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基于华工双创基地

2021-05-28麦宁暄曾佳佳司徒炜麒华南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创创客导师

■王 媛 麦宁暄 曾佳佳 司徒炜麒 向 煌/华南理工大学

一、前言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本文在对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综合考虑高校双创基地人才培养机制并兼顾高校双创基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征,研究和构建出一个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特点,并且有助于加强双创基地内各主体间的联系并激活各主体的内部氛围,培养更多综合性的双创人才进入社会。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双创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双创基地整体组织模式。(2)双创基地具体机制。这两方面相互联系,双创基地的模式离不开具体机制,而具体的机制又依托于基地的整体模式。下面分别阐述:

(一)双创基地的组织模式研究

学者们阐述过众多类型的基地模式,本文选择五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加以阐述。

学者卢应涛(2018)论述了“为双创项目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创客团队采取虚拟公司的方式自主运营,高校双创基地各职能部门给予帮助,指导和建议。毕业后,学生们在双创基地的活动成果,既可以转化为实体公司,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学者杨艳等人(2013)提出“创新教育”模式,认为双创基地是双创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需要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再通过作业式模拟和应用型模拟等方式应用所学,之后在双创基地中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开始双创项目设计。范晓清等学者(2008)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阐述了“模拟运营”模式。在这种架构里,基地设有模拟的工商税务部门对项目进行管理,还有融资和风控部门协助学生。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模拟环境下体验创业,缺点在于模拟与真实不同,比如模拟工商部门无法实施罚款等措施,模拟税务部门也不能开具真实票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对外扩展。学者孙桂生、刘立国(2018)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描述了“双创基地企业化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创业导师团队和创业社团建立咨询公司,按非盈利组织的方式,负责双创基地的日常运营。此外,该双创基地注重创业导师制度,聘请优秀人才为项目导师,通过讲座与建议等方式参与项目。学者郑娜,周志军(2018)探索了“双实双创”基地的建设组织模式。所谓“双实双创”,是指基地具有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多项功能,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双实双创”基地建设。这一体系包括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社会化考试培养学生技能;联合专业教师打造创新教育平台。“双实双创”基地模式有助于学校开展双创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双创基地的重要制度与机制

为了构建完善的双创基地,除了选择合适的模式,还应根据需要,为基地增加一些重要机制,促进基地有效运作。国内文献总结了众多机制。

学者杨水利、吕祥(2020)提出了双创基地管理机制,他们认为双创基地需要完善教学管理,经费管理,学生管理和考核管理。学校需明确教学参与人员的责任,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双创基地的建设,分配工作负责人对学生分类管理,通过竞赛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项目,并对结果进行奖惩。学者克琴(2017)提出了双创竞赛机制,即双创基地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通过竞赛,可以发现项目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提高项目竞争力。学者席宁(2018)提出了融资服务机制,即双创基地可以设立部门为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渠道便利。比如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帮助创业者谋求更多天使投资。学者樊非等人(2017)提出创业服务机制,即双创基地可以建立一站式办公服务,协助学生办理工商登记、执照和税务等相关手续,并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学者李春宏(2014)提出要重视培育创业文化,他认为高校应依托双创基地开展讲座,沙龙等活动,培养注重创业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创业创新精神。学者王友明(2013)则提出创业教育机制,即创业基地应系统性开展创业培训,全方位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学者俞金波(2012)提出,在建设双创教育体系时,可以采用“双平台双层次”的模式进行建设。在这个模式中,两个平台是主要进行创业理论教育的教学平台和主要进行课程实验的实践平台,两个层次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层以及面向有创业能力的提升层。通过进行创业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学者齐朝阳(2017)提出了创业导师机制,他建议高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需要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导师,因此学校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种种鼓励措施使得校内老师更多地参与到创业导师队伍之中,另外,双创基地可以从外界聘请社会上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一起指导项目。学者卢应涛(2018)则提出信息平台机制,他认为双创项目需要人才,商务合作,融资等多方面信息。双创基地如果能将相关的信息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将降低学生的信息成本,促进项目发展。学者陈红春等人(2019)提出了校企合作机制并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意义。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是指高校和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帮助双创基地发展。具体包括项目合作,校企双导师制度,共建实验室等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起到拓展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竞赛质量等作用。

(三)文献述评

目前国内文献阐述了许多有成效的基地模式,总结了各优秀双创基地的组成机制。文献表明,目前全国高校的双创基地根据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大都具备一些相似机制,如产学研结合制度,创业导师制度等。这些模式和制度将为本文探讨比较完善的双创基地模式提供启发和重要参考。

三、案例: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的成功经验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为“华工双创基地”)成立,在2017年,国务院批准华工双创基地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2019年,华工双创基地成功入选高校类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0强。华工的双创基地位于大学城校区的A1教学楼架空层,以及位于五山校区的26号楼和31号楼,总计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其中,位于大学城校区的双创基地的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基地先后孵化项目超过300个,其中有100多个项目已经注册公司进入实际运营,获得风险投资项目近20个,总融资额近10亿元,单项融资金额4.5亿元,累计带动学生就业近千人,基地项目年营业总额达数亿元,上交利税数千万元。

通过“一校三区”双创生态圈,华工双创基地提供包括办公设备、办公场所、项目申报手续、双创项目工商证件执照注册、成员各类技能教育培训、专利权代理等多方面服务。华工双创基地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园区,成功申请了成果产业化扶持,搭建了着眼于双创项目全流程的项目孵化、转化链。为了增强学生的双创精神和能力,发掘培育优秀团队,基地通过整合学校、相关部门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大学生创客们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专业指导、场地设备等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理工大学和校友资源的优势,探索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并实行。华工致力于搭建一条完整的双创人才培养“生态链”,这将集人员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政策优惠、资金融通等各方面于一体。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发双创主体的活力,加速双创项目的孵化和培育、助推双创团队的成长,全面培养双创人才的技能和素养。

具体而言,华工双创基地为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以下支持: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华工双创基地正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为了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华工充分利用了“华工青年校友创业投资俱乐部”和“华工新三板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平台”:一是邀请校友以创业者的身份进驻到校内创业基地,以其丰富的创业经验,与孵化器中大学生创业团队交流沟通,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二是举办互访、创业沙龙、路演等多种线下活动,加强双创学生和校友间的交流,多方合作支持学生双创实践。

建设高水平的双创导师“一对一”指导队伍:分类建设创业导师队伍,对各类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的陪伴式创业辅导。为了推动创业导师机制的更好运行,华工计划出台一系列考核评价机制,对双创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当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社会实践以及各类竞赛等的时候,将计算在教学工作量里;华工在计算社会服务工作量的时候,将教师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专家咨询和承担公共学术事务等的工作计算在内;当教师承担横向项目,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时,将计入科研工作量,同时进一步细化决策咨询成果分类并纳入人事评聘和科研奖励体系,以引导更好更多优秀决策咨询成果的产出。

依托平台,为项目孵化提供服务和指导:当项目处于萌芽期的时候,基地会提供免费齐全且开放的孵化场地和办公设备,还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在项目处于初创期的时候,华工双创基地还将提供政策法规、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与论证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针对有需要的项目,还会提供代办手续、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对于成长期的项目,华工双创基地将组建创业导师团,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当项目进入成熟期以后,双创基地为打造创业的生态系统和产业链,会提供形象推广、对外交流等持续性服务。

内外联动的孵化机制:通过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华工双创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包括双创项目申报、双创成员培训、法律咨询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协助双创项目办理各种工商证件执照,落实有关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青年大学生创业板”这一资本平台,为双创项目提供登记托管、挂牌、对接投融资等金融服务。最后,华工建立了包括校内校外各示范基地、各高科技园区、以及创业服务中心在内的联动机制,致力于每年孵化多个优秀项目进入高层次的孵化器,让这些双创项目能够建立公司实体继续运作。

四、模型: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分析大量中英文文献,了解国内外对于双创基地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后对华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实地调研。通过对于华工双创基地的实地调研,以及结合我们的理论研究,本文发现在一个典型的双创基地内,存在众多的创客,他们担当的角色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存在丰富的各类创业资源和创业服务,同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创客与各种创业资源和创业服务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状的双创结构关系。在双创基地内,创业生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动态的演化,这与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相似性。因此,本文尝试将“双创基地”与“高等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利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模式来完成高校内部双创基地的资源配置与流动。

生物学意义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主体,以及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大致形成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在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之间形成一条流动的关系链,而外界环境所提供的物质与能量,则是这条链流动运作的基础。而利用“生态系统”的模式讲好高校双创基地故事则是指,将双创基地的参与人员如项目组学生、导师、社会力量等类比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而双创基地则成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为参与主体提供资金与资源,为“生态系统”的关系链注入流动的活力。高校创客基于自身资源的匮乏和信息来源单薄等原因,会与其他项目创客自发进行竞合的关系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双创基地平台逐渐形成。双创基地平台拥有其他单独创客不具备的规模优势,能够吸引项目和创客加入,为双创项目提供发展平台,持续地为整个系统创造价值,双创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基地平台创造的价值,为双创基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双创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在价值增值方面,相关因素主要有基地的设备、基地提供的服务、高校的品牌、社会关系,以及战略、人力资源、财务、技术创新等。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和价值增值激励机制,双创基地平台有效地激励其成员进行价值增值和创新,提高决策效率。基于调研、资料查阅和实地走访了解到,华工双创基地具备该生态系统的部分主要组成部分,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有机共存”、“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和完善了双创基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框架。

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是一种由各利益相关的组织构成的动态系统,将组织间的市场与科层二维关系拓展到由科层、市场以及共同体构成的三维空间,是一种介于市场和高校之间的中间组织,具有活性、柔性等特点,同时能灵活调节,促使信息与资源的流动与平衡,将双创基地视作创业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学隐喻所刻画的创业组织新范式。同时,构建“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能够以更加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描述双创基地;有利于管理者和非专业人士更好理解双创基地的运行;更加容易发现双创基地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利于管理者重视双创基地各主体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

图1 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

通过进行文献等资料分析、以及对华工双创基地的调研,并结合“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本文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并将在下文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地描述。

(二)生态系统各主体的描述

1、高校学生

这里的学生是指有明确的就业或创业计划的学生,学生通过双创基地既可以参加创业比赛,也可以加入双创项目,通过上述途径积累经验培养技能,最后进入社会就业或者将进入“果实期”的项目推向社会。

2、高校双创基地生态圈

在双创平台的运营下,创客圈、导师圈和资源生态圈实现了 业资源的总称。其中包括多样性的创业资源主体,技术性创业知识和创业服务和资金等资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资源生态圈来自社会,提供给双创项目组种类丰富的创业资源,推动项目的发展和更好的走向社会。

3、双创基地平台

双创基地平台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枢纽,它起到筛选创客及项目和导入社会资源进入双创基地的作用,影响和促进创客圈、导师圈与资源生态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配置。它负责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以及对各项创业服务机制进行统筹管理。双创基地平台的高效运转,是这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三)生态系统各机制的描述

1、项目遴选机制

为保证创业资源能够最有效率地运用,双创基地应设立合适的审批制度和准入门槛,建立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委员会来评审项目,并且要尽量拓宽项目入驻途径,确保高校学生中一批拥有创新想法和杰出才能的创客人才以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入住双创基地。

2、创业导师机制

高校双创平台吸纳本校老师和校外创业成功人士入驻双创基地,为学生的双创项目提供指导。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成果和项目荣誉由学生和导师共享;在完成项目孵化并顺利引入社会资本之后,资本回报由学生和导师共享。这一制度旨在促成创客圈的学生创客和导师圈的创业导师组成双创项目组合作完成项目,并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和解决创客们的创业疑难问题。

3、绩效评估机制

高校双创基地应进行各项目日常运营的绩效考核工作。绩效指标应包含创业项目运营绩效,企业建设及运作绩效及创业团队建设绩效等多方面的因素。双创平台对双创项目组进行绩效评估,目的在于评估项目处于“绿芽期”、“花朵期”、“果实期”中的哪个阶段,从而有侧重的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并落实项目奖励制度,以激励创客们积极投身于双创项目之中。

4、校企、校资合作机制

高校依托自身的教育品牌和科研实力,在前期与社会资本达成合作,建立高校双创基地的资金池,吸纳社会资本注入,利用资金池的资本对双创基地里考核优秀、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的项目进行注资,减少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融资难度。高校双创基地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运送机制,培养和选拔具有高素质能力的人才,并在之后为学生提供合作企业的实习机会和求职优待。通过上述两种机制,双创基地平台成功实现了资源生态圈中各类创业资源与项目组的对接,这将加速项目的发展的成熟,促使其从双创基地走向社会。

5、创客——资源对接机制

在资源生态圈里,部分创业资源可以直接与创客对接而发挥作用,比如利用校友资源寻找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能够帮助创客在项目早期就获得急需的资本支持,并以早期投资获取部分股权,与创客共享项目的回报,并凭借其成功的创业经历,敏锐的洞察力与行业的丰富经验给予创客建议。通过上述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资源生态圈内多样化的创业资源以最适合的方式,实现了与创客的联系和对接,有利于创客高效率使用创业资源以提高项目成功率。

6、创业教育与服务机制

为了促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愿意成为创客进入双创基地创业,推动生态系统的繁荣,需要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项目的孵化成功率。在教育培育方面,双创基地可以建立创业比赛机制和创业教育机制,引导创业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贴合创客的需求完善和丰富创业教育方式和理念,使得创客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全方位、菜单式的双创教育服务。在创业服务方面,双创基地可以引入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项目奖励制度。双创基地作为双创项目与外界信息和资源对接的枢纽,收集信息更全面和丰富,能够有效满足创客的需要,降低创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成本。

7、基地学生、项目进入社会机制

通过双创基地与社会资本前期的联系与合作,学生可以选择让成熟的项目进入社会,完成项目落地;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作为一个拥有创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市场。至此,项目和创客都已经从双创基地进入社会,这个生态系统完成了一次流程。双创基地建立上述的各类机制,其根本目的是将双创基地的各项优势全面整合,以满足广大创客的需要并实现人才培养,从而推动项目的发展与成熟,完成高校学生进入双创基地生态系统中的双创项目组,在组内接受锻炼后再以个人身份或连同双创项目一齐进入到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的流动全过程。

五、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是一种由各利益相关的组织构成的动态系统,将组织间的市场与科层二维关系拓展到由科层、市场以及共同体构成的三维空间,是一种介于市场和高校之间的中间组织,具有活性、柔性等特点,同时能灵活调节,促使信息与资源的流动与平衡,将双创基地视作“双创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学隐喻所刻画的一种新范式的创业组织。同时,构建“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能够以更加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描述双创基地;有利于管理者和非专业人士更好理解双创基地的运行;更加容易发现双创基地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利于管理者重视双创基地各主体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

同时,上述案例以及模型的构建也为办好高校双创基地提供了以下的几点新思路和启示。

(一)加强校企校资合作,拓宽项目入驻途径

由于创客加入高校双创基地的主要目的在于创业、锻炼能力和丰富求职履历,结合高校双创基地生态系统中的校企、校资合作机制,本文建议高校双创基地进一步加强校资合作,以利于解决项目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利于吸引以丰富履历为目的的创客进入双创基地。这样,便构成了双创平台与资源生态圈的良性互动,使创业资金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入双创平台。此外,结合生态系统中的项目遴选机制,本文认为增强校企、校资合作,还有利于拓展项目入驻途径。因为企业和投资方如果有什么双创灵感,便可以利用校企、校资合作的机制,在双创基地内联系创客组织团队并小试牛刀,一旦获得成功后便可以进一步推广,即使失败也可以避免巨大的机会成本,这也有利于拓展项目入驻的途径,改变如今基地主要以自拟项目进入为主的入驻途径格局。此外,双创基地还可以进一步主动拓宽项目入驻途径,从各类创新商业赛事中积极物色合适的入驻项目并及时地发出入驻邀请,让那些尚在构想阶段的优秀双创构想能够落地实施,并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价值潜力。这样,高校学生进入双创项目组和双创基地生态圈的途径也就更加丰富。

(二)加强投融资中介职能,细化融资帮扶方案

由于高校双创基地中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它们对于融资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生态系统中的创客——资源对接机制,本文建议高校双创基地为每一个项目组“量身打造”一个融资方案并进行“精准帮扶”和“精准对接”,这将有利于提高所获融资的利用效率和资源投递的准确性。此外,基地还可以利用高校优质的校友资源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基地作为投融资中介平台的职能,采用互访、路演、举办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基地与校友之间的互动,并邀请有注资倾向的校友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加入基地的项目组或是募集相关的创业基金以解决双创项目组融资途径少、融资困难多的问题。这样,便完成了资源生态圈与创客圈的良性互动,使得创客所在的项目组能够直接获取更多地创业资源。

(三)完善项目评估和奖惩机制

由于双创项目从诞生到孵化成功,会经历“绿芽期”、“花朵期”和“果实期”三个不同阶段,而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项目所需要的基地支持形式和资金投入数量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绩效评估机制,本文建议高校双创基地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体系,力求科学准确地判定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这样便可以按照项目所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且配套地提出培育方案,适时地帮助已经进入“果实期”的双创项目进入社会并实现更大的发展,从而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并实现创客和双创项目进入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最终目的。此外,完善项目奖惩机制,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如给予奖金、荣誉称号或在项目地融资和宣传上予以便利,甚至也可以考虑把学分作为奖励的一部分。这样,便完成了双创平台与双创项目组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激发创客创业的积极性并在基地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四)完善创业教育与商业信息发布机制

对于高校双创基地而言,除了孵化项目之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创业人才。结合生态系统中的创业教育与服务机制,本文建议高校双创基地除举办讲座和培训之外,还可以引入诸如讨论会、竞赛和工作坊体验等教育方式来丰富教学体验。此外,高校双创基地的教学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可以引入诸如案例、体验和模拟等新式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双创基地还可以引入诸如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和跨领域协作的新式创新教育理念来开拓创客们的创业思维。以上途径将有利于高校双创基地打造全方位、菜单式的创业教育服务,使创客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双创教育形式。此外,由于双创项目往往需要人才,企业资讯,商务合作,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信息,高校双创基地如果能将创客们们关心的信息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并利用大数据、5G网络等最新科技成果整合起来,构建完善的商业信息发布平台,将会大大降低创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创业的成功。这样,便完成了双创平台与创客圈的良性互动,使知识和商业信息能够在两者之间自由的流动。

(五)完善创业导师机制

高校大学生参加双创项目时可能会遇到缺少项目运营经验和缺乏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等难题,因而高双创基地为此而构建的由本校老师和外界创业成功人士合作组成的创业导师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向创业大学生传授创业的技巧和经验,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创业的流程,并解决一些创业路上的疑难问题。结合生态系统中的创业导师机制,本文建议高校双创基地除依据项目组的意愿配备一名专属导师对项目的推进全权进行指导之外,还可以构建一个“导师池”,其中的导师并不是专门挂职在某一个具体的项目组中,而是作为一只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常备力量,在创客需要专业领域知识帮助的时候提供服务,并且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项目组。“导师池”中的导师往往具备着极强的专业知识,如法务方面的导师,便可以利用自己在法律方面的专长为多个项目组同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服务。这样,创客们便可以在保持项目自主性的同时在需要专业咨询服务的时候获得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便完成了双创项目组内部,即导师圈与创客圈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双创创客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导师的猫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