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道的全媒体突围

2021-05-28王晓东

人大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闻性政治性全国人大常委会

王晓东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的重要方式。做好这项会议报道,对于展现人大作为、提升人大形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政治性、程序性、专业性极强,对其报道的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加之播出时长和体例的限制,传统电视报道往往采取新闻通稿配画面的形式,聚焦在会议程序、审议内容之上,缺乏对普通民众的吸引力,也很难引发情感共鸣。

进入全媒体传播时代,传播渠道极大拓展,阅读移动化、碎片化趋势明显,如何在确保电视报道政治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打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道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人大履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2020年12月22日至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时政在做好电视报道的基础上,打通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推出了融合海报、街采、记者出镜、现场音频、专家采访、数据动图等元素的复合型报道,取得了优异的传播成绩。基于此次报道实践,本文在思考传统电视报道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道突围的实现路径。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电视报道的现状与不足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电视报道,通常采用新闻通稿配画面的形式制作,文稿以会议程序、审议结果为主,表达严谨,可谓字字千钧;画面则拍摄规整,遵循严格的镜头组接表达规律;同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传递出极强的政治性、权威性。但也正因如此,和普通观众距离远、贴近性差,吸引力不足。

1.鲜活的审议现场报道缺失

通常情况下,两月召开一次的常委会会议,除了举行全体会议之外,还要召开分组会议。分组审议中重大的、有分歧的问题,还要再举行联组会议进行集中审议。分组会议的特点在于人数少,发言不受时间限制,因而现场交流充分、讨论热烈,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委员之间还会爆发激烈争论。这些鲜活的审议现场、对不同意见的热烈讨论,正是对委员们履职行权的生动见证,体现着人大工作的严谨性和民生情怀,也是民众关切的热点和焦点。然而限于播出时长和体例的要求,电视新闻无法对审议现场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民主激辩展开报道。但这些恰恰是民众关心和迫切想了解的信息,是最能提高民众对人大工作认可度、美誉度,激发民众参政议政的有效报道力量。

2.对会议主题的挖掘和拓展不足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案事关国计民生,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重大影响。然而普通民众却并不关心常委会会议报道。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电视报道对会议主题的深度挖掘和拓展不足,重会议程序、表决结果的权威发布,轻审议过程和社会影响的深度解读,对议题议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更是鲜有涉及。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民众对常委会会议报道并不积极的态度。

3.报道同质化、程式化

出于政治性、权威性的考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电视报道有着成熟且稳定的模式,难免给人同质化、程式化之感。会议在何时、何地举行,何人出席、何人主持,听取什么情况、审议什么议案、表决通过什么法律等几乎是每次报道的模式遵循。以出席人员为画面呈现的单一视频报道,也缺乏图文视音频复合型报道的声情并茂,镜头组接有着严格的表达遵循,创新空间也相对有限。

二、全媒体突围的路径选择:政治性与新闻性相统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电视报道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重要性、显著性、真实性之外,时效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也是构成新闻价值、体现新闻性的重要属性。增强常委会会议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立足政治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更需要在时效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实现政治性和新闻性相统一。

1.传统电视和新媒体报道组合发力

围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时政先后推出了16篇报道。其中在《新闻联播》播发8篇电视新闻,涵盖此次会议的全部议程和表决结果:三次全体会、一次委员长会议、一次联组会、一次委員长与列席代表座谈、一场宪法宣誓仪式和一篇主席令,奠定了整体报道的政治性、权威性;在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直播连线2场,均是在会议刚刚结束,时政记者就出镜直播报道会议情况,并采访与会委员代表,实现了电视端报道的信息及时、完整、权威;此外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6篇复合型报道,央视新闻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同步转发。这些报道在时效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夫,弥补了会议报道的新闻性不足,实现了全媒体传播突围。

2.时效为先,重大消息权威首发占领舆论传播制高点

2020年12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决定。其中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最为民众关注,也是民众最希望第一时间获知信息的内容。总台央视一改会议报道在《新闻联播》首播的惯例,在移动端率先发稿。

刑法修正案(十一)一经表决通过,15:10,就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全网首发快讯《12岁!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聚焦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12岁”“再调整”为关键词,对公众最关心的个别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设计海报进行图像化呈现。央视新闻微博同步发稿,话题#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阅读量达到9.3亿,成功占领舆论传播制高点。

同样,当2021年两会召开时间的决定表决通过,15:59,快讯《明年“两会”召开时间来了》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再一次全网首发,央视新闻微博、抖音账号同步推送,#2021两会召开时间#话题阅读1.5亿,抖音点赞14.6万。

3.立法现场和会议主题挖掘为要,实现人大工作和民众生活的紧密相连

2020年12月22日上午,当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时,《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审议进行时》就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率先播发。报道以图文视频复合的形式呈现,融合了街采、数据图示、专家电话采访等内容,对会议主题深度挖掘。有老百姓对身边浪费现象的观感体会,有我国餐饮浪费触目惊心的总体数据,还有专家对反食品浪费立法必要性的解读。整个报道就食品浪费这一主题深挖,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让普通民众对人大立法工作的严谨性、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知。

12月24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进入分组审议。《反食品浪费,听听立法者怎么说?》推出,将报道视角对准立法现场。作品设计制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会场座位解析图”,编入提示钟等会场细节,揭秘“你不知道的国家立法现场”;聚焦分组审议现场的热烈讨论,将委员们针对“厨余垃圾处理费该不该收”“这些食品浪费‘痛点怎么破”“如何给公务用餐戴好‘紧箍咒”等话题的发言录音,设计为“一句话要点图示+音频条”形态,提升阅读体验、点听意愿。作品还引入民众对反食品浪费立法建议的街采,发布公开征求意见链接,呼吁民众踊跃建言。整个作品,向上揭秘国家立法现场,展现了法律出台的幕后历程,体现人大立法的严肃性、规范性;向下又跟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实现了天线和地线的有效连接。

4.创新表达方式,增强趣味性,吸引民众关注

如何破解程式化的會议报道?2020年12月23日上午推出的短视频《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来了》给出了一种解决之道。从餐饮商超等大众消费场所切入,通过镜头场景的巧妙转换,引出食品浪费问题严重的话题和对此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自然而然带领观众进入人大立法现场,语态轻松、亲和力强,通过精巧设计、轻量表达将人大工作和民众生活紧密相连起来。3分9秒的短视频,仅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的阅读量就达到39万,实现了非重大题材融合产品的高水平传播。当晚,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也将其引入电视大屏播出,推动时政资源充分共享,大小屏融合传播。

同样,对于2020年12月26日闭幕会上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央视时政推出的《速览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及修改的罪名是……》给出了另一种创新报道方式。记者首次在常委会会议现场出镜报道,概览式讲述修正案情况,随后对13条新增条文、34条修改条文进行条目式梳理,层次分明、要点明晰,同时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权威阐释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要义——实现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平衡。这样有现场、有内容、有解读的报道,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投放后,阅读量达到34万,成为此次会议报道的又一亮点。

三、结语与展望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赋予神圣权力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生动见证,会议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线索。如何开掘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这一新闻富矿,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报道中坚持政治性和新闻性的相统一。

仔细考察央视时政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16篇报道可以发现,电视新闻表达严谨、字字千钧,成为政治性和权威性的压舱石;新媒体报道时效为先、立足立法现场和主题挖掘,融合图文海报、街采出镜等视音频元素,创新表达、亲和力强、新闻性十足,成为人大工作和民众生活的连通器。总体上看,16篇报道呈现出以《新闻联播》电视报道为主干,新媒体报道为破局先锋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实现了对会议报道缺乏吸引力的初步突围。

但是报道中对立法现场民主激辩的展现,仅以音频的形式平静呈现,缺乏力度;对委员参会前的履职故事也还未曾涉及;6篇新媒体报道也缺乏明确的品牌名称,在资讯泛滥的全媒体传播时代,很难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未来,在坚持时效为先、现场和主题挖掘为要、不断创新表达的成功报道经验的同时,更需大力度展现立法现场,将报道视野扩展到委员的履职故事,更加注重报道的品牌化建设,也许是进一步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道的又一方向。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性政治性全国人大常委会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重磅官宣!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附重点解读)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