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在中印边境冲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8钟金涛

情报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印军情报目标

钟金涛 周 辉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为准确预测和减少冲突中的不确定性,以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M.Clark)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提出了“以目标为中心(target-centric)”的情报分析方法。该方法旨在为情报界减少情报失误,并逐渐成为情报工作实践所遵循的新方向,形成了建设以统一、团结和协作为特征的一体化情报体系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印边境军事冲突为例,对该方法在军事冲突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评估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对其具体分析流程进行必要的完善。

1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概述

兰德公司的约翰·阿奎拉和大卫·朗菲尔德指出:“未来冲突更多的将是以网络而不是以层次体系进行,谁掌握了网络形式,谁就会获得重大优势。”[1]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正是为了建立这样一种网络。

1.1基本定义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中,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复杂目标是一个网络,包括结构、职能和流程及其动态的、非线性的演变过程[1];情报分析方法是在情报分析中,为了指导情报分析活动开展、解决分析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有效地满足情报需求,提高情报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预见性而采取的技巧性方法、成熟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的组织方法或流程[2];“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是构建以情报用户、情报工作者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目标网络,形成和运用“确定目标-问题分析-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进行预测”的情报分析流程进行分析的方法[3]。

1.2基本原理“以目标为中心”的目标网络[1](如图1,在罗伯特·克拉克“情报流程中以目标为中心的视角”中,作者认为,信息来源部分还应包括基础信息库和人工智能获取,而在目标网络体系中,搜集人员和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接收信息需求和分享信息建立直接联系)建立了一个可以实现以目标资源共享和实时动态参与的图景,所有参与者可以从目标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素,以指导和帮助工作,并不断利用自身优势补充和完善目标网络,以构建一个更加准确的目标情景。在整个目标网络中,情报分析人员创建并维持目标情景,掌握用户需求并将其转换为对信息的需求,接收新信息并将其纳入目标图景,然后提取可供行动使用的情报,确保情报满足用户需求。在具体的情报分析工作中,应科学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把斗争双方看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协同情报工作人员和情报用户,实现广泛参与和高度融合,在确保己方网络有效运行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反情报力量建设和反情报手段、措施发展及运用,以发现和攻击敌方网络节点或弱点及其脆弱的关联,使其网络瘫痪并失去效能。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中,情报用户是合作过程的组成部分,作为参与者无形中增加了情报产品的可行性。

图1 以目标为中心的目标网络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时,首先构建目标网络,而后利用“确定目标-问题分解-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进行预测”的情报分析流程[1](目标模型情报分析流程)进行分析。该方法注重完善情报分析逻辑过程,对情报分析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a.确定目标:准确界定需要分析的情报目标;b.问题分解:将情报目标转化为需要回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准确、详细地分解;c.建立模型:依据基础数据和掌握的情报建立一个目标模型;d.评估数据: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时效性;e.填充模型:把新情报实时纳入到模型中并进行分析、提炼;f.进行预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

作者梳理“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特点,完善和绘制目标模型情报分析流程图(如图2),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军事冲突预测研究。作者根据对该分析流程的研究,增加“细化目标”步骤,即将分解的问题细化成可供情报搜集人员搜集的目标,旨在完善、细化该情报分析流程。

图2 目标模型情报分析流程图

1.3主要特点珍珠港事件[4]和“9·11”恐怖袭击,美国之所以出现情报预测失误,原因主要有3个:a.情报工作人员因体制机制的问题造成不能共享信息;b.分析人员被思维模式所固定,不能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客观分析;c.用户不能根据情报采取行动[1]。因此,“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为情报搜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和情报用户构建了一种合作关系,让所有参与生产可靠情报的各方组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网络,并在目标网络中引导用户根据需求提出问题,帮助情报分析人员利用情报信息基础、对用户需求立即作出响应,并指导情报搜集人员设法迅速获取新的信息,以实现目标网络畅通、高效、可靠、科学运作,旨在减少情报失误,进行准确预测。

1.3.1 促进目标网络协调运作,实现信息交融共享 海量信息造成的信息过载、情报保障对象的特殊需求、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以及情报处理效率的极大提升,在客观上要求情报分析更加智能化、网络化、针对性和协作性。“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是网络化的、非线性的,促使所有情报活动参与者(情报用户、分析人员和搜集人员) 在情报活动中加强互动、增强协作、实现交融。在实施“以目标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中,组织情报资料收集、进行情报分析,所有的搜集人员和分析人员因目标牵引而进行配合、协作。他们利用各自的信息优势,共同完成目标网络的建立、补充、纠正和完善,并获得所需的信息反馈。在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目标网络和情报资源的整体合力,既满足了需求空白又弥补了信息空白,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了信息共享[5]。

1.3.2 辩证运用模型思维,确保分析科学有效 在评估证据和建立目标模型时,情报分析人员必须依据客观的评估因素,辨别证据是否是对手蓄意造成的[1],以此防范对手的拒止和欺骗行动。“以目标为中心”的分析方法构建和辩证运用了模型思维,确保了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目标网络中,模型的建立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性的原则,各分目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6]。假如个别分析人员因思维局限或对手拒止、欺骗行动的影响,得出了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分析结论,那么目标网络中的其他情报工作人员和情报用户将这一结论与掌握的情况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异常并提质疑,该结论将因异质现象被目标网络所排斥,从而倒逼该情报分析人员重新采取行动并形成准确的情报结论。

1.3.3 集中优势力量资源,驱动情报产品增效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情报处助理处长R.V.琼斯指出:“情报最好由能力最强、数量最少的那些人来完成”[1]。在目标网络体系中,聚集了具备各种能力素质的杰出情报分析人员,他们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协调技能以持续引导目标网络顺利运行。该目标网络几乎整合了所有的情报力量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实现了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使情报分析更为全面、客观、及时、准确。他们了解各类用户的特点、掌握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的技巧,以确保情报产品可理解、可信任、可采纳。

1.3.4 畅通利益相关方沟通,增强情报产品实效 目标网络体系下的模型填充要求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情报用户在内,都参与模型的建立、补充、完善,既向网络体系提出需求,也共享共建的模型。目标网络使各方建立起紧密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在共建的目标网络平台中,畅通沟通渠道,确保交融共享。此外,目标网络中情报用户的角色被重新定位,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情报服务对象或情报保障终端,更是情报产品的生产参与者,使得情报产品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程度大大提升,有效增强了情报产品的实效性[7]。

1.3.5 多方融入目标综合分析,提高预测准确性 毫无疑问,“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落脚点在情报产品,或为指挥员提供决策参考,或为重大事件的发展趋势提供预测,或为可能出现的重大威胁提供预警。由于有了目标网络体系的协调运作,各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参与与深度融合,使得目标网络体系注重目标的趋同和趋异现象,从而在运用分析流程进行综合分析时,注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运用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对待分析结论的谨慎态度,进而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因情报分析对抗的尖锐性、尖端性,加之环境、对手、技术的变化,情报分析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失误不可能完全消除”[8]。

2 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分析方法研判中印边境态势

2020年5月6日,印度边防军人悍然对我加勒万河谷地区发动军事挑衅,从而引发6月15日军事冲突,此后在我中印边境方向动作频繁,使得边境局势异常紧张。本文尝试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对中印边境爆发军事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展开分析。

2.1创建目标网络分析人员创建并维持目标情景,所有关注目标的参与者从目标情景中提取所需要素并贡献掌握的资源,通过互动、协作构建和完善目标网络。分析人员作为管理者和其他参与者传递信息的枢纽运营整个目标网络,所有参与者共享关于目标的信息,不仅更能清楚信息中存在的缺口,也更能理解与目标相关的重要问题,从而确保整个团队为产品负责。

2.2确定任务目标决策层或指挥员需要知晓当面印军的真实意图和具体动态,从而对我方力量部署进行调整。因此,情报机构需要根据指挥员的决策需求分析出印军是否会对中印边境地区有进一步的军事武装挑衅行动。在构建的目标网络体系中,决策层不单是提出需求,他们还要与情报工作者共同面对所要求解的情报问题,最终与情报工作者一同确定情报任务目标。此步的重点是情报目标的确定必须是在决策层与情报工作者双方高效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决策层要尽可能准确、详尽地描述它的任务要求,而情报工作者也必须准确地理解了这种要求,正确的理解确保了目标选择的针对性,决策层的参与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情报产品的适用性。

2.3进行问题分解、细化目标进行问题分解这一步骤运用了“从战略到任务”的方法,将已经确定好的任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需要回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全面、精确、详细地分解和逐级细化,最终形成可供情报搜集人员容易进行信息搜集的小目标,依据小目标建立目标模型(如图3所示)。

在这需要确保目标模型选择的科学性,以保证后续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情报工作人员也要关注各目标层级之间的关联,因为目标从战略到任务的分解流程是复杂的,复杂流程的决定性因素总是多元的,且相互联系[1],其科学性与否,同样决定分析是否正确。

图3 中印军事武装冲突可行性目标模型图

2.4建立目标模型情报机构会同决策层在确定任务目标后对问题进行分解,确定最小可行性目标后,以此建立目标模型。

与发动军事武装挑衅行动有关的因素很多,比如冲突导火索、双方集群化部队集结、撤离冲突地区居民、双方国内舆论升级、国内民粹主义为主导、后勤和战略支援物资大规模准备、国内矛盾和国际矛盾深化等(如图3所示)。情报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甚至包括更多的相关因素,而本文从证据搜集和分析实际情况的角度,仅从后勤补给和舆论宣传两个方面来评估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发动局部军事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以此建立目标模型。在建立目标模型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评估因素的选择和确定要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原则。

2.4.1 评估后勤补给作为模型指标的科学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孙子兵法》强调,“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9];恩格斯指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能成其为暴力”[10]。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更需要相对甚至绝对优势的后勤保障作为支撑,而后勤保障物资补给毋庸置疑与军事行动之间具有直接和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印边境高原高寒地区,防寒保暖物资和油料是部队有生力量生存和行动必不可少的保障物资。通过对该保障物资的筹集、储存、运输情况进行分析和推测印军军事冲突行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4.2 评估舆论宣传作为模型指标的科学性 1962年和1987年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前,印度的舆论宣传都对中印边境相关情况进行了大量针对性报道。印度在1962年之前持续性、试探性的非法占领中国领土后认为时机成熟,尼赫鲁通过媒体宣称要将中国人从边境地区赶出去,激发两国群情激愤,特别是印度一方民族主义空前高涨[11];1987年5月中印边境桑多洛河谷爆发军事武装冲突,两军调兵遣将大战即将到来之前,印度国内鹰派利用《每日时报》《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进行虚假报道、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制造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西方媒体也在纷纷预测第二次中印战争会在何时爆发[12]。又如,2003年英美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控制媒体大肆报道萨达姆制造和储存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危险性,布什总统也在2003年1月28日的国情咨文中宣称:“萨达姆·侯赛因拥有核武器或大量的化学和生物武器。”[13]可见,美英两国政府在战争前夕利用舆论宣传虚假报道并着重强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性,最终借此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从印度发动1962年和1987年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事例中不难得出,战前评估舆论宣传对预测战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将后勤补给和舆论宣传作为分析评估的两个因素具备科学性与客观性,所以建立如图3、图4、图5所示的目标模型[1]。

图4 后勤补给子目标模型

2.5评估数据,填充模型,分析研判根据上述可行性子目标模型,情报工作者选择适用于目标指标的相关事实和数据填充模型并融入信息库。搜集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信息搜集,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以判断其来源的可靠性。情报分析人员需要在目标模型中积累数据、建立数据关系,对来自搜集人员、信息库、决策层等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信息的来源和背景,评估信息的相关性、可信性和可推断力,并将其纳入目标模型。最后,根据多方确定的事实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做出准确、可靠和有效的推理(包含假设、评估、结论或预测)[1]。

从后勤补给角度出发,表1(本表系作者根据印度媒体对外宣传报道搜集整理。受文章篇幅所限,表中仅显示其中3份报道的内容作为示例)为作者查阅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印军对中印边境地区防寒保暖物资的筹措和供中印边境一线部队取暖、车辆用油的储备及运输情况的报道,从中提取出印军在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的准备情况。在随机抽取的60份报道中,有39份针对中印边境军事冲突准备大量的油料,占65%,有31份涉及部队防寒保暖物资筹备和运输,占51.67%。同时,作者利用开源信息,对印军可能为预定作战区域提供空中、陆地运输支援的机场、铁路、公路的相关动向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得出印军利用公路和空中手段加强对峙部队后勤物资保障。此外,作者通过联系一线任务部队,了解当面印军一线部队防寒被装使用情况、油料运输保障情况、取暖用煤数量动态变化、食品供应补给情况,从而掌握印军军事武装冲突中后勤物资使用情况。综合分析掌握的印军情况可知:印军已经在积极准备一场针对中印边境的可能的局部军事武装冲突。不过,随着1月24日第九次军长级会谈结束,双方就实控线地区脱离接触问题交换意见,两国军队于2月10日开始脱离接触,局势得到缓解,但是印方并没有实际撤军,需要继续对其后勤补给实施跟踪。

表1 印军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后勤补给动态跟踪表

表2 印军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舆论宣传动态跟踪表

从舆论宣传角度出发,表2(本表系作者根据印度媒体对外宣传报道搜集整理。受文章篇幅所限,表中仅显示其中3份报道的内容作为示例)为作者查阅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印度主流媒体对中印边境冲突相关事件的跟踪报道,在132份随机抽取的报道中有93份报道针对中国,占70.45%,主要集中在2020年7、8、9、10四个月。印度媒体歪曲事实、虚假报道中国入侵印度、侵犯印度领土,挑起国内民众反华情绪和民粹主义盛行,致使印度国内发生打砸、抵制中国商品的行为。此外,印度总理通过媒体发表全国讲话,声称不会让士兵白死,并授予前线决断权。因此,印度媒体的报道反映了印度高层尤其是军方高层针对中印边境问题的强硬态度,旨在利用疫情肆掠、民粹主流盛行的复杂情况煽动民情,为实现军事武装冲突提供舆论准备。同时,印度媒体的报道也侧面反映出印军对中印边境军事武装冲突正在做积极准备,如果印方对国内媒体舆论和民粹主义情绪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让双方加快走向战争。然而,随着双方已经进行第10轮军长级会谈(2月20日,中印两国指挥官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进行会谈),两国正在就对峙地区的脱离接触做出积极努力,中印边境局势动向将会随着相关协议的落实和生效而改变,需要继续对其舆论宣传进行跟踪。

2.6得出结论、进行预测并提供反馈根据对印军大量油料、防寒物资筹备、运输、储存动向和印度主流媒体报道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结合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协议及落实情况,概括总结得出综合结论: 从印军角度出发,综合后勤补给和舆论宣传两方面的考察,印军显然在积极筹备发动一次针对中印边境的军事武装冲突。而随着谈判的深入和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开始逐渐脱离接触,但是相关对峙部队和武器装备并没有实际撤离,下步动向将根据会谈协议的落实情况而定,需要继续对建立的目标模型进行填充、完善和分析。情报人员将得出的结论向指挥员反馈,以供其决策参考。

3 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负责构建和维护目标网络体系的情报分析人员必须是能力素质全面且岗位相对稳定的情报专业人员作为目标网络体系的核心,情报分析人员既要负责构建和维持目标网络顺畅、协调、有效运行,又要接收指挥员/决策者的情报需求并提供产品反馈,既要为行动用户提供指导行动的情报并接收需求和新信息,又要为情报搜集人员下达信息搜集指令并接收新信息,因此情报分析人员不只是单纯的只负责情报产品的生产,目标网络体系的功能需求、职能使命的任务需求和对接工作的协调能力需求更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综合的能力素质,以及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以确保目标网络体系运行的稳定性、连续性。

3.2目标模型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如图2所示,目标模型不是指挥员或者情报分析人员头脑中的概念模型,而是根据指挥员的决策需求,经过对任务目标进行问题分解和细化,最终确定的最小可行性目标,因此它必须是确定性的、直观的、具有直接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型。同时,与目标模型对应的各种关系应当是已知的和被清晰说明的(如图3所示),因为目标分解过程中的关联性同样影响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3目标网络体系必须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可靠的数据链作支撑各类信息的流通流转、侦察终端信号的传输、不同信息格式的数据转换、海量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庞大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提取,都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计算、筛选、处理、储存能力,还要以可靠的、安全的、高效的数据链路作支撑。因此,目标网络体系的顺畅、高效运作,不仅取决于人的因素,还必须依靠强大的硬件系统。

3.4必须确保安全保密与信息共享取得平衡“以目标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在构建目标网络的基础上确保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情报界必须破除“信息共享”和“安全保密”之间长期积累且极其顽固的壁垒,寻求“信息共享”和“安全保密”良性共存之道。因此,必须妥善解决情报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消除情报界因过分注重保密而杜绝信息共享的弊端,防止过分强调信息安全保密而阻碍信息共享和情报工作的协作。

4 结 语

本文研究“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概括了该方法促成利益相关方构建、完善、畅通目标网络,以整合资源优势和运用模型思维,确保情报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等特点,完善了目标模型情报分析流程图,并将此流程图运用于军事冲突预测实际案例分析,体现了该方法在军事冲突预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运用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中,分析人员需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军事冲突问题是不断变化的连锁问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14],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二是目标网络体系中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难度极大,必须注重协调技巧和协调艺术,搞好协调、增强协作;三是制约军事冲突问题的诸多因素,比如政治斡旋等无法预料的后果,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认识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15],因此要进行实时跟踪;四是随着局势的发展,指挥员的关切将可能进行调整,情报工作者必须摒弃定势思维,客观搜集和分析证据,以确保情报产品预测的准确性。军事冲突的类型十分丰富,未来可通过大量实践对“以目标为中心”的分析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印军情报目标
情报
情报
情报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交接情报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