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米粒体滑囊炎MRI表现
2021-05-28杨维新韦金鼎曾宪春王荣品
杨维新,韦金鼎,夏 坤,曾宪春,王荣品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米粒体滑囊炎是罕见非特异性炎症,因其外形酷似米粒游离于滑膜腔内而得名,好发于四肢大关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常因关节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就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4例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41~53岁;其中2例因关节周围包块就诊,2例以关节疼痛就诊(表1);均接受MR检查,其中2例接受CT检查。
表1 4例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相关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1.5T超导MR扫描仪。嘱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关节专用线圈,以T1W及脂肪抑制T2W序列行轴位扫描,参数:T1WI,TR 540 ms,TE 12 ms;T2WI,TR 2 800 ms,TE 34 ms;层厚3 mm,层间距1 mm,FOV 120 mm×120 mm。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10年以上骨肌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由另1名主任医师阅片,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骨质破坏情况。
2 结果
2例患者(序号1、2)CT发现关节周围囊性低密度影(图1A),未见明显骨质破坏。4例MRI均清楚显示病灶范围,米粒体外形呈结节状、条状,大小不等,随机分布,T1WI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相比骨骼肌呈稍高信号(图1B、1C及表1);周围骨质未见异常,关节滑囊内见积液。MRI诊断3例(序号1、2、3)米粒体滑囊炎,误诊1例(序号4)为滑膜骨软骨瘤病。
全部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术中见病灶呈囊状膨胀性生长,囊腔内有白色颗粒样组织。术后病理:米粒体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部分胶原或纤维组织包裹(图1D)。
图1 患者男(序号1),47岁,腕关节米粒体滑囊炎 A.CT示尺桡骨远端-腕关节-掌侧曲肌肉腱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影; B.T1WI示米粒体呈弥漫分布等信号; C.脂肪抑制T2WI见米粒体呈稍低信号,相比骨骼肌呈稍高信号; D.病理图(HE,×40)
3 讨论
3.1 米粒体滑囊炎概述 米粒体滑囊炎病因尚不明确,多继发于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阴性
3.2 手术及病理 本组3例米粒体滑囊炎术前MRI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1例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序号4)术前误诊为滑膜骨软骨瘤病;术后病理见米粒体边缘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包绕,可能是其外观呈白色米粒样的原因。SIVALOGANATHA等[2]报道,光镜下观察,米粒体滑囊炎关节腔内见多发炎性游离体,中心为嗜酸性物质,周围有血浆和淋巴细胞浸润,外缘为纤维蛋白样物质。SUGANO等[7]发现米粒体滑囊炎病理组织中存在各种单核细胞及大量T细胞,表明米粒体的形成与慢性炎症有关;另有研究[3]在米粒体内发现钙化合物,提示慢性骨关节炎是促进米粒体形成的原因之一。
3.3 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米粒体滑囊炎具有重要价值。CT图像中米粒体通常不显影,故主要依靠MRI进行影像学诊断。因米粒体周围包裹丰富纤维蛋白,T1WI多呈等信号、抑脂T2WI呈稍低或等信号,而与肌肉组织相比T2WI则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均无明显强化,滑膜增厚时可见强化。既往研究[8]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观察1例米粒体滑囊炎,结果显示米粒体呈弥散受限。本组2例接受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囊性低密度影;4例均接受MR平扫,关节囊内见多发等T1WI、等/稍低T2WI病灶。
3.4 鉴别诊断 米粒体滑囊炎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痛风性关节炎,为尿酸盐沉积引发炎性反应,多见于第1跖趾关节,受累关节呈穿凿样骨质破坏,有痛风结晶形成、软组织肿胀等典型表现;随尿酸含量不同,痛风结晶在抑脂T2WI中呈低至中等混杂信号;②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多以关节进行性疼痛、肿胀、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滑膜广泛绒毛增生,部分绒毛融合成带有铁锈斑的结节,因铁为顺磁性物质,T1WI、脂肪抑制T2WI均为低信号;③滑膜骨软骨瘤病,因滑膜增厚表面形成软骨结节,多呈细小砂砾状;当滑膜软骨瘤病未钙化时,T1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滑膜骨软骨瘤钙化后X线、CT呈高密度,结合不同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综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米粒体滑囊炎主要病因。米粒体多见于四肢大关节滑囊内,其病理基础为多发炎性游离体;MRI典型特征为T1WI呈等信号、抑脂T2WI呈稍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呈稍高信号)。对于疑似米粒体滑囊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