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策划-建筑”全过程设计方法探索
——以上海市老港镇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为例
2021-05-28邹海燕ZOUHaiyanQUZhang
■ 邹海燕 ZOU Haiyan 屈 张 QU Zhang
1 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乡村地区发展振兴指明了方向。多项政策出台,鼓励利用农村闲置用地和设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老托幼服务等重点项目,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实现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上海成为国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养老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缓解的重大民生问题[1]。而乡村地区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观念更为保守,养老服务发展相对城市更为滞后。当前,上海实施了“9073”的养老格局,其中,居家养老比例占90%。乡村地区的居家养老主要依靠子女亲朋,而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进一步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村庄日益空心化、老龄化[2],乡村居家养老正在由子女照护为主转变为老人自给自足为主[3],实质上,乡村地区的养老更需要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来保障。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人的养老需求也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收入水平老人的养老需求均存在差异性。而目前大多数上海郊区乡镇养老机构、为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和服务项目简单,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不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且缺少成熟的运营管理,导致服务水平不高、设施使用效率低下[4]。
相关研究认为,需要结合老年人口的结构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虑设施的选址、配置的规模效益和服务的辐射范围建设居家养老设施[5]。养老设施的设计要重视空间和功能配置,满足服务和管理需求等[6-7]。须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3]。在乡村地区可以发展互助养老,以村庄为单位,将低龄老年人组织起来,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照料,获得一定的服务补贴[8]。这些研究均为本项目提供了宝贵基础。
据此,本文以上海市老港镇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项目为例,提出并探索了加强前期建筑策划研究,开展“规划-策划-建筑”全过程设计的方法,以实现养老设施在功能、形式和运营三方面的有效统一,切实发挥满足乡村养老需求的作用。
2 大河村乡村养老的主要问题与规划策略
大河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南部,毗邻东海,村域面积4.3km2,共1451 户,户籍人口3446 人。村庄生态环境较佳,江南水乡风貌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2019 年,因其雪菜种植加工、种猪培育、蔬菜瓜果生产等特色农业发展突出,被纳入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图1)。
图1 大河村区位图和用地现状图
据调研,当前村庄老龄化较为严重,60 岁以上老龄人口1170 人,约占全村人口34%,且有不少高龄、独居和残障老人(70 岁以上455 人,80 岁以上195 人,残疾老人111 人,独居老人215 人),养老需求较大。村内养老服务设施包括7个睦邻点(一种村民自发的社区非正式组织形态)和1 个老年活动室,主要供老人日常交往和娱乐,不提供照护和医疗服务。距离村庄约1km 的老港镇区有1 所敬老院(公营)、1 所养护院(民营)以及1 处综合助餐点(民营)(图2),但由于价格和设施环境等原因,村里老人基本不去使用。平时,镇政府和村委会定期提供如上门照护、收拾房屋、助浴理发等为老服务,但并不能满足老人日常使用需求。根据对现状村庄人口结构、家庭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未来村庄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养老需求也将不断扩大,而现状睦邻点、老年活动室、镇区养老设施的养老服务供给显然无法应对这一局面。
图2 大河村人口结构及现状养老设施调研
据此,《浦东新区老港镇大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2019)提出,近期利用闲置厂房用地,重点建设为老服务公寓,形成由镇级养老院、村级为老服务公寓、村组睦邻点构成的多级多点养老体系,创新乡村养老服务模式,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的发展策略(图3)。
图3 村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和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图
3 基于乡村居家养老需求的为老服务公寓策划
建筑策划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设计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调查资料,提炼出有逻辑的设计任务书,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提供指导。策划的作用在于提供更好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当前乡村振兴项目而言,不仅要考虑规划和政策,也要考虑乡村居民的利益。而策划的特点,就是促使设计师对建设目标的分析,从单一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有利于指导设计师提供更周全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服务,因而被认为是建筑设计之前的重要环节[9]。
研究团队首先详细调查了大河村老人的生活情况和养老意愿,结合乡村养老的发展规律预判,提出了以满足老人差异化的居家养老需求为目标,建设“医护-照料-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点的创新理念。进而通过对现状条件、规划要求、使用需求、设计目标等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建筑设计原则,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概念和合理的设计任务书。
具体来说,本次策划分为功能、形式、运营三个部分。
3.1 功能策划:“保基本、顾差异”的功能配置
功能策划主要考虑相关政策要求以及老人的使用需求。据调研,大河村老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集中在看病、无人陪伴和无事可做、日常家务和生活起居等方面,约占访谈老人总数的60%。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老人需求也不同,80 岁以下的老人对社会交往和活动的需求较高,80 岁以上的老人对适老性养老设施的需求与专业的护理需求较高;健康老人更需要日常交往和活动,身体不适或残障老人更需要日常照护和上门服务。
因此,为老服务公寓在遵循《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等政策对养老设施功能配置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兼顾不同年龄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收入水平等差异化需求,设置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板块,包括日间照护、短期托管、医疗看护、休闲活动等。
3.2 形式策划:体现“在地性”的建筑形式
形式策划主要包括场地和建筑两方面。
场地方面,主要考虑老人的活动习惯、活动内容、人群规模,设置应对不同天气状况的多样化场地类型。具体包括:①硬质铺地的室外小广场,供天气好时室外集体活动使用;②室外景观庭院,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供日常交流使用;③半室外空间,结合建筑设计中的外廊、平台等设置,可满足遮阳和避雨的需要。
建筑方面,首先考虑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流线和辅助功能的可达性。此外,需要重点设置老人无障碍设施,如楼梯、走廊和卫生间的扶手,注重防滑地面设计等,保障老人日常使用的安全和便捷。
3.3 运营策划:“专业运营+村民互助”的服务模式
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质的运营管理是发挥为老服务公寓作用、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目前,大河村乃至老港镇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缺少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服务人员。因此,为老服务公寓引入专业团队运营,这对为老服务公寓的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形式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专业团队运营,发展村民互助也是为老服务公寓的重要工作内容。据调研,大河村内约2/3 的老年夫妇不与子女同住,且有约两成的老人独居,很多老人都表示愿意参与为老服务公寓的工作,在帮助乡亲友邻、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物质收益。这种村民互助型养老形式,有助于建立多代际志愿服务体系,对于凝聚乡情、培养乡村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4 基于建筑策划的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策划,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将打造成为村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发挥整合政府、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枢纽作用。一方面,通过专业运营,提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另一方面,打造成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互助平台,满足老人自我发展、社会参与的需求。
4.1 功能方案
该项目主要设置4 大功能板块:生活服务、保健服务、公共活动、后勤保障等(图4)。其中,根据实际需求还设置了几项重要的创新功能:①为老餐厅和配套厨房,可同时容纳36~40 人用餐,也可为配送饭餐提供加热、加工等服务;②智慧健康小屋,这是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主要满足老人的日常体检和康复活动,未来可实现远程问诊;③为老公寓,可供老人日间休息,并实现中短期托管(图5、6)。此外,为方便老人使用,保障安全性,该项目加强了无障碍设计,除了安装电梯、无障碍坡道、安全扶手外,主要步行通道平坦防滑,方便轮椅通行,卫生间均为无障碍卫生间。
图4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功能设置
图5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平面图
4.2 形式方案
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在地性”。总体布局采用二层合院式,这种布局能够充分利用日照和环境景观,也创造了多种领域性的休憩空间(图7、8)。
结构上,该项目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养老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一是老港镇地处东海之滨,土质松软,易发生沉降;二是项目周边有较多民宅,基础施工的空间有限。对此,项目综合考虑安全性和工程投资因素,采用了混合基础进行施工,并对每一桩位进行优化计算,保障实施顺利。
建筑风格上,充分结合当地民居特色,整体为江南田园建筑白墙黛瓦的色调。近人尺度的构建采用木装饰板,风格亲切宜人。建筑材料采用当地常用的水泥、砖、机瓦等,节约造价。建筑局部使用浦东乡村地区传统且具有特色的几何图案装饰符号。此外,原厂房建筑是村庄小学校舍,设计师通过木纹重构了其具有历史感的外立面拱券,为村民保留了对于过去的记忆(图9、10)。
4.3 运营方案
服务形式上,通过与运营团队、镇政府、村委协商,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围绕“90+7”养老服务群体的服务模式,以为老服务公寓为基点,开展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发展互助养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
运营机制上,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在镇政府指导、管理和监督下,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对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进行统筹,同时,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养老、助老和社区服务的有效融合。目前,为老服务公寓已基本建成并开始运营(图11、表1)。
5 总结与建议
综上,本文以上海市老港镇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项目为例,探索了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策划-建筑”全过程设计方法,主要提出以下经验建议。
图6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室内设施
图7 为老服务公寓周边环境及设计总平面图
图8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改造前与设计效果图
图9 传统符号重构
图10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建设中期效果
图11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试运营
表1 大河村为老服务公寓项目列表
(1)乡村建设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尤其是土地指标的获取、项目建设管控等。目前,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把村庄规划定义为详细规划,是指导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乡村地区开发建设和管控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应。因而,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乡村地区各项开发建设,均要符合村庄规划的管控要求。在当前很多乡村地区尚未编制法定的村庄规划的情况下,更需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预先安排好各项设施建设所需的用地,避免违章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2)闲置资源增效利用的方式应符合村庄发展规律,保障村民利益。国家政策鼓励将闲置用地和设施用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旅游、康养及创意产业等符合村庄发展诉求的领域,为乡村资源再利用指明了方向。通过合理的设计,为闲置资源赋能、提高资源价值、植入创新功能,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3)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注重前期策划和运营,以保障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从上海已经开展的示范村创建工作来看,各示范村的环境风貌、设施建设、产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因缺乏前期策划和运营考虑而导致的设施空置情况[10]。因此,需要加强设施建设的前期策划研究,并积极与专业运营团队沟通,共同参与建筑策划、设计和建设,保障设施的功能设置、建筑形式和运营方案得到有效统一,从而切实发挥作用,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