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2021-05-28张金祥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数学教学小学

张金祥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探究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逐步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实践。但是从现实的教学效果来看,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自主探究模式在课堂上更好的应用,也为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甚至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有所影响。所以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也使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实现了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学改革措施缺乏实际效果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等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上存在不足或者是对新教学理念的应用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做到切实的掌握,使得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流于形式。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时间无法做到有效把控,问题探究不分难易以及交流缺乏平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展示的舞台,也无法跟上课堂探究的进度。其次,学生学习基础以及能力上的差别越发明显。由于教师对于个性化教学方式缺乏正确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无法保证课堂学习机会的均衡化。基于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实现自主探究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探究与改革。

二、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自主探究的意义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之下,对于小学的数学学科教学而言,除了学科知识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之外,还对小学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主要的数学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的養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能力的强化都需要借助于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来实现。小学生只有在摆脱教师单方面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逐步摆脱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角色的依赖,进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强化成为可能。除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也是实现小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完善的有效途径。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开展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综合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式,同时也是实现小学生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途径,更是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意识与能力强化的重要方法。

三、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创设进行自主探究导入

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兴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主要依据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要开展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课堂,其首要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课堂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的培养与建立,而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则是提高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积极性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最主要的是利用好课堂导入的环节,通过情境创设以及游戏活动等手段来激发小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来说,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有效导入方式。教师在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可以结合核心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生活应用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同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在情境中可以结合小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或者是视频片段来讲解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地起到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这种以应用型情境作为导入的形式还能够与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衔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知识内容设计趣味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所以教师在学习新知识内容的课堂上可以借助旧知识的复习来进行导入。而在其形式上可以选择知识竞答游戏或者是其他趣味性较强的小组合作游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知识导入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课堂氛围的创设准备,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游戏形式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二)采用小组模式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在采用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利用课堂导入的环节为自主探究活动做好学生学习态度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以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际上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自主探究教学来说,其小组划分与设计的理念与当前普遍应用的差异性教学的理念有所区别,也与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理念不同。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实现彼此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能力等方面的互助互补,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小组划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班级内学生的观察结果,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数学学习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等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与部分。其次,教师就可以依据均衡性的原则将属于不同部分的学生分别安排到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较强或者较弱的学生,也有学习积极性较强和不高的学生。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每一个小组在自主探究能力上的均衡,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机会的均衡化。而在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借助于课堂活动以及探究任务来引导学生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设计自主探究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知识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教材知识框架总结的任务,并且引导学生将这一任务交由小组中学习能力不强,基础较弱但是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来完成。完成这一任务可以帮助这一类型学生打好基础,理清知识的逻辑框架,同时也能够避免消耗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探究分数出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环节中,教师则主要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同时由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主导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也能够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强化。所以科学的分组是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数学教学小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