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分析
2021-05-28蔡力
蔡力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进而分析日后将环境教育自然、有效地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渗透;有效举措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KBL2019384)的研究成果。
所谓环境教育,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加入生态环保活动中[1]。小学音乐课堂属于校园内实施艺术教育的核心场所,有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首先,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可以赋予小学生更加深刻和多元的情感、美感体验,使他们愿意在平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并思考如何予以美化和改造[2]。
其次,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可以增强小学生對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促使他们自觉上网研究或询问教师,获得环境保护方面更多的知识,明白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最后,教师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角发生改变,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感受音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审美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的来说,音乐课堂是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的重要平台,环境教育是近年来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二者交互结合可以为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及优质的教育理念,使音乐课堂的影响更深刻[3]。
二、音乐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发掘环境教育的契机
教师看到教室垃圾堆积过多时,就可以为学生阐述一些公共场合乱丢垃圾的现象,同时播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歌曲,随后再询问学生听完歌曲后的感受,让他们回答哪里是我们的家,哪里有我们热爱的家园。通过实际教学前的环保类音乐欣赏,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反省,领悟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自觉树立起环保意识,爱护教室内外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保护我们的家园[4]。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课程中有许多赞叹自然风光的音乐作品,如《小雨沙沙》《草原放牧》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通过音乐旋律体验美好的生态景致,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想要留住美丽的自然空间,必须积极地保护环境。
(三)合理设计课堂练习环节
小学音乐课堂练习环节设置的目标,不仅包括巩固已学内容,还要教会学生自觉履行环保责任[5]。例如,《少先队植树造林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樱桃树,苹果树,一排排来一行行,到处是绿叶,到处是花香,城市和村庄像花园一样”。通过对这部分歌词的多次朗读和跟唱,小学生可以明白歌词的含义,知道环保的现实意义,愿意通过栽种小树、不践踏草坪等行为来践行环保理念,萌生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对绿色美景的向往之情,这便是现代小学环境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四)开展相应的课后实践活动
尽管当前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的环保类歌曲,但是有些环保歌曲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环境教育的深入性发展需求[6]。所以,教师还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丰富环境教育内容,让小学生在学好音乐知识的同时,形成更加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环保心愿,并制作班级的绿色宣言板报,或者各式各样的护绿标语,如“爱护环境,不随意攀折花木”“保持清洁,禁止吐痰和随意丢垃圾”等。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好地爱护身边的绿色生态。
三、环境教育有效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举措
(一)深入分析教材,融入环境教育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经过酸雨、沙尘暴、雾霾等诸多自然灾害后,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环境教育离不开学校和教师,因此,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在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不使学生徒增压力的前提下,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适当地融入环境教育内容,促进音乐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
第一,灵活使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对不同事物的认知依赖于直观感受。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各式各样的插图,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加大对歌词的分析力度,强化学生的环保理念。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有限,而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唱有关歌曲,明白歌词表达的深刻内涵。教师教学环保类歌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理念。例如,在教学“青蛙唱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歌词,让学生明白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因此我们要保护青蛙。这样,小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演唱歌曲,还可以明白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二)将课堂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加强环境教育
首先,教师根据音乐学科的特征和生活实际,设计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进行环保知识渗透,如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和合唱编创、小品和话剧模仿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环保知识视野。例如,在教学歌曲《希望的田野上》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结合不同小组的特征编排一些有趣的环保主题节目,如表现动物生活状况的舞蹈、涉及自然协调性的音乐剧和小品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锻炼自身的表演和合作能力,养成环保习惯。
其次,教师筛选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歌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师要确保选择的音乐作品可以反映出自然生态的美丽和神奇,有助于小学生认识和热爱大自然,从而为后续环境教育的渗透做好必要的过渡准备工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轻快、旋律优美,且和环保相契合的歌曲作品,如《森林火车》等,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领悟环保的现实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杜绝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
(三)重视演唱,渗透環境教育
每首歌曲都有其特有的唱法,演唱者也能在原有唱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学生可以在多样的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与众不同。例如,在教学《青蛙唱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唱”,男生唱“老青蛙”,女生唱“小青蛙”。教师也可以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些青蛙动作的图片,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形态和动作配合演唱。这样,学生既能对青蛙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又能感受到青蛙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及它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音乐演唱是学生情感的抒发,演唱中的歌词、节奏和旋律能够改变人的情感,环境教育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现在,小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适当转换课堂环境,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听鸟、牛、羊的叫声,听风、雨、雷的声音,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尝试与动物沟通。有的学生喜欢动物,有的学生喜欢花草树木,有的学生喜欢某种天气,无论动植物还是自然环境,都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可以引入音乐演唱中,为音乐作品增添色彩。教师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使其对音乐课有更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如让学生思考大自然需要哪些保护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这些环保课题的研究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契合,能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音乐素养与意识,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重大事业,小学音乐教师应持续完善自我、革新教育理念,多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环保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中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配合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将环境教育自然且深入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晓芸.关于少年儿童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2,29(13):77-85.
陈红蕊.浅谈环境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5,29(15):140-144.
卢冰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读写算,2018,38(33):104-111.
潘佳旖.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北方音乐,2020(09):141-142.
郑雪梅.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52+54.
林吉.着眼育才实施绿色教育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成才之路,20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