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

2021-05-27于诺王倩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3期
关键词:汇率波动出口贸易人民币

于诺 王倩

摘 要:汇率是开放经济中较为关键的价格体系,也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波动不仅波及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商品价格,还影响滇缅贸易收支水平,从而对双边贸易合作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阶段性表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后,从外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策略,以期逐步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滇缅边境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波动;滇缅;出口贸易;汇兑收入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长达10年的单边持续升值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升值与贬值交替波动趋势。作为中国西南边境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枢纽,云南省与缅甸边境进出口贸易较为活跃。目前,缅甸已成为云南省最大贸易伙伴国。然而,受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影响,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发展并不稳定。为稳定中缅贸易环境,2019年1月30日,缅甸人民银行将人民币設为官方结算货币。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政策仍未完全有效落实。2020年6月6日,缅甸兑人民币汇率由5月份的196:1降低至192:1,这导致缅甸木姐边境口岸中国外贸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变化形势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表现,并找出其对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影响的范围与程度,有利于契合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实际需求。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阶段性表现

(一)第一阶段(2010年-2014年)

2010年6月19日,央行结束持续两年的固定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开始浮动。2011年,受国外资本持续流入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进程,涨幅高达5.7%。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等外部因素,国内经济疲软,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直到同年8月份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后,人民币汇率才又开始进一步增值。2013年,在大量资金流入以及贸易顺差优势下,人民币汇率强劲升值2.6%。2014年,央行为打击境内外利差的套利交易行为,实施主动干预政策,引导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累计贬值幅度超过3%。

(二)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

由图1可知,自2015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结束长达10年的单边持续升值态势。适时央行在2015年8月11日宣布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使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有弹性的双边浮动模式。对此,市场立即作出回应,仅8月11日-8月13日短短3天,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就超过3%,创下近10年以来最大跌幅。2016年,汇改政策影响持续扩大,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达4.4%,贬值幅度迄今最大。2017年,尽管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升值影响有一定的贬值,但是贬值幅度并不高仅有0.1%。

(三)第三阶段(2018年4月-2020年6月)

2018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发酵,此后经历了多次贸易冲突升级。在此期间,有两波较为明显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其一是2018年4月-11月,最高贬值至6.9780;其二是2019年4月-9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额突破7.1854。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月21日-3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贬值到7.1052,累计贬值2446个基点,贬值幅度达3.6%。到6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兑美元一度达到7.1315高点。

(四)第四阶段(2020年6月-)

由于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美元持续走弱的影响,大量国外资金流入中国。据金投网报道,2020年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布的人民币央行票据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广泛欢迎,其投标总量接近发行量的2.1倍。从短期来看,中国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国际疫情泛滥所呈现出的经济衰退征兆,均会使中国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最优选择。而随着外资不断涌入,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内在稳定性不断扩大,未来预期经济运行仍将平稳缓慢发展,人民币汇率也会保持现有升值态势。

二、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进出口贸易额

截至目前,缅已经成为滇第一大进出口国。由表1可知,2015- 2019年间,滇缅进出口贸易额逐年攀升,由58.4亿美元上涨至81.3亿美元,涨幅高达39.2%。虽然2018年滇缅进出口额小幅波动下降,但总体进口处贸易额呈现出上涨趋势。从进口额看,2015-2018年之间,滇对缅进口额、出口额在前四年并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以上升势头发展。到2019年,受益于中缅经济走廊区位优势影响,滇缅2019年进口额、出口额大幅上涨,涨幅比例为29.3%。

(二)进出口产品

据云南网报道,2015年以前,缅技术水平落后,国内市场稀缺机电产品及零部件。所以在此阶段,滇对缅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农业产品、纺织品,占比分别为32%、18%、15%。随着中缅经济走廊稳步推进,缅廉价劳动力优势驱使国内企业纷纷向缅投资建厂。由表2可知,2019年滇对缅主要出口产品增加了对工业化能力要求较高的能源、钢材、化肥及矿物肥,消费型产品(咖啡、茶及相关制品)。在进口方面没有较大变化,仍旧以矿产资源、天然橡胶树胶制品、宝石及半宝石为主。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滇缅边境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一)对滇缅边境进出口规模的影响

2015年之前,人民币汇率长时期单边保持升值态势。此阶段,滇缅外贸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以本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价格优势下降,出口商品竞争力大幅降低。例如对缅甸进口商而言,2012年7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429,意味着1美元就可以购得一件6.3429元人民币的商品。由于人民币升值,2014年11月7日汇率变成了1:6.1602,此时再拿1美元来购买同一产品,还需多付0.1827元人民币,这大大增加了缅商的进口成本,阻碍了滇缅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2015年8月11日,为摆脱单一美元汇率影响,央行适时对中美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调整,使得人民币汇率转为波动式贬值态势。在“815汇改”初期,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滇缅外贸企业大量产品滞销,损失掺重。据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1-6月,滇缅外贸进出口额累计为189.8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10.2%,进出口额损失近19.36亿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为145.2亿元,下降23.2%,损失金额高达33.69亿人民币。随着汇改的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明显,该阶段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外贸企业凭借低价优势得到缅甸大量订单,生产效益得到提升。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中缅最大陆路口岸瑞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404.5万吨,进出口总值101.7亿美元。2019年底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涨至1745.8万吨,同比增长24.3%;进出口总值升至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二)对外贸企业汇兑收入的影响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当前中国企业使用最多的外汇避险工具,可以有效锁定出口产品利润和结汇成本,规避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影响。当人民币即期汇率呈单向变化,且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较为明确时,外贸企业选择远期结汇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结汇收入。例如,在“815汇改”前,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处于升值阶段。在该阶段中,滇某出口公司与缅客户于2013年1月签订了1笔购销合同。在2014年5月结汇时,该出口公司使用远期结汇业务结汇60万美元,共计提高结汇收入1.2万美元。

汇改后人民币进入贬值阶段,此时使用远期结汇方式进行汇兑无疑会对滇边境贸易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例如2020年1月21日到6月1日这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6.8606贬值至7.1315。对于滇外贸企业而言,若其在1月21日时与银行签约时将汇率锁定在6.8606,那么企业在汇兑时还必须履行年初签订的汇率6.8606的合同。但由于人民币贬值,在6月进行结汇时汇率变为7.1315,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享受到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每1000美元就损失270.9元人民币。例如,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滇某外贸企业2020年3月使用远期结汇业务进行汇兑,在短短2个月内就面临近十万元的损失。

(三)对滇缅边境进出口产品成本的影响

由目前滇缅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滇出口缅的主要产品为机电、农业机械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据2019年云南省瑞丽口岸官网统计数据显示,此类产品占该口岸出口缅甸总量的50%以上。而人民币汇率因素一直是影响基本金属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2015年之前,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国际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必需的原材料价格下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报道,2010年11月,国际铜价由62870元/吨降至61490元/吨,降幅为3.64%;铝价由16350元/吨降至16180元/吨,跌幅为1.43%。在此背景下,滇出口企业大量购入铜、铝等基本金属原材料,促使滇缅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成本大幅降低。

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区间。其中,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处于短暂的升值阶段。该阶段滇缅贸易受前期成本优势影响,加工贸易增速较快,进出口额达68.8亿元,同比增长170%。此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31日期间,人民币汇率受新冠疫情影响由6.9762贬值至7.0066。该阶段国内铜箔、覆铜板等原材料价格根据人民币贬值情况做出上浮调整。据统计,沪铜价格在2020年3月23日达到35300元/吨的年内低点,之后开始一路上涨。截至10月17日,其价格在每吨51000元左右,增幅超过44%。这导致滇外贸企业采购电子元器件价格较年初上涨了10%-15%,进而也使得其出口缅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成本上升。

四、应对之策

(一)外贸企业层面

1.制定合理的汇率浮动范围与结汇时间节点。为防止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贸易风险,滇缅外贸企业要基于成本保值理念,将债务成本固定在公司财务所能承受与认可的范围内。其一,制定合理的汇率浮动范围。当人民币贬值时,滇缅外贸企业可主动与贸易方协商设定汇率浮动范围,方便后期结汇时依据此范围进行价格协商。其二,制定合理的结汇时间节点。通常来讲,滇缅两地货物进出口是按照美元计价,滇缅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订单从报价到收到付款需要经过4-6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极易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企业结汇利益。因此,滇缅外贸企业需要在规定时间节点进行结汇业务,防止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遭受汇率风险。

2.借助离岸人民币金融功能优化企业资金结算方式。当前人民币并未成为国际化货币,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导致货币兑换比例存在误差,最终造成企业的外汇损失。因此,滇缅外贸企业可借助离岸人民币市场中跨境贸易结算、投融资以及风险对冲等功能,优化滇缅外贸企业间的資金结算方式。同时,也可借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人民币账户来进行账户对账户的直接转账,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滇缅边境贸易风险。

3.使用汇率套保产品进行汇率风险抵御。第一,利用风险逆转组合期权产品进行锁汇。风险逆转组合期权产品具有风险范围小、成本低的特点。滇缅边境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可选择此类产品进行风险防控,提升其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抵抗能力。第二,利用货币掉期产品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货币掉期产品主要是通过期初固定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期末根据期初约定汇率将人民币反兑成美元并偿还本金的产品。滇缅外贸企业可利用该产品实现规避长期结汇过程中受到的汇率波动风险。

(二)金融机构层面

1.划分风险识别等级。通常情况下,滇缅外贸企业会根据企业当前营运状况进行商业贷款,但是并不会计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交易的影响。当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时,滇缅外贸企业容易产生“资不抵债”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可在滇缅外贸企业申请贷款时,划分其风险识别等级,核实外贸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随后根据风险分级,给予对应额度贷款,降低金融机构受到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2.设置风险准备金。金融机构可及时核对滇缅外贸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和风险等级,为其提供风险准备金,缓解营运风险。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较为频繁时期,金融机构可对滇缅外贸企业进行贷款展期,并使用风险准备金为贷款企业垫付贷款逾期罚息。

3.组建银团贷款。由于滇缅外贸企业众多且贷款数额较大,单一金融机构独自承担可能会存在较大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可组建银团贷款,提升贷款资金池储备。雄厚的资金力量储备,有益于降低外贸企业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的难度。

(三)政府层面

1.完善本币结算制度。2020年以来,受中美关系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此时使用美元进行进出口贸易结算会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因此,中缅双方应持续推进两国货币结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两国贸易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方式,减少以美元为主的货币结算交易。鉴于目前人民币本币交易规模远超缅元,中缅双方应针对性制定降低税费的本币阶段优惠政策,合理简化滇缅边境通关程序,以减少本币兑换成本,保持滇缅外贸的平衡发展。

2.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合作。具体而言,中国在与沿线国家及地區进行贸易往来时,可要求合作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项目支付与结算,并向其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以此来促使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储备人民币外汇。

3.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投融资合作模式。要想使滇缅人民币汇率波动保持较为稳定状态,需要扩大人民币对外影响力。首先,要继续深化中国当前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在确立外债结构调控目标的同时,提高一定的中长期外债规模与比例。其次,通过设置“白名单”的形式,加大对滇缅边境贸易企业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力度。最后,对境外人民币贷款规模实行差异化管理,重大项目上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手段给予银行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定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洁,孟静.新时期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现状与相关建议——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20(7):57-60.

[2]谭一杰,徐阳.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国云南省与东盟十国贸易数据[J].金融发展评论,2019(6):86-95.

[3]龙朝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规制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20(3):54-57.

[作者简介]于诺(1978—),女,保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王倩(1980—),女,保定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猜你喜欢

汇率波动出口贸易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以A企业为例浅析外汇风险及防范方法
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互动的实证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变化中的“生产率悖论”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