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1-05-28■/
■ /
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以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如何落实“三全育人”方针、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高等教育中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然而新时期的大学生还存在着运动能力普遍不高、体育品德修养较低、体育意识缺乏等问题,所以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价值
(一)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程目标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体质素质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还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包含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优良的意志品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等,这些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符合的,因为体育课的实践性更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更受关注,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挥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完成公体课的课程目标。
(二)有效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对于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品德修养较低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有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强调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高校公共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公体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拼搏奋斗、团结合作、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三)助力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当今的大学生体育素养有所提升,然而体育素养整体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缺乏活力,只是一味的“就知识论知识,就技术论技术”,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时还会出现抵触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的现状,通过在公共体育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教师的积极导向作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助力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贯彻“三维一体”教学理念
该教学理念基础是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主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身体健康等方面开展教学,更深入到知识探究部分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技术理论、比赛规则的学习、探讨、运用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体育运动运动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最终思政素养的达成,不仅是使学生运动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得到拓展,而且能让学生习得更为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重要品质。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
表1 运动项目分类
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根据于素梅的运动需求理论将学校体育的运动项目分为了生存需求、生活需求、传承需求、审美需求、竞争需求、挑战需求6项需求,根据不同的分类,其包含的思政元素也是有差别的。生存需求一类的运动项目中蕴含了“生命教育”;生活需求一类的运动蕴含了健康生活、终身体育等思政教育元素;传承需要一类的运动则是重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审美需求运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竞争需求运动蕴含了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多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挑战需求一类的运动能给与学生超越自我的成就,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育人”目标
作为基础目标的三级目标侧重于让学生认识了解运动赛事规则、组织办法以及组织办法等理论知识,二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且运用课程中教师教授的技术要点以及对应的练习方式和保护帮助手段。核心目标是指学生在通过课程的身体练习和技能练习以及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
(四)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开放的教学环境,所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线上结合线下开展教学活动,线上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学文本资料的补充,通过线上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线下教学的开展主要包括了专业技术实践的学习、团队小组的研讨、比赛等等,线下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通过团队比赛和团队的研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优良品质。技术实践中通过示范和练习中掌握技术动作要点和保护帮助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过程,锤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五)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思政教育
高校公体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更多要通过隐性教学方式来传授给学生,在不同项目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适宜的教学方式,如学生在篮球课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对规则也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就可以进行小组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另外,当学生的理论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比如由学生自己担任教练或者裁判组织比赛和训练,这样能够高效的建立起学生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再者,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能力,进行小组间的互帮互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
除此之外,还要嵌入思政专题贯彻“课程思政”,体育课程的讲授,不能“就知识谈知识”、“就技能谈技能”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放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来思考。比如以“本课程与健康中国的联系”讨论主题,再通过问答、游戏、比赛等方式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样做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相关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实地调研、实验研究、专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消化教学内容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
三、思政教育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应用确定是检验教学成效的最直观手段,过去的高校公体课受陈旧的教学理念影响,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只是参考一定的考核成绩就下了定义,反而没有对自己进行的思政教育成效进行检验,将评价方法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要进行运动能力以及课堂行为的评价以外,更要参考学生的品德表现;对于教师的评价,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显示教师是否能够很好的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评价内容,这些评价方法的建立能够督促教师重视学生的德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结语
当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更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和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要贯彻“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育人”目标、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推动高校公体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