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设计研究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1-05-28温乐娣WENLedi卢笑晗LUXiaohan司马蕾SIMALei
■ 温乐娣 WEN Ledi 卢笑晗 LU Xiaohan 司马蕾 SIMA Lei
1 研究背景
失智症,是认知功能逐步减退的综合性症候群,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老年失智症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1]。目前,我国的老年失智症患者已接近1000 万,预计到2050 年将会超过2000 万。失智症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我国对于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此类专门机构目前还较少。同时,相关研究显示,既有设施的空间环境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现阶段的发现,总结常见的设计方法与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国外对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较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早期研究主要采用环境心理学的方法,注重探讨设计要素对特定行为的影响[2]。例如:J.泽西尔等建立了初步的环境—行为模型[3],P.托波等建立了基于可供性理论的评估体系[4]……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基于国情借鉴并发展出了许多具体的设计方法。下文从失智症照护设施的空间组织、活动空间设置、室内氛围营造、景观设计、安全细节设计5 个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并在表1 中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归纳。
2.1 空间布局与组织
失智症患者在早期就会显现出空间定向障碍和认路能力的下降,并会因此经常判断不出自己的位置或忘记目的地,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或找不到返程的路。这表明强化老人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认路能力是其照护设施环境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设计目标。现有研究对于空间组织的探讨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空间布局、空间尺度、路线组织和空间功能安排。
(1)在空间布局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简洁的布局更利于老人建立对整体空间的认知,并能为老人提供安心感,而杂乱的环境会让失智老人感到不安[5]。但连菲等学者也强调,应避免带有机构特点的长走廊式空间布局,并可以适当增加内部路径的选择度,如采用点式或回字型平面。这种适当开放的布局,一方面,可以提高老人参与活动的积极度;另一方面,也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老人的异常行为,但各类空间的隔离与混合要根据老人的失智程度进行选择[6-8]。
(2)在空间尺度方面,护理单元应尽可能保持较小的规模,因为小规模的护理单元能提供居家化的氛围,并促进老人之间以及老人与护理员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便于管理[5][9-10]。H.韦贝克认为,小型护理单元中,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居住者自身特征(失智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障碍情况等)、其所在家庭的特征和设施的护理理念也是影响空间尺度选择的重要依据[11]。
(3)在路线组织方面,由于失智症会导致认路困难,因此,路径设计应尽量简洁直观,避免岔路,且最好形成环形路径。在每个岔路点,则应有定位标志以帮助认路,尤其是厕所和庭院的设计,应尽量提高视线的可达性;而与I 形或H 形的平面相比,L 形的平面则相对不易迷路[6][12]。此外,不少研究均指出,老人的漫游路线可以沿着内部庭院或中心活动空间展开,让老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环境,进而提高其方向认知能力[13-14]。同时,还可以适当设置活动空间的节点,或通过多段短循环游走路径将护理单元内存在关联性的多个活动场所串联起来,以提升老人对各类活动的参与度[7][9][15-16]。
表1 现有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设计研究概览表
(续表)
(4)在空间功能安排方面,许多研究指出,应加强居室与护理单元的活动室、餐厅之间的联系,相关的功能空间如餐厨空间和活动室宜相邻或接近设置,以利于加强直接的视线联系;同时,日常常用的空间位置要保持固定,以加强老人的空间记忆,也利于护理人员的服务和管理[7][13][17]。此外,失智老人的自我意识应得到尊重。为此,设施应为延续老人自理生活能力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且失智老人同样需要一定的私密空间以维护其自尊[9]。
2.2 活动空间的设置
对于失智老人来说,与社会的隔离、社交的减少会降低其自我认知度和存在感;而增进老人与身边朋友、来访家人及工作人员的交流,有助于减缓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身体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衰退,提高其生活品质。为此,照护设施的活动空间设置应该在尊重老人隐私的同时,积极创造其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包含了空间形态和活动内容两方面的设计策略。
(1)在空间形态上,赵益认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能够吸引并鼓励老人尽可能多地参与其中,为此,公共活动空间应既能提供有利于私人交往的小尺度私密空间,又能有足够进行较大型公共活动的空间[6]。李佳婧则认为,活动空间可达性对其使用率有较大影响,比如,当老人居室与活动空间在同一楼层时,其使用率会显著提高;在明亮安定的角落容易发生长时间交流和停留;丰富的环境元素,如座椅、植物、书报等,则往往能促使老人进行有意义的活动[18]。
(2)在活动内容方面,安圻和S.戴维斯都认为,应让失智老人参与到基本的生活劳作中,让老人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别人对其自我的肯定,从而促进他们保持尚存的各类机能。在活动中,应尽量减少挫败感以维护老人的尊严,例如:可以设置家庭式小厨房,让老人能在参与家务劳动的同时增加社交互动;此外,还可以设置艺术、音乐、舞蹈等专用活动空间,以激发老人的活动兴趣,甚至提供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和饲养宠物的场地,以吸引设施外的人前来,促进老人与外界的交流[7][19-20]。
2.3 室内氛围的营造
照护设施室内环境的尺度、布局以及细部设计等,应在保障老人安全、舒适和隐私的同时,尽量让其感受到亲切感和归属感,以满足老人从生理到心理层面的多样化需求[13]。而室内氛围的营造质量主要依托于室内物理环境、颜色搭配和材质选择、生活延续感等的设计。
(1)在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指出,要为失智症老人提供适宜、良性、积极的环境要素,例如,通过合理的光环境和热环境设计,让老人的各类感官都能够处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6][21]。同时,应考虑老人感官能力的退化,避免环境的设置不当和突然变化,如过大的声响、复杂的墙壁花纹、反光和眩光的墙地面、过大的镜面等,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6][14-15][22]。
(2)在颜色搭配和材质选择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情感化设计,用色彩编码系统,创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例如:通过不同色彩的房间门设计来提高空间的可认知度,用光影效果提示空间和时间的存在与变化;通过嵌入一些本地传统元素,唤起和强化与物理环境相联系的情感记忆[23-24];一些学者则进一步指出,可以使用柔和而温馨的暖色调装饰材料,选用一些较为传统的花纹图案,通过温馨的细部设计,让老人感觉舒适和放松[6][19][24-25]。
(3)而生活延续感的设计,指的是将难忘的人、物或事融入空间环境的设计中,通过唤醒记忆体验,让空间与个人产生情感交互。例如,将对老人而言重要的人、生活场景、生活物品、风俗文化等元素,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到室内环境中,也有学者称之为“怀旧疗法”[21][26]。此外,国内外学者均指出,可以通过对组织方式、空间尺度、材质颜色等要素的设计,来营造出“家”的氛围,从而让失智老人更容易对环境产生熟悉感。例如,国外的一些照护设施会提前与老人和家属沟通,尽量将机构内的居室布置得接近老人在家中的卧室,并将对老人有重大意义的物品带到居室内[13][15][22]。
2.4 疗愈景观的设计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直接走进自然还是在室内欣赏自然景观,都能对失智老人产生积极明显的康复与疗愈作用[27]。与自然接触产生的适度感官刺激能锻炼老人的自主控制能力,并有利于保持其对环境的熟悉度、认知度和方向感。基于上述目的,学者们从空间形态、空间组织和活动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失智症照护设施的景观设计要点。
(1)在空间形态方面,袁晓梅等指出,可以结合老人的病程阶段与不同障碍行为,有针对性地营造失智老人的康复花园,辅助其运动、认知和感知能力的改善,并促进老人形成主动健康的日常生活模式[28]。王亚南、舒平认为,面向庭院的玻璃廊道也可为老人提供无视线遮挡的景观,并鼓励老人独立外出探索[9]。S.戴维斯则强调,可达性强的入口、抬高的花坛、可视性强的庭院小径和座椅设置,都有利于鼓励老人自发进行户外活动,而清晰的铺地设计则有利于老人正确识别方向[20]。
(2)在空间组织方面,考虑到老人感官能力的下降,最好能设置门廊等过渡空间,让老人在进行室外活动时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同时,出于隐私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室外活动场地应适当地进行围合[7][15]。此外,雷静雯等人指出,公共活动空间也可直接朝向围合或半围合的室外景观,形成景观视野良好的公共空间;并可考虑设置室内的景观空间,方便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感受自然[16]。H.考克斯还强调,在封闭的室外区域中,应设计连续的环路以保证老人漫游的安全性,并可以在游走路径中设置停留和休息区,帮助老人将注意力从游走中适当转移出来[29]。
(3)在活动内容方面,许多研究表明,可以使用园艺疗法,例如,设置小型菜园,来鼓励老人自发参与种植活动,在通过自然的刺激延缓认知能力衰退的同时,也可使其减少环境压力。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景观环境中设置老幼共同活动的场所,以便开展亲子活动。而景观中的自然声景的营造也值得重视,柔和的自然声音能为失智老人提供感官刺激,帮助延缓病程的发展[26][30]。
2.5 细节安全性设计
随着失智老人认知能力的下降,会出现动作准确度低、反应速度降低等问题,并比一般老人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为此,其照护设施的环境,既要确保老人的安全,又要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老人的突发情况[9]。设施的安全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室内环境、室外环境、空间限定等细节方面。
(1)在室内环境方面,应充分考虑失智老人行动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无障碍设计,如:消除室内外高差、使用防滑地面、设置圆角扶手、对尖角进行软处理、注意取暖设施和厨房的用火安全、妥善保管药物和危险物品等[14][31]。
(2)在室外环境方面,许多学者指出,庭院的边缘应用密集灌木遮挡以防止老人走出,水体景观的边缘也需种植绿植进行适当阻拦;在老人漫游路径的设置上,要确保路径平整、防滑和低眩光,并安装扶手;在室外要避免使用轻质家具,以防止老人随意移动导致其他人被绊倒。同时,要确保护理人员的视线无死角,如有夜间活动的需求,则应合理设置照明,以防出现光环境的死角[9][15]。
(3)在空间限定方面,R.弗雷明和N.普兰达雷认为,如果需要将老人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来保障安全,应尽量采取不引人注目的围挡来加强老人对环境的控制感[10]。例如,可以通过景观绿化进行适当的视线遮挡,或使用软性的隔离,从而弱化机构的隔离感和封闭感,并减少空间限定对老人的精神刺激。
3 失智症照护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的失智症专属照护设施虽然出现较晚,但在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下发展迅速。除了遵循上述的环境设计方法,我国也应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完善专业照护设施的空间设置、为部分老人的居家看护进行空间改造、引入智能化设备等手段,打造面向未来的失智症照护环境。
3.1 完善照护设施的空间设置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失智症照护设施环境的研究,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此类病症认知的深化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例如,上述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面向于身体仍相对健康的失智症老人,而针对其所需的临终关怀环境的研究还很少[10],目前,我国的此类设施中也鲜有设置失智老人的临终关怀专属空间。但R.弗雷明等学者已经指出,临终关怀空间的舒适感对于失智症患者及其家人、护理人员都十分重要,而营造有利于进行感官互动、社交联系和精神接触的环境,能够有效地抚慰这些空间的使用者。相关的环境设计策略包括:提供支持患者继续使用其感官的环境,并对患者的听觉、嗅觉、触觉进行适当刺激;通过控制室内温湿度等方法,尽量减轻患者的身体压力;设置通往户外或自然的路径或在室内引入植物、花草和清新空气等自然元素;为患者提供更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保障患者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重视对其自尊的保护;允许护工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陪护,而不是只通过监控设备进行远程观察等[32]。
3.2 居家失智照护的空间改造
此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照护设施中的环境设计,而针对失智老人所需的住宅环境研究却很少。A.鲍维斯和A.道森指出,即使设计妥帖,照护设施的环境对于失智老人来说总是存在不利因素,除了需要适应大量的陌生事物和环境,照护设施通常也难以为失智老人提供足够的隐私空间,遑论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机会。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对失智老人,尤其是轻度失智的老人而言,最理想的仍是居住在有家人时刻陪伴与交流的家庭环境中[33]。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对前期失智老人进行适当的居家看护可减轻社会负担,也有利于延缓其病程的进展。虽然前文中用于照护设施的设计方法也可部分应用于住宅,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住宅的改造需求。为此,亟需基于国情,开展对于普通住宅的失智症照护适应性改造设计的研究,并探索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设计对策。同时,还可以结合我国正大力发展的社区养老服务,在家中设置失智老人状况的监测系统,并通过社区服务站进行远程监控,在家人无法照护的时间段内实时保护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减轻其家人的身心负担。
3.3 智能化设备的引入
随着科技进步,家居智能化的浪潮正在袭来,而我国处于这一潮流的风口浪尖,这也为丰富失智老人照护环境的设计手段带来了新契机。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将室内照明和温度稳定在老人习惯的范围内,提升环境的舒适性。而护理人员还可以利用智能健康监控系统,实时了解并记录老人的身体状态和活动情况,制定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和照护方案。赵博明阳更指出,通过融入智能技术,可以将环境改造至能够适当刺激失智老人意识的状态,减缓其失智速度,从而改善老人身体状况,增加幸福感,具体的刺激途径则包括了识别刺激、回忆往事、视觉刺激等[34]。例如,在居住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或智能屏幕技术,适当调整视觉环境,给予失智老人一定的刺激,促进其进行回忆和联想,锻炼脑功能。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良好的照护环境虽然不能治愈失智症,但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延缓病程发展,从而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目前,我国失智症照护设施的空间环境设计尚存在着机构感强、空间布局单一、舒适度差、安全性低等问题。但在解决、改善这些问题时也应注意,发达国家的经验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为相关领域研究者、设施策划与运营者、空间设计者,进一步讨论适合我国的失智老人照护环境设计方法提供参考,以便为众多的失智老人提供更具尊严和品质的生活环境,并促进我国失智症照护设施的专业化与人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