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2021-05-28石丽建成立金燕杨帆

科教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石丽建 成立 金燕 杨帆

摘 要 基于现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严重的问题。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三三”培养模式,通过以案例化教学为基础的校内外实践能力培养闭环体系,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解决水利相关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at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is weak, and the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is seriously decoupled from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 College of Hydraul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three-three-three" training model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s.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professional degre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ode

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兼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和新实践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1]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出现,随着各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为各行业培养了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中也存在学术深度不够,专业学习泛于表面,职业技能训练不够,实践能力差强人意等问题。[2-3]目前,国内高校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4]

1 实践能力提升培养模式构建基本思路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分度不高、导师对学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学院以创新培养模式、拓展实践基地、满足行业需求等为思路,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1依托优势学科,创新培养模式

依托扬州大学水利工程优势学科平台,立足国家和地方水利行业需求,产学研相协同,不断的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校外导师协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论文,产、学、用三方位结合培养新型水利人才。

1.2拓展实践基地,构建实践体系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寻求优质的水利工程单位或者水利管理部门长期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扩充校外导师队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3依托行业需求,精准就业定位

针对行业需求,找准定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成长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时代水利人才。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三三”培养模式

第一个三是“1+1+1”培养方式,即三年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年课程教学,第二年生产实践,第三年学位论文,使学生在校期间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工程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

第二个三是导师“三协同”机制,即要求聘请的校外导师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协同校内导师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协同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协同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使研究内容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形成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三个模块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个三是“产、学、用”三方联合培养模式,即通过生产实践单位、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三者相结合,联合培养新时期水利人才。

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体措施

根据“三三三”培养模型,将课程学习、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有机结合,将案例教学反哺理论学习,通过生产实践提高论文质量,形成研究生闭环培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策支持

学院理论联系实际,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系列资助政策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1)完善、规范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以产学研为抓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三三三”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完善该培养模式下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2)进一步规范系列资助政策。针对学生的资助进一步规范了已出台的系列政策,让报考我院的碩士生学习无后顾之忧。

3.2 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关键,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导师队伍建设同时,不断加强外聘导师队伍建设,特别青年教师导师队伍建设;采取学校教授推荐,教授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审核的办法。目前已拥有一支26人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校内导师注重发挥各专业领域的特长,注重提高服务效益,强调服务质量,明确要求校内导师树立个人品牌,不做“杂家”要做专家。

3.3 基地遴选

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遴选了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作为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遴选标准上,重点突出企业的规模、科研能力、带教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尤其重视企业在某项技术上的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3.4 案例教学

研究生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环节,即先由实践基地提出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理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将这些案例做成案例库,反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的学习。目前,在授课过程中已引入南水北调工程、全国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引江济淮等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工程实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思路,提升创新能力。

3.5 严控学位论文质量

依据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同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同时加强论文内审与盲审工作,严控论文质量。

4 初步成效及思考

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三三”新型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使得扬州大学水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满足了国家和地方高层次实践型人才需求。扬州大学与江苏省重点水利企业合作不断加深,共建有研究生工作站23个。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获得创新设计大赛、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专业型)等荣誉。近几年水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及就业的总体情况一直处于本校前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学院拟从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和健全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通讯作者:成立

参考文献

[1] 曹雷,才德昊.全过程与系统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87-91.

[2] 廖湘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74-79.

[3] 师文庆,熊正烨,赖学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对策——以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4):134-136.

[4] 阎凤桥,李欣,杨钋,等.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9-16.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