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

2021-05-28周元亮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浅表性电切术尿道

周元亮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山东聊城 252500

膀胱肿瘤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以浅表性膀胱肿瘤居多,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占膀胱肿瘤6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疗手段。相比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该术式造成的创伤较小,可避免腹壁种植危险,但对于恶性肿瘤还是存在较复杂的生物学行为[2-3]。膀胱肿瘤治疗的难度在于容易复发,一直以来是临床较重视的问题。医学资料显示[4],将化疗药物采取膀胱灌注的方式能降低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率,但药物选择不同呈现出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5]。故该文将该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2例。参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45.7±2.8)岁。试验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45.2±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浅表性膀胱肿瘤诊断标准;②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医院伦理委员会。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伴有严重脏器衰竭;③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经尿道电切术,具体措施:取平卧位实施连续硬脊膜外麻醉,肿瘤较小可直接切除蒂部瘤体;肿瘤较大需用电切襻充分切除浅肌层瘤体。患者肿瘤是多发性瘤体则需要从小到大一次切除,然后以肿瘤基部为核心从中五基部切到肌层。患者肿瘤距输尿管开口较近则需要对基底部组织利用瘤体电切原理实施电极汽化,特殊情况下可将输尿管口一并切除。留置F 20气囊导尿管。试验组将30 mg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10930105)溶于40 mL的0.9%生理盐水中灌入膀胱。参照组将4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1020504)溶于40 mL的0.9%生理盐水中灌入膀胱。两组灌注均为30 min/次,1次/周,共计8次,之后改为1次/月,直至满1年。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取2 mL外周血,通过ELISA法对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测定;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FGF及VEGF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p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pg/L]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浅表性膀胱肿瘤居多,传统型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大多数患者术后仍会复发,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6]。经尿道电切术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适用范围广、创伤小、复发率较低等,即便这样,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仍在20%左右,部分患者出现浸润转移的现象[7-8]。VEGF作用是诱导心血管形成,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物质,FGF分为a、b两种亚型能提升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促进血管形成[9-10]。现临床采取灌注化疗药物促进治疗效果,吡柔比星是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能诱导其凋亡,抗肿瘤活性强,能辅助膀胱电切术将残留的肿瘤细胞剿灭,同时能降低VEDF及FGF水平,抑制血管生产从而降低复发的可能性[11-13]。此外,吡柔比星不良反应较低,不会引发肝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等化疗反应,不良反应较小,是药物灌注最佳选择[14-15]。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参照组的80.95%(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参照组 的26.19%(P<0.05),aFGF为 (6.28±0.72)pg/L、bFGF为(7.24±0.95)pg/L、VEGF为(20.21±2.63)pg/L,低于参照组的 (11.25±1.12)、(12.83±1.49)、(31.85±3.95)pg/L(P<0.05)。韩超[16]研究区分46例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均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组实施吡柔比星灌注,对照组实施丝裂霉素灌注,对比两组患者VEGF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VEGF为(19.32±2.51)pg/L低于参照组的(32.83±4.24)pg/L(t=13.15,P=0.01)。得出结果与该文一致,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浅表性电切术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