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的影响
2021-05-28赵巧荣
赵巧荣
山东省单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菏泽 274300
产痛是自然分娩者无法避免的疼痛不适感。数据统计显示[1],44%的产妇认为产痛难以忍受,甚至达到“痛不欲生”的程度。产痛不仅会增加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减慢宫口扩张,影响分娩顺利完成,而且会增加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是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3]。药物镇痛是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但该方式对麻醉技术要求较高,实施风险较大[4]。因此,临床更倾向于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球是产科常用的助产工具,被证实有利于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5]。仰卧位或半卧位是分娩传统体位,该体位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胎心胎位监测、阴道检查及接生,但该体位下骨盆较狭窄,可塑性受限,分娩阻力较大,会增加产妇的分娩疼痛感[6-7]。相关文献显示[8],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能提升产妇舒适度,缩短产程时间。另有文献显示[9],产妇采用自由体位有助于提高产妇参与分娩的积极性,增加分娩控制感,提升自然分娩信心。该研究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将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应用于90名初产妇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名。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27.18±3.2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05±0.86)周;体质指数25.32~32.10 kg/m2,平均(28.08±2.02)kg/m2。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7.51±3.1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2±0.71)周;体质指数25.17~31.35 kg/m2,平均(28.29±2.06)kg/m2。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足月单胎、初产妇;具有一定理解、沟通能力;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产妇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或胎位不正者;肢体功能障碍者;有孕期高危因素者;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史者;合并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者;使用催产素或分娩镇痛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半卧位或仰卧位待产,待宫口开至3 cm后送至产房,助产人员全程陪伴,定时监测产妇宫缩频率、强度及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予适当安抚及呼吸指导,直至顺利分娩。观察组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具体措施如下。
1.3.1 产前指导 助产前,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生产过程、各阶段特点、拉姆兹呼吸方法、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好处、优势;借助之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图片等形式详细讲解分娩球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进行动作示范;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疑问,产前指导时注意态度温和、言辞得体,取得产妇及家属认同、信任,增强分娩信心。
1.3.2 实施方法 待产妇宫口开至3 cm后送至产室,在第一产程鼓励产妇多活动,首先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分娩球,并由产妇自行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通常选择的体位有坐位、站立、趴位、蹲位、跪位。①坐位:将分娩球放在墙边,指导产妇双手抓住固定在墙上的扶手,骑坐在分娩球上,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上身直立,进行上下弹坐、旋转、左右摇摆等动作;②站立:指导产妇背靠墙站立,双手抓住扶手,左右摇摆髋关节,带动盆腔摇晃,以利于胎头下降;③趴位:将分娩球放于床上,产妇站在床旁,双手抱住分娩球,身体前倾趴在分娩球上,利用腰部力量左右前后摇摆、旋转;④蹲位:将分娩球贴住墙壁放置,产妇双手抱球下蹲进行适当摇摆,在此过程中产妇肩胛骨与分娩球顶端保持水平;⑤跪位:将分娩球放于身体前方,产妇双膝跪于软垫上,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前倾,双手推球至最大限度,保持5~10 s后缓慢将球勾回,同时双手抱球进行前后左右摇摆。
1.3.3 注意事项 活动时间依据产妇实际情况而定,助产过程中,助产人员全程陪伴并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调节,密切监测产妇胎心、血压、宫缩频率、强度等,随时询问产妇感受,如有异常及时停止活动;与产妇保持沟通,给予产妇适当的指导及心理疏导,使产妇保持平稳心态,顺利完成分娩。
1.4 观察指标
①产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进行评价:在纸上画一条10 cm的线,两端分别计为0、10分,分别表示无痛、剧痛。患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在直线上标出位置,评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母婴结局:包括剖宫产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采用容积法联合称重法计算;新生儿1 min Apgar满分10分,7~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为重度窒息。③分娩控制感:采用分娩控制量表(LAS)[11]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2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1~7分代表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总分29~203分,得分越高代表分娩控制感越好。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部一致性为0.91~0.98。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痛程度及分娩控制感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控制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痛程度及分娩控制感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产痛程度及分娩控制感比较[(±s),分]
?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母婴结局比较(±s)
表3 两组产妇母婴结局比较(±s)
?
3 讨论
自然分娩过程中受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负性情绪等因素影响,产妇常伴有严重的产痛。产痛一方面会增加产妇需氧量,由于肺部长期处于过度通气状态,机体氧利用率下降,产妇更易感到疲惫,导致产程延长,分娩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产痛引起产妇中枢神经紊乱,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造成宫缩乏力,延长分娩时间,增加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中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干预的观察组初产妇疼痛评分、产程时间较实施常规半卧位或仰卧位待产的对照组初产妇明显缩短。该文中观察组产妇VAS评分、总产程时间分别为(3.18±0.53)分,(296.35±62.18)min,优于对照组的(7.69±0.74)分,(428.14±73.52)分(P<0.05)。王秀梅等[12]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60例初产妇产痛评分、产程时间分别为(6.13±1.65)分、(451.43±136.76)min,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8.45±1.26)分、(523.50±129.18)min(P<0.05),均可看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有助于减轻初产妇产痛,缩短产程。原因可能为:①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焦虑心理是导致产痛难以忍受的重要原因。观察组助产实施前,护理人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耐心沟通,详细讲解助产方法、动作要领等内容,实施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指导及心理疏导,改善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增强了分娩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②在宫缩期间借助分娩球进行坐位运动能放松骨盆肌肉,加强盆底肌群弹性、耐力,促进宫口扩张;直立、趴位运动可促进胎儿重心下降,并引起宫颈反射性扩张,缩短产程;蹲位能增大骨盆直径,利于胎头衔接及下降;跪位能加强四肢肌力,有助于胎儿获取最佳衔接姿势。总之,通过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使盆底肌肉彻底放松,骨骼与盆底间形状发生持续变化,进而促使胎儿顺利进入产道,会因神经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加强了规律性宫缩,缩短产程。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14.44%、30.00%;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175.26±15.18)mL、(241.52±18.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凌云[13]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常规护理初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98%、33.33%,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187.6±64.1)mL、(206.2±7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原因可能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能避免长时间传统体位对腹部主动脉的压迫,而且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自由体位能保证胎儿在宫内血供充足供应,降低了胎儿吸入羊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产程缩短,降低了剖宫产发生率。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分娩控制感评分(191.36±4.85)分优于对照组(126.17±9.42)分(P<0.05)。罗玉珍[14]研究结果显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护理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71.44±18.25)分优于常规护理(125.10±16.26)分(P<0.05)。可见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有助于增加初产妇分娩控制感。原因可能为在助产过程中,产妇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自己认为最舒适的体位,医护人员全程陪伴并提供指导及支持,使产妇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因此主动配合助产干预;另一方面,借助分娩球进行体位自由变化,能减宫缩造成的产痛及不适感,进而更加积极控制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初产妇产痛,提高分娩控制感,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