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特殊时期做好高校就业工作

2021-05-27唐丹陆健莹刘照暄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

唐丹 陆健莹 刘照暄

[摘 要]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特殊时期的冲击下,高校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结合大学生心理及国家政策对于特殊时期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特殊时期基层辅导员指导毕业生就业应采取的对策,指出辅导员应将就业工作渗透到平时的学生工作中。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对策;精准就业;自主创业

[作者简介] 唐 丹(198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陆健莹(2001—),女,广东肇庆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刘照暄(2002—),男,黑龙江大庆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机械。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3-0030-04  [收稿日期] 2021-02-18

2020年新春来临之际,一个特殊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我们迎接新年的欢喜之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各地严控人员进出,市民群众响应国家要求进行居家隔离,多地商业运转暂时停滞,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遭受严峻考验,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裁员、缓发薪资等现象,更严重的甚至直接倒闭。能够继续维持的公司在经历了特殊时期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平时的业务量也有所下降,原本打算拓展的业务也无法继续,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用人单位的数量下降,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往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特殊情况叠加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慢就业、懒于就业的心理,使整个高校的就业率持续走低[1]。

一、在特殊时期影响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一)职位数量有限

一批中小型企业在特殊时期无法正常运转,业务量急剧减少甚至降为零;熬过寒冬期的企业本来就受到巨大冲击,流动资金减少,还正处于资金回笼阶段,加上业务尚未恢复正常,用人需求量减少,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职位数量下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数量更加有限。

(二)求职竞争者同比增多

一些中小企业倒闭裁员,出现大批失业人员、待就业人员涌入求职市场与高校毕业生竞争本来就有限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加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

(三)专业不对口,与心理预期不匹配

毕业生就业时,发现专业与心仪的职位不符,大学求学时没有取得相关的能力证书,无法达到心仪职位的要求,导致毕业生无法取得满意的职位。也有毕业生对所求的职位心理预期过高,感觉自己求得的工作与心理预期不匹配,出現心理落差,导致毕业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择业现象。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投入的教育成本很高,由此认为自身就业时不能“高投入低回报”,便产生了“有业不就”的现象。当遇到一些职业或岗位无法达到自身的心理预期时便主动放弃就业,排斥低门槛、低薪酬的岗位,使自己落入失业的窘境。

(四)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

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和对自己的市场预估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自己能力预估过高,致使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总是抱着“我能找到更好工作”的心态,结果最后被“剩下”。由于很难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致使就业不再积极,一直处在“等待”过程中,最终对未来前途感到迷茫,形成了“慢就业”。

(五)懒就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使现代人们的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其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有家庭作为坚实后盾却成了毕业生就业的“阻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无须为自身生计发愁,所以就业问题可以暂时搁置,将毕业时光用来享受生活和自由。导致这一部分毕业生出现不主动寻找工作、不着急踏入社会就业的“懒就业”现象,缺乏上进心,变成“啃老族”。

(六)就业渠道变窄,求职机会减少

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企业招聘需求下降20%,其中的中小企业招聘需求下降60%;同时期的公务员招录和考研考试也相应推后。各类招聘需求下降,毕业生的求职选择面被迫缩小,求职机会变少,加上公务员招录和考研招录时间的推迟,让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2]。在特殊时期,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人群聚集,众多线下求职招聘会被取消,转为线上招聘、云求职和云就业,毕业生可以远程参加招聘面试,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聘进程及其结果。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云招聘时,毕业生未必对公司有足够的了解,对于岗位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毕业生在线上进行招聘面试时,更容易因紧张造成失误,降低求职的成功率。

(七)国外留学生减少

在此特殊时期,国内社会各项工作都基本恢复运转,人民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国家及时针对毕业生就业出台了许多稳定就业的措施以确保就业环境稳定。而国外的疫情依然没能突破困境,海外形势仍然严峻。留学生对于外出求学计划是否可以正常实行产生了较大的顾虑,海外的多种严峻形势,也给计划出国求职或深造的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阻碍。这样一来,国内特殊时期的优惠就业政策吸引了大部分国外留学生“回流”,使得国内的毕业生增加了一部分的就业竞争压力。原本因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再加上大量留学生归国就业,致使人才市场上一度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特殊时期基层辅导员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一对一谈话

坚持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不超过200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谈话和帮扶,能够对每一名学生的求职意愿都进行深入了解。如果辅导员所带的人数众多,辅导员精力有限,对于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同时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谈话。

在一对一谈话中,需要一定的谈话技巧,不能一味地督促同学们就业,这样会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应该从整个家庭、个人发展、社会认可度和责任感等角度去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就业对于家庭和社会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使其提升担当和责任意识,促进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一对一就业谈话,实现一人一册、一人一档、一人一方案等方式,了解每位同学的就业意愿,如想去的城市、想去的企业类型、心仪的岗位等各类想法,为精准就业做好铺垫。

(二)实施精准就业的具体措施

1.就业启动。通过对历年的数据及就业情况的分析,将目前专业性就业和非专业性就业的情况向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让他们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开展就业讲座,让学生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就业择业有更清晰的方向与目标,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向学生解读相关就业政策,让学生对于就业的途径、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了解更多的就业选择。

2.对学生开展就业简历和面试技巧的相关培训。邀请专业教师为大四毕业生讲解应聘原则、面试技巧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增加毕业生应聘成功的概率。让毕业生掌握基础的就业知识,并准确按照自身的就业期望来定位自己,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及早关注行业发展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向综合素质人才发展。教师在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地方企业举行校企联合的活动,让地方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来丰富学生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如果企业和学生有双向合作的意愿,学校可以促使双方签订毕业定向就业协议,从而解决企业招聘难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3.辅导员可以针对性地收集简历,根据企业分类、地区差异、就业意向对简历进行分类,通过简历的分类,将合适的简歷直接推给相关企业,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给学生一个面试的机会,使其增加面试经验,提升自信心,提高成功就业的概率。对于就业意愿相近的同学,鼓励他们互帮互助,就业信息共享[3]。某些同学就业意向可能较为特别,辅导员可与学生单独进行更深入的谈话,了解学生就业意向的形成过程和理想职位,可以帮助学生联系有类似情况的校友进行求助,了解相关消息,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实现精准就业一对一帮助。

4.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组织不同类型的招聘会和宣讲会。运用学校资源,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做好预防措施的条件下可以开展地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等不同类型的招聘会和宣讲会。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对社会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在面试时能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5.鼓励同学们进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或者修读研究生继续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加选择工作的余地。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或者深造,一方面减缓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迫切性和就业压力,能够让学生在继续学习中对自己有更全面清晰的了解,帮助其找准市场定位;另一方面,现在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时可以选择与原专业有交叉的学科或与原专业有较强互补性的学科,这样在将来的求职时能够有更大的选择面,求职竞争力也更强。

6.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得到了大力宣传和政策支持。例如,国家给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助其解决资金困难问题。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强度,扩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培训的力度,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高校可以具体了解他们的详细创业规划,安排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7.拓宽就业渠道,灵活就业。普及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参与“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做大学生参军入伍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以缓解就业压力。在特殊时期的影响下,传统线下生产工作模式受到冲击,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兴的职业岗位,如社区配送员、快递员、外卖员等职业,特殊时期,为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物资供应,线上购物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物联网的方便快捷催生起一群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岗位,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网络博主等虚拟职业异军突起。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密切留意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注意把握在互联网大数据下的机遇,抓住社会发展新态势,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以保证准确就业,实现自身理想。

8.组织利用多方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借助班主任或是班导师制度,使专业课教师加入帮助学生就业的队伍中来。从学校的层面还可以与其他高校就业中心进行合作,实现两校、多校的资源交流。另外,还可以与其他就业基地、校友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就业信息和资源,开发见习基地,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9.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措施,帮扶老师要及时了解其就业意向,推送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因材施教、因材施岗,努力实现岗位信息与求职信息“无缝对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走进学生内心,查找就业困难的症结,进行引导和精准施策,端正其就业态度,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

(三)实施精准就业的注意事项

辅导员在督促学生就业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对于没有成功就业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厘清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心理状态,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受挫或是择业不顺时,容易产生自卑、焦虑、自负、偏执、依赖等心理问题。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还需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就业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稳定学生的情绪。

坚持做好毕业后的联系与追踪工作。学生离校后,加强对毕业学生的追踪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如果这些毕业学生一再遭受求职就业的挫折,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辅导员要及时送去关心和关怀,继续帮助他们就业。

三、面對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应将就业工作渗透到平时的学生工作中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未作自我规划,也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因此,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正确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尤为重要。从学生入学即开始建立职业指导体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培训机会,如开展模拟训练和模拟大赛等。在学生组织中设立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学生团体,加强学生就业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服务意识。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增强学生自身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掌握相关技能,积极宣传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帮助学生进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求职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在平时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辅导员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目标,树立自信,学会真正独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美好的希望和动力。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最重要的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中。教育学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合理定位自己。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及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调节。

四、结语

猝不及防的特殊情况为我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即将毕业、正走在求职路上和将要正式踏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高校毕业生应拿出最佳的姿态迎接挑战,突破障碍,寻找自己的机遇,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无论是深造还是就业,重要的都是对自己负责。

面对有不同就业困难的同学,作为辅导员,应该量身帮扶,贴心关怀,了解他们的自身需求及家庭情况,从学生本人及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角度出发,增强担当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体现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关怀。

用暖心的就业服务、贴心的关怀、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作为辅导员,一定要陪伴着同学们“从河的一畔游到另一畔”,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游过结业前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一对一就业谈话和一对一的精准就业帮扶,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走上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起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沈洁,王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62-63.

[2]江晓.浅谈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90-92.

[3]谷子骞,仝泽民.疫情下高校毕业生“云就业”服务路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20(4):114-116.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graduates and their familie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special perio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more severe.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national polic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graduates in this special period,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by grass-roots counselors to guid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special periods. It points out that counsel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ployment work in their routine student work.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 precision employment; self-employment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