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堂问题为载体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

2021-05-28陈洋斌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注意事项初中历史

陈洋斌

摘 要:文章立足于初中历史教育实践,以课堂提问为切入点,依次分析与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意义、原则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于以课堂问题为载体,在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带动学生历史思维及其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意义;原则;注意事项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不容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提问工作,想方设法提升与保障课堂提问的效益及其质量,期望借助课堂提问带动学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在长期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收获颇多,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文章仅结合笔者自身的初中历史教育实践,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意义、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见解的阐述。

一、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意义

就当前实践来看,于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科学、恰当的提问存在着如下突出的意义与价值。

(一)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能在一定的事物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然而,若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是一味地讲、一味地进行知识的阐述,却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更多时候像“看客”“听客”一般未能全身心地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上,导致最终的历史学习效率不容乐观。但若是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进行提问,便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维持在历史课堂上。这是因为在聆听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体在参与、在融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集中地,注意力是停留在课堂上的。这便充分表明了科学的课堂提问对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推动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价值。

(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有学生一方获益,对于教师来讲也是一个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有力途径。具体来讲,在学生针对特定的主题做出回答之后,假设是对的,这代表了学生对这一问题背后所蕴含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而若是学生回答错了,则表明其在理解知识及其内容上尚存在短板,有着未突破的内容及其障碍。对此,教师就要下意识地引起注意,要从学生所给出的答案中分析导致其回答错误所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想方设法予以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可以说,在课堂问题的帮助下,教师能更为清晰地明确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与情况,而这显然也便为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施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便是科学的课堂提问对于教师成长来讲所具有的突出意义。

二、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面向学生进行提问并不是贸然的,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以最大限度上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质量及其效益,进而让其切实發挥出预期的作用。

(一)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后者只能是浪费时间与精力,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问题,再以问题为依据,面向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才能以课堂提问为载体,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这节知识时,初中历史不能向学生设置“墨子、孔子、孟子等人,谁的思想更厉害”这类“营养价值”并不高的问题,而可以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代表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等。这样一来,问题的设置在紧扣“百家争鸣”这节历史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推动学生有条理地串联起相关知识点进行历史的探索。当学生在积极梳理的过程中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几大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各自主张之后,关于“百家争鸣”这节历史知识的认知自然也会得到极大的优化与深刻。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所具有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由易及难进行提问

任何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即由易及难、由简单到复杂。同理,人们的思维状态也呈现上述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们总是容易理解较为浅显的、简单的知识点,对于较抽象、复杂知识点则存在着极大的难度,需要较长时间的缓冲加以理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向学生进行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时,不能猛然面向学生抛出难度过大的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回答问题的畏惧感与排斥感,当学生感觉到了压力,其思考与回答问题的热情也不复存在,又何谈以问题为驱动带领着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初中历史教师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即率先设置难度稍小一些的问题,带领着学生的思维向着一定层次发展,以此为前提,再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有计划地纵向延伸,这对于学生逐渐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历史学习效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历史知识点时,涉及“焚书坑儒”这一内容,对此,教师不宜直接向学生抛出问题“焚书坑儒的危害是什么”,相反,可以从“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入手,带领着学生的思维延伸,去认识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思想以及文化上加强秦王朝专制统治的一种方法”,待到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再顺势提出“焚书坑儒的做法带来了哪些危害”这一问题,使得学生去思考、去分析焚书坑儒烧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摧残了以书为载体呈现出的文化,束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焚书坑儒”这一残暴做法的实质及其危害便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由易及难进行提问对于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所发挥出的意义显而易见。

(三)面向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提问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注意事项初中历史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