮,戴向东.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新趋势:回望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十七年[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4):9-15.

[6] 胡凡.仙游家具艺术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D].厦门:厦门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
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村减贫效果影响研究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以服务为宗旨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