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分析

2021-05-28汤飞凤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汤飞凤

摘 要: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方程式和实验,且有机化学知识点繁多。若一味让学生强行记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若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结合理论知识来学习有机化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乐趣,也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有机化学;核心素养

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共有586份,问卷中各题目的答案数据如下:第1题“你喜欢学习有机化学吗?”“喜欢”和“不喜欢”分别为52.18%、47.82%;第2题“你认为有机化学难学吗?”难和不难各为55.32%、44.68%;第3题“你最喜欢教师在课堂上讲哪方面的内容?”,在a. 生活方面 b. 社会热点问题 c. 理论知识 d. 有机化学的应用方面知识。四个选项分别为30.12%、20.20%、5.89%、43.79%;第4题“你喜欢做实验吗?”88.32%选择“喜欢”只有11.68%选择“不喜欢”;第5题“你认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用处大吗?”95.36%认为有用;第6题“你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有哪些方法?”5.33%选多看课本,12.47%选“多背方程式”,33.87%选择“多做题”,48.33%选“从身边的有机物中寻找有机化学的性质”;第7题“你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最大的用途是什么?”四个选项“a. 考试得高分 b.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c.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帮助人们更好地去生活 d. 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环境保护问题,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分别为20.12%、22.19%、25.32%、32.37%;第8题“你希望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授课中多用什么方法?”的四个选项“a. 图片展示和视频展示 b. 反应原理的解释 c. 联系实际生活中介绍有机物和性质 d. 通过实验或者其他方法展示有机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分别为23.12%、2.13%、26.16%、48.59%。

从数据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喜欢有机化学的学生人数大于不喜欢的;2. 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机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农业、高科技领域息息相关的学科;3. 学生能认识到光靠理论知识的背、记是不能学好化学的;4. 学生迫切地想要教师在授课时多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多学习有机化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被有机物包围着,有机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不只可以从天然有机物中获取,比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天然橡胶等;还有许多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比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尤其是近几年有关医药、健康、材料等方面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更是频繁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之中。由此可见,有机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在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方面提出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要求。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對于教学的意义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因此,教学中应创设真实情境(如不同应用情境中燃料的选择,化工生产路线的选择等),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实际情境中引入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并提出与真实情境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事实的解释或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活动,认识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应用。在化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科学制订具体可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 情境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一)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导入效果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内容较选修模块简单,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的应用的融合。因此,在甲烷的教学设计中关注了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苏教版化学2专题3《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关于甲烷的教学中,以家里常用的天然气为情境,从“西气东输”的源头“气”字出发,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甲烷。从现有能源产量和开发新能源角度出发,通过视频介绍神奇的“可燃冰”,牢牢锁住学生的好奇心。关于甲烷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也是从天然气的燃烧这一情境自然导入,衔接自然。

学生在学习过甲烷的基础上,掌握了烃、饱和烃的概念,也知道了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在甲烷的教学中通过模型的搭建帮助学生基本建立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的体系,在乙烯的教学中继续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模型搭建及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强化这两种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苏教版化学2专题3中,关于乙烯的教学是从一根“香蕉”引发的案件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成熟的香蕉可以释放乙烯气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乙烯的存在,而不仅仅只是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的概念。如何让香蕉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不腐烂,这一情境中问题的提出,也能自然而然地引发乙烯的化学性质的教学。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